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668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包括连接座与外壳体,外壳体的底面由左至右设置有左限位槽与充电接口,连接座内设置有上腔体,连接座的顶面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限位孔与充电孔,充电孔内滑动连接有充电块,充电块的顶面设有充电接头,左限位孔内设置有左限位组件,左限位组件包括左限位块、左传动齿条、传动齿轮与右传动齿条,左限位块滑动连接于左限位孔内,左传动齿条固定连接于左限位块上,传动齿条转动连接于上腔体内壁,右传动齿条固定连接于充电块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壳体与连接座可方便地实现结合与分离,使用更加灵活,并且两者连接结构稳定,实用性强。

A robot for children's compan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器具的趣味性,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与儿童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可为儿童讲故事、放音乐等,这些机器人通常包括有底座,底座上会设置有一块屏幕,使用时通常只能将该机器人放在桌上,如需要拿取移位时由于屏幕与底座为一体设计,不能只拿取屏幕,如对整体拿取则又连着电源线,使用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包括连接座与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底面由左至右设置有左限位槽与充电接口,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上腔体,所述连接座的顶面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限位孔与充电孔,所述左限位孔与充电孔分别与所述上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充电孔内滑动连接有充电块,所述充电块的顶面设有充电接头,所述左限位孔内设置有左限位组件,所述左限位组件包括左限位块、左传动齿条、传动齿轮与右传动齿条,所述左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孔内,所述左传动齿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块上,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腔体内壁,所述传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右传动齿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充电块上,所述左传动齿条与所述右传动齿条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左限位槽套入所述左限位块上并下压所述左限位块时,所述左限位块向下运动,所述充电块向上运动,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充电接口相互配合连接。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连接座可对外壳体提供支撑固定,连接座内可装入外设的充电电器元件,外壳体内则提供一个可用于放置显示屏、电源等电器元件的结构,当需要对外壳体内的电源充电时,可将外壳体放置于连接座上,利用左限位槽与左限位块的配合,使左限位块在左限位孔内向下运动,由于左传动齿条与右传动齿条均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当左限位块带动左传动齿条下移时,右传动齿条上移,并带动充电块在充电孔内向上移动,使得充电块上的充电接头与外壳体底面的充电接口相互配合连接,如此可为外壳体与连接座内的电器元件提供一个电连接通道,当需要将外壳体与连接座分离时,将充电接口从充电接头上拨出即可,如此外壳体与连接座可方便地实现结合与分离,使用更加灵活,并且利用左限位槽与左限位块的配合,可使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实现精准对接,还可对外壳体安装于连接座上提供一个限位结构,使得两者连接更加稳定,当两者分离时可将充电块按下,减少充电接头结构的暴露,从而实现结构保护的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限位组件还包括左挡板与复位弹簧,所述左挡板固定于所述上腔体的内壁,所述左挡板位于所述左限位块的下方,所述复位弹簧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块与所述左挡板之间。当外壳体放在连接座上,外壳体的重量可下压左限位块,并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复位弹簧压缩,当外壳体移开时,复位弹簧恢复原状并使左限位块上升回至原位,而充电块则下降回至原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的底面设置有右限位槽,所述右限位槽沿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左限位槽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连接座的顶面设置有右限位孔,所述右限位孔沿所述充电孔与所述左限位孔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右限位孔内设置有右限位组件,所述右限位组件与所述左限位组件为左右对称结构。利用右限位槽与右限位组件的配合连接,可进一步提高外壳体在连接座上定位时的结构稳定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接头上设置有第一磁性片,所述充电接口内设置有第二磁性片,所述第一磁性片与所述第二磁性片相互吸引。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为磁吸连接,两者连接更加方便,结构稳定性更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座的底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下腔体,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通孔,所述下腔体内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电机可通过传动轴带动连接座转动,从而放在连接座上的外壳体转动,使用时更加灵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硅胶软垫。硅胶软垫可增大底座与放置面之间的摩擦,底座放置时更加平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为舵机。可利用舵机带动连接座实现正转或反转,使用更加灵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的顶面设置有灯体。当外壳体放置在连接座上时,灯体可作为台灯使用,当外壳体与连接座分离时,灯体可随外壳体方便地移动,可作为手电筒使用,功能更加多样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座与外壳体分离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座与外壳体结合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0-连接座、110-充电块、121-左限位块、122-左传动齿条、123-传动齿轮、124-右传动齿条、125-左挡板、126-复位弹簧、200-外壳体、210-左限位槽、220-充电接口、300-底座、310-传动轴、400-灯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与图2,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包括连接座100与外壳体200,所述外壳体200的底面由左至右设置有左限位槽210与充电接口220,所述连接座100内设置有上腔体,所述连接座100的顶面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限位孔与充电孔,所述左限位孔与充电孔分别与所述上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充电孔内滑动连接有充电块110,所述充电块110的顶面设有充电接头,所述左限位孔内设置有左限位组件,所述左限位组件包括左限位块121、左传动齿条122、传动齿轮123与右传动齿条124,所述左限位块121滑动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孔内,所述左传动齿条122固定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块121上,所述传动齿轮123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腔体内壁,所述传动齿轮123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右传动齿条124固定连接于所述充电块110上,所述左传动齿条122与所述右传动齿条124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123相互啮合,所述左限位槽210套入所述左限位块121上并下压所述左限位块121时,所述左限位块121向下运动,所述充电块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00)与外壳体(200),所述外壳体(200)的底面由左至右设置有左限位槽(210)与充电接口(220),所述连接座(100)内设置有上腔体,所述连接座(100)的顶面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限位孔与充电孔,所述左限位孔与充电孔分别与所述上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充电孔内滑动连接有充电块(110),所述充电块(110)的顶面设有充电接头,所述左限位孔内设置有左限位组件,所述左限位组件包括左限位块(121)、左传动齿条(122)、传动齿轮(123)与右传动齿条(124),所述左限位块(121)滑动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孔内,所述左传动齿条(122)固定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块(121)上,所述传动齿轮(123)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腔体内壁,所述传动齿轮(123)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右传动齿条(124)固定连接于所述充电块(110)上,所述左传动齿条(122)与所述右传动齿条(124)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123)相互啮合,所述左限位槽(210)套入所述左限位块(121)上并下压所述左限位块(121)时,所述左限位块(121)向下运动,所述充电块(110)向上运动,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充电接口(220)相互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00)与外壳体(200),所述外壳体(200)的底面由左至右设置有左限位槽(210)与充电接口(220),所述连接座(100)内设置有上腔体,所述连接座(100)的顶面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限位孔与充电孔,所述左限位孔与充电孔分别与所述上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充电孔内滑动连接有充电块(110),所述充电块(110)的顶面设有充电接头,所述左限位孔内设置有左限位组件,所述左限位组件包括左限位块(121)、左传动齿条(122)、传动齿轮(123)与右传动齿条(124),所述左限位块(121)滑动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孔内,所述左传动齿条(122)固定连接于所述左限位块(121)上,所述传动齿轮(123)转动连接于所述上腔体内壁,所述传动齿轮(123)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右传动齿条(124)固定连接于所述充电块(110)上,所述左传动齿条(122)与所述右传动齿条(124)分别与所述传动齿轮(123)相互啮合,所述左限位槽(210)套入所述左限位块(121)上并下压所述左限位块(121)时,所述左限位块(121)向下运动,所述充电块(110)向上运动,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充电接口(220)相互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陪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组件还包括左挡板(125)与复位弹簧(126),所述左挡板(125)固定于所述上腔体的内壁,所述左挡板(125)位于所述左限位块(121)的下方,所述复位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李羽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美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