一种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85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聚酰胺6‑A树脂、聚酰胺6‑B树脂、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空心玻璃微珠、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钛酸酯偶联剂、聚四氟乙烯树脂、超支化聚酯聚合物、芥酸酰胺、抗氧剂CY和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上述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低介电常数,可应用于5G基站、微基站系统、数据通讯终端、天线与射频模块的壳体和包覆、防护材料等。

A reinforced polyamide 6 composi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介电材料又称电介质,是电的绝缘材料。按性能来分,有高介电材料和低介电材料。对于低介电材料来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产品正朝着轻量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就越来越需要开发具有良好性能的低介电常数(Dk<3)材料。同时,随着5G时代的来临,对电子信号的传输速度及损耗的要求比4G产品更高,通常4G产品对于树脂材料的介电常数只要求其小于3.7(1GHz)即可,而5G产品对于树脂材料的介电常数则需要达到低于3.2(1GHz)。通常降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有三种方法,分别为:①在聚合物分子链中引入氟原子,降低分子链的堆彻密度,提高分子链的自由运动空间,从而降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②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引入大体积结构(例如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或者引入微孔结构,或者引入大的分子链侧基(例如苯环);③通过共混其他更低介电常数材料来降低共混物的介电常数,比如和相对介电常数为2.0(1GHz)的聚四氟乙烯(PTFE)共混,或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POSS)等可增加自由体积的材料共混等。聚酰胺(PA)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地应用于代替铜等金属在机械、化工、仪表、汽车等工业中制造轴承、齿轮、泵叶及其他零件等。但是聚酰胺的缺口冲击强度低、吸湿性强、尺寸稳定性差以及介电常数较高,因此需要对PA进行增韧增强,以及通过共混其他更低介电常数材料来降低PA组合物的介电常数,以满足电子电工、集成电路包装、电磁波屏蔽等领域日益增加的需求。目前,现有技术中对PA介电体系做了一些研究,例如:中国专利CN108410167A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低介电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尼龙材料主要由尼龙树脂、石英玻纤、成核剂、润滑剂,以及热氧稳定剂等原料制成;中国专利CN108148396A公开了一种聚酰胺模塑料,其在2.45GHz下的相对介电常数不大于3.5,且包含:(A)25至80重量%的由以下组分形成的混合物:Aa)50.1至90重量%的至少一种部分结晶的脂肪族聚酰胺,和Ab)10至49.9重量%的至少一种非晶或微晶聚酰胺;在混合物(A)中组分Aa)和Ab)的比例合计为100重量%,且组分Aa)和Ab)的混合物的每个酰胺基平均具有至少5.7个不涉及聚酰胺的C原子,(B)20至65重量%的至少一种玻璃填料,其由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含量相对于玻璃组成为0至12重量%的玻璃组成,玻璃填料选自纤维、磨碎的纤维、颗粒、薄片、球及其混合物,和(C)0至10重量%的添加剂,组分(A)、(B)和(C)的总和为100重量%;中国专利CN110461930A公开了一种包含脂肪族聚酰胺、玻璃纤维以及任选地一种或多种添加剂的脂肪族聚酰胺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具有相似的介电性能以及显著改进的机械性能;中国专利CN107573683A公开了一种低介电常数玻纤增强聚酰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组成:PA6610~70份;PA6I/6T共聚物5~20份;玻璃纤维20~60份;沸石5~10份;抗氧剂0.8~1.2份;润滑剂0.5~1份;中国专利CN104448804A公开了一种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酰胺组合物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比的组分组成:聚酰胺树脂45~85份;空心玻璃纤维10~40份;其他助剂1~15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以及低介电常数的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可应用于5G基站、微基站系统、数据通讯终端、天线与射频模块的壳体和包覆、防护材料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聚酰胺6-A树脂的特性黏度为1.12~1.26dL/g;所述聚酰胺6-B树脂的特性黏度为1.53~1.71dL/g;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抗压强度不低于53MPa;所述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10万。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进一步优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的马来酸酐接枝率为1.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抗压强度为55~65MPa。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3~7万。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的端基为环氧基。具体地,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为环氧环己基乙基-POSS和/或缩水甘油基-POSS。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为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对设备要求不高,投资不高,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上述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聚酰胺6-A树脂和聚酰胺6-B树脂干燥,然后与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聚四氟乙烯树脂、抗氧剂CY和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于搅拌机中)进行混合;(2)将所述空心玻璃微珠、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钛酸酯偶联剂、超支化聚酯聚合物和芥酸酰胺(于另一台搅拌机中)进行混合;(3)将步骤(1)混合好的混合料经喂料器加入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中,并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共八区)的侧向(例如第四区)加入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以及另一侧向(例如第三区)加入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将所述聚酰胺6-A树脂和聚酰胺6-B树脂置于90~120℃的温度下干燥4~8小时。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优选步骤(1)中将所述聚酰胺6-A树脂和聚酰胺6-B树脂置于100~110℃的温度下干燥4~6小时。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包括:一区温度为225~245℃,二区温度为230~250℃,三区温度为230~250℃,四区温度为235~255℃,五区温度为235~255℃,六区温度为230~250℃,七区温度为230~250℃,八区温度为230~250℃,模头温度为230~250℃,螺杆转速为200~600rpm。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优选步骤(3)中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包括:一区温度为230~240℃,二区温度为235~245℃,三区温度为235~245℃,四区温度为240~250℃,五区温度为240~250℃,六区温度为235~245℃,七区温度为235~245℃,八区温度为235~245℃,模头温度为235~245℃,螺杆转速为300~500rpm。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形状为单线螺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所述聚酰胺6-A树脂的特性黏度为1.12~1.26dL/g;所述聚酰胺6-B树脂的特性黏度为1.53~1.71dL/g;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抗压强度不低于53MPa;所述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万~10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的马来酸酐接枝率为1.0~1.4%。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的端基为环氧基;和/或,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为单烷氧基脂肪酸钛酸酯偶联剂。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增强聚酰胺6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聚酰胺6-A树脂和聚酰胺6-B树脂干燥,然后与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聚四氟乙烯树脂、抗氧剂CY和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进行混合;
(2)将所述空心玻璃微珠、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钛酸酯偶联剂、超支化聚酯聚合物和芥酸酰胺进行混合;
(3)将步骤(1)混合好的混合料经喂料器加入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中,并在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向加入步骤(2)混合好的混合物,以及另一侧向加入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进行熔融挤出,造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强吴文博洪剑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圆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