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79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驱动组件、第一绳索组、第二绳索组、滤渣栅栏板、搅动棒和封堵组件,所述第一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滤渣栅栏板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搅动棒连接,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堵塞块以及通过多根立杆固定在堵塞块正上方的限位帽,所述堵塞块一侧侧壁与上表壁之间加工有出泥孔道,出泥孔道内活动嵌放有用于封堵出泥孔道的堵塞球,所述滤渣栅栏板位于限位帽的上方,且滤渣栅栏板下表面固定有提拉绳索,提拉绳索一端穿过限位帽并与堵塞球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不高、易于维修且排污比较充分的优势。

An automatic sludge discharge device for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来说,基本上各大工业领域都会涉及到污水排放问题,污水都是收集在一箱体或一水槽内进行初步处理后再排放给下游进行二级处理。而这些用于初步处理污水的箱体或者水槽使用一段时候后其内会沉积一定厚度的污泥。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来处理或排放内部的污泥,第一种是在箱体或水槽底部安装排泥管,排泥管上安装电控阀或手控阀,需要排泥的时候打开阀门即可排泥,这种方式的主要缺陷是阀门承压能力不足时容易出现泄露问题,并且打开阀门一瞬间,底部聚集的污泥蜂涌而至容易出现瞬间堵塞额情况,同时大颗粒物也容易堵塞排泥管,导致维修起来相当不方便,因此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经济,但是排污效果不好;第二种是在箱体或水槽底部安装自动刮泥机构,配合设计需要形状的刮泥口来将污泥排出,这种方式成本不仅比较高,而且机构的整体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维修起来相当不方便,需要工作人员在箱体或水槽底部较长时间地观察故障原因及进行维修处理,一旦污水和污泥不能及时排出而发生故障后,对工作人员的维修环境也是一种挑战;第三种是采用抽送的方式,将剩余高污泥浓度的污水一起抽送出来集中处理,这种方式针对小型的箱体或水槽效果较好,一旦箱体或水槽体型过大就需要采用大功率的抽泥泵,成本增高不说,这样抽出来的污泥不仅不方便收集(高射喷出),而且底部始终有部分污泥无法排出而导致排污不干净,因此这种方式存在使用局限和排污效率相对不高的缺陷。介于以上主要三种目前污水排泥情况,亟需设计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不高、易于维修且排污比较充分的污泥自动排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不高、易于维修且排污比较充分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驱动组件、第一绳索组、第二绳索组、滤渣栅栏板、搅动棒和封堵组件,所述第一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滤渣栅栏板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搅动棒连接,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堵塞块以及通过多根立杆固定在堵塞块正上方的限位帽,所述堵塞块一侧侧壁与上表壁之间加工有出泥孔道,出泥孔道内活动嵌放有用于封堵出泥孔道的堵塞球,所述滤渣栅栏板位于限位帽的上方,且滤渣栅栏板下表面固定有提拉绳索,提拉绳索一端穿过限位帽并与堵塞球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电机、底座和卷筒,所述卷筒的侧环面与底座固定连接,卷筒内沿其轴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均穿出卷筒,且穿出部分上套装有收绳盘,所述第一绳索组包括两股第一绳索,两股第一绳索一端分别采用同种绕向缠绕在两个收绳盘上,两股第一绳索另一端分别与滤渣栅栏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两侧均固定有用于限制第一绳索脱离收绳盘的限位端盖,所述第二绳索组包括两股第二绳索,两股第二绳索的一端分别采用与第一绳索同种绕向方式缠绕在两个收绳盘上,两股第二绳索的另一端分别与搅动棒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电机安装在其中一侧限位端盖上,且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可转动地穿过限位端盖并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帽的下表面加工有半球形孔,所述提拉绳索上端固定在滤渣栅栏板的下表面中心,提拉绳索下端穿过限位帽的中部并与堵塞球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帽上套装有筒形的过滤网,所述多根立杆均位于过滤网的内孔中,且多根立杆绕堵塞球周向均匀排列,所述过滤网的下表面与堵塞块的上表面接触。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堵塞块和堵塞球,堵塞块将箱体或水槽内的相应排污口封堵住,再采用提拉绳索牵引的方式来打开出泥孔道,使得沉积在箱体或水槽底部的污泥可以顺道排出,如出现出泥孔道内瞬间堵塞的情况,可以继续上拉提拉绳索,使堵塞球触碰至限位帽并一同上升,从而使堵塞块上移并打开箱体或水槽的排污口,从而增加排污面积,促进污泥和污水的排放效率;2、通过设置搅动棒,搅动棒靠近堵塞块并通过第二绳索牵拉,在污泥排放时预先拉动搅动棒,从而使沉积的污泥受到搅动后开始分散,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污泥向排污口或出泥孔道蜂涌而至并造成堵塞的现象,保证排污较为充分,有效降低堵塞的可能性;3、本装置主要由驱动组件、第一绳索组、第二绳索组、滤渣栅栏板、搅动棒和封堵组件构成,不仅结构简单、购置成本较低且易于拆装和快速维修,大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作业难度,同时基于传统排放方式(直接采用管道配合阀门排放)的基础进行多重防堵保障设计,使得整个装置不仅经济节约、排污直接有效,而且可有效避免出现频繁堵塞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排污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提供的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提供的封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底座;2-卷筒;3-收绳盘;4-限位端盖;5-动力电机;6-第一绳索;7-第二绳索;8-封堵组件;9-搅动棒;10-滤渣栅栏板;11-提拉绳索;12-过滤网;81-堵塞块;82-出泥孔道;83-堵塞球;84-立杆;85-限位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驱动组件、第一绳索组、第二绳索组、滤渣栅栏板10、搅动棒9和封堵组件8,所述封堵组件8安装在箱体或者水槽底部的排污口处,具体地,所述封堵组件8包括堵塞块81以及通过多根立杆84固定在堵塞块81正上方的限位帽85,堵塞块81的形状与箱体或者水槽底部的排污腔(与排污口相同的槽腔)形状相匹配,堵塞块采用防锈蚀的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制作且刚好嵌放在排污腔内将排污腔与排污口封堵住,所述堵塞块81与排污口相接触的一侧侧壁与其上表壁之间加工有出泥孔道82,污水及污泥可经出泥孔道82从排污口排出,为了增加密封性,也可在出泥孔道82与排污口相接处安装防水密封圈。所述出泥孔道82内活动嵌放有用于封堵出泥孔道82的堵塞球83,堵塞球83作为打开或关闭出泥孔道82的“阀芯”。所述滤渣栅栏板10位于限位帽85的上方,滤渣栅栏板10安装在箱体或水槽的污水进水口处,用于过滤大颗粒滤渣,防止对出泥孔道82或排污口造成严重堵塞,所述滤渣栅栏板10下表面中心固定有提拉绳索11,提拉绳索11下端穿过限位帽85并与堵塞球83固定连接。当滤渣栅栏板10被持续提升时,通过提拉绳索11可将堵塞球83提起,从而打开出泥孔道82使污泥即污水排出。所述多根立杆84绕堵塞球83周向均匀排列,可以作为堵塞球83上升或下降的导向轨道,保证堵塞球83运动的直线性,所述限位帽85的下表面加工有半球形孔,可与堵塞球83表面很好的贴合,当出泥孔道82出现污泥瞬间集中堵塞出泥孔道23的现象时,继续提拉堵塞球83,使堵塞球83与限位帽85同时上升,从而使堵塞块81脱离排污腔,污水及污泥可通过排污腔向排污口进行排污,这种通过增设排污通道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小排污口被堵塞住不能进行排污的可能。所述限位帽85上套装有筒形的过滤网12,所述多根立杆84均位于过滤网12的内孔中,所述过滤网12的下表面与堵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第一绳索组、第二绳索组、滤渣栅栏板、搅动棒和封堵组件,所述第一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滤渣栅栏板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搅动棒连接,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堵塞块以及通过多根立杆固定在堵塞块正上方的限位帽,所述堵塞块一侧侧壁与上表壁之间加工有出泥孔道,出泥孔道内活动嵌放有用于封堵出泥孔道的堵塞球,所述滤渣栅栏板位于限位帽的上方,且滤渣栅栏板下表面固定有提拉绳索,提拉绳索一端穿过限位帽并与堵塞球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第一绳索组、第二绳索组、滤渣栅栏板、搅动棒和封堵组件,所述第一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滤渣栅栏板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搅动棒连接,所述封堵组件包括堵塞块以及通过多根立杆固定在堵塞块正上方的限位帽,所述堵塞块一侧侧壁与上表壁之间加工有出泥孔道,出泥孔道内活动嵌放有用于封堵出泥孔道的堵塞球,所述滤渣栅栏板位于限位帽的上方,且滤渣栅栏板下表面固定有提拉绳索,提拉绳索一端穿过限位帽并与堵塞球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用污泥自动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电机、底座和卷筒,所述卷筒的侧环面与底座固定连接,卷筒内沿其轴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均穿出卷筒,且穿出部分上套装有收绳盘,所述第一绳索组包括两股第一绳索,两股第一绳索一端分别采用同种绕向缠绕在两个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梁刘广荣李勇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光和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