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牵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生产过程中,对电缆的牵引通常采用双轮式牵引机或者履带式牵引机。然而双轮式牵引机适用于小直径的电缆,履带式牵引机适用于大直径的电缆。对电缆进行牵引时,需要针对电缆的直径选择合适的设备,需要一种能够同时适用对多种线径电缆进行的牵引装置。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8932684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提出的一种电缆牵引装置,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在上机架和下机架上分别设有若干上压辊和下压辊,上压辊与下压辊对称设置,还包括用于带动上压辊及下压辊转动的皮带,上压辊及下压辊上设有对称设置不同直径的电缆槽,可对不同线径的电缆进行牵引。由于需要在上压辊和下压辊轴线方向上开设不同直径的电缆槽,导致电缆牵引装置体积过大,增加企业厂房建设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电缆牵引设备体积大,导致占用占用厂房面积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牵引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缆牵引装置,包括均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矩形体的上机架(1)和下机架(2),所述下机架(2)上端面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3),所述电动液压杆(3)的活塞杆与上机架(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机架(1)固定连接有上牵引件(4),所述上牵引件(4)包括第一固定壳(41)、第一驱动电机(42)、第一主动齿轮(43)、第一从动齿轮(44)和压紧轮(45),所述第一固定壳(41)为开设有开口的矩形体且开口朝向下机架(2),所述第一固定壳(41)上端面与上机架(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与上机架(1)固定连接,其输出轴穿过第一固定壳(41)侧壁,所述第一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矩形体的上机架(1)和下机架(2),所述下机架(2)上端面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3),所述电动液压杆(3)的活塞杆与上机架(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机架(1)固定连接有上牵引件(4),所述上牵引件(4)包括第一固定壳(41)、第一驱动电机(42)、第一主动齿轮(43)、第一从动齿轮(44)和压紧轮(45),所述第一固定壳(41)为开设有开口的矩形体且开口朝向下机架(2),所述第一固定壳(41)上端面与上机架(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与上机架(1)固定连接,其输出轴穿过第一固定壳(41)侧壁,所述第一主动齿轮(43)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4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4)与第一主动齿轮(43)啮合,所述压紧轮(45)与第一从动齿轮(44)同轴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第一从动齿轮(44)两侧,所述压紧轮(45)为直径大于第一从动齿轮(44)直径的锥形轮,所述压紧轮(45)靠近第一从动齿轮(44)的一侧端面的直径小于其远离第一从动齿轮(44)的一侧端面的直径,所述下机架(2)上端面设置有下牵引件(5),所述下牵引件(5)包括第二固定壳(51)、第二驱动电机(52)、第二主动齿轮(53)、第二从动齿轮(54)、支撑轮(55)和固定件(56),所述第二固定壳(51)为开设有开口的矩形体且开口朝向上机架(1),所述第二固定壳(51)下端面与下机架(2)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2)与下机架(2)上端面固定连接,其输出轴穿过第二固定壳(51)侧壁,所述第二主动齿轮(53)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4)与第二主动齿轮(53)啮合,所述支撑轮(55)与第二从动齿轮(54)转动轴滑移连接且分别位于第二从动齿轮(54)两侧,所述支撑轮(55)为直径大于第二从动齿轮(54)直径的锥形轮,所述支撑轮(55)靠近第二从动齿轮(54)的一侧端面的直径小于其远离第二从动齿轮(54)的一侧端面的直径,所述固定件(56)用于固定支撑轮(5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