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79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处理高盐难降解废水的生化处理单元中,投加耐盐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同时投加耐盐强化剂,所述耐盐强化剂为丙二醇、缬氨酸、蛋氨酸等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增强高盐难降解废水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耐盐性能,提高工艺整体的总氮和COD脱除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A treatment method of high salt refractory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高盐难降解废水盐含量高、水质复杂、可生化性差,特别是针对难降解工业废水,受其水质特性及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影响,即使水力停留时间延长也难以进一步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率。生物法处理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处理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势。但高盐水盐度高,一般微生物易脱水失活;且污水中聚合物分子量大,结构复杂,性质稳定,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当其在膜表面沉积时,会阻塞膜间隙,导致膜压力增大,形成膜污染。所以在高盐水回用处理工艺中,膜对高盐水的COD和总氮的要求特别严格,造成了一定的困难。CN108314179A公开了一种强化活性污泥去除污水氮磷和难降解有毒有机物的方法,是通过向活性污泥曝气池中投加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生物亲和性材料A,利用材料A对污水中氮磷的吸附和鸟粪石生成作用,实现对氮磷的高效固定化去除,该专利技术技术简单,无需更改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的原有运行参数,便于工程应用,能很好地满足现有活性污泥工艺的升级改造需要。但是该方法主要是针对污水中氮磷和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去除,不适用于含高盐水。CN102964010A公开了一种将膜过滤技术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难降解污水的深度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混凝絮凝、膜过滤与臭氧氧化等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确保出水水质达标。但是该法相对于生物法处理难降解污水,成本较高。CN202988925U公开了一种高含盐难降解有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物理除油单元、氧化反应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和脱盐单元。高含盐难降解有机污水处理系统针对高含盐难降解有机污水特点,将化学、物理、生物处理方法结合一起,形成互补治理体系,克服了单一处理单元局限性,实现了治理效果的最优化,达到污水处理达标再利用的目的。但是该方法需要新建多个单独的构筑物来配合,处理规模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增强高盐难降解废水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耐盐性能,提高工艺整体的总氮和COD脱除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在处理高盐难降解废水的生化处理单元中,投加耐盐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同时投加耐盐强化剂,所述耐盐强化剂为丙二醇、缬氨酸、蛋氨酸等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耐盐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可以为现有技术公开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优选菌剂中含有副球菌(Paracoccussp.)FSTB-2、北见微杆菌(Microbacteriumkitamiense)FSTB-4、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FSTB-5中的至少一种,同时含有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DN-3和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phyllosphaerae)SDN-3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副球菌FSTB-2、北见微杆菌FSTB-4、施氏假单胞菌FSTB-5、脱氮副球菌DN-3和甲基杆菌SDN-3已经于CN106635858A、CN106635855A、CN106635857A、CN102465104A、CN102465103中公开,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No.10938、CGMCCNo.10939、CGMCCNo.10940、CGMCCNo.3658和CGMCCNo.366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耐盐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的投加量按照废水处理体积的0.1%-5%进行投加,优选0.5%-2.5%进行投加。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高盐难降解废水中,盐含量为1wt%-10wt%,COD(Cr法,下同)为200-20000mg/L,总氮为50-1000mg/L,B/C比低于0.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生化处理单元中,处理温度20-40℃,pH为6.0-8.0,溶解氧浓度为0.1-3.0mg/L。本专利技术中,投加菌剂的同时投加耐盐强化剂,主要为丙二醇、缬氨酸、蛋氨酸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丙二醇。投加量按照0.1-2mg/L投加,优选0.5-1.5mg/L进行投加。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运行一定时间,优选24-72h后投加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钠等中至少一种;投加量为0.01-0.25mg/L,优选0.05-0.2mg/L。本专利技术通过投加耐盐菌剂和耐盐强化剂,可以改善耐盐微生物菌群的理化性状,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菌群耐盐性能。本专利技术利用耐盐微生物的群体效应,实现耐盐微生物种群的快速繁殖,解决工业应用的难题,处理后的高盐水中总氮小于30mg/L,COD小于60mg/L,能直接过膜,为进一步反渗透浓缩循环水回用水作好铺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法和效果。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从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COD浓度采用GB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测定;总氮浓度采用GB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含量采用重量法检测。本专利技术耐盐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采用CN201510737425.5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1#-8#菌剂。实施例1某化工厂产生的高盐难降解废水,其中盐含量为2.5wt%,COD为2000mg/L,总氮为300mg/L,B/C比为0.16,处理温度为25-30℃,pH为7.0-7.5,溶解氧浓度为2.0-3.0mg/L。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COD和总氮脱除率明显变差的状况,出水不能达标。采用本专利技术处理方法,每天按照废水处理体积的0.8%向系统内投加CN201510737425.5实施例1中的1#-8#菌剂,同时投加丙二醇,投加量为0.8mg/L。运行10天后,处理效果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2某化工厂产生的高盐难降解废水,其中盐含量为5.0wt%,COD为1000mg/L,总氮为300mg/L,B/C比0.12。处理温度25-30℃,pH为7.0-7.5,溶解氧为2-3mg/L。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COD和总氮脱除率明显变差的状况,出水不能达标。采用本专利技术处理方法,每天按照废水处理体积的5%向系统内投加CN201510737425.5实施例1中的8#菌剂,同时投加丙二醇,投加量为1.0mg/L。运行10天后,经检测,出水COD低于60mg/L,总氮低于30mg/L。实施例3某化工厂产生的高盐难降解废水,其中盐含量为1.5wt%,COD为5000mg/L,总氮为500mg/L,B/C比0.19。处理温度25-30℃,pH为7.0-7.5,溶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在处理高盐难降解废水的生化处理单元中,投加耐盐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同时投加耐盐强化剂,所述耐盐强化剂为丙二醇、缬氨酸、蛋氨酸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在处理高盐难降解废水的生化处理单元中,投加耐盐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同时投加耐盐强化剂,所述耐盐强化剂为丙二醇、缬氨酸、蛋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盐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中含有副球菌FSTB-2、北见微杆菌FSTB-4、施氏假单胞菌FSTB-5中的至少一种,同时含有脱氮副球菌DN-3和甲基杆菌SDN-3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盐的脱COD脱氮微生物菌剂的投加量按照废水处理体积的0.1%-5%进行投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投加量按照废水处理体积的0.5%-2.5%进行投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盐难降解废水中,盐含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丹凤高会杰郭志华陈明翔王刚李宝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