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57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下端设有出水孔,所述本体上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连通本体内外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的出气端位于上述进水口出水端的中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本体内部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进水端与通气道的出气端、进水口的出水端相联接,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两层上下分布的隔网,所述隔网间设置有垫圈,该装置可以有效的切割气泡,使气泡与水充分混合,得到理想的水花效果。

A microbubbl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气泡水为文丘里吸气的原理,然而现有的结构虽然可以达到水气混合效果,但是使用文丘里的原理进行吸气,这样使出水的气泡都很大,同时目前旋切结构微气泡量不足;而且为了提升水体的深度清洁效果,因微气泡量大的,需用进气泵之类,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下端设有出水孔,所述本体上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连通本体内外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的出气端位于上述进水口出水端的中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本体内部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进水端与通气道的出气端、进水口的出水端相联接,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两层上下分布的隔网,所述隔网间设置有垫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一锥形口,所述通孔的入口端的口径大于出口端的口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道包括相联接的横向气道和竖向气道,所述通气道的进气端位于本体的周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出水端及出水孔的进水端均设置有隔网。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竖向的进水直道,所述进水直道的出水端与上腔室相连通。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为倾斜口。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进水口、通气道设置在上本体上,出水口设置在下本体上。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本体的下端内周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与与下本体上端的内周壁配合连接,所述隔板上端外周壁设置有与环形凸缘相配合的环形凹槽。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外周壁与下本体的内周壁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本体下端面与下本体上端面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置在本体上端的倾斜进水口,中间设置出气方向为竖向的通气道,利用旋切结构与文丘里结合吸气,这样可以加大吸气量,同时利用旋转剪切割大气泡,使气泡变的更小,更均匀;同时在下端为多层隔网,隔网与隔网上设有垫圈形成混合空腔,隔网可以让气体进过隔网更顺畅,均匀整流细化气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水流向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气体流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下端设有出水孔11,参见说明书附图,该出水孔为一网状分布的出水孔,所述本体上端设有进水口12,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连通本体内外的通气道20,所述通气道的出气端位于上述进水口出水端的中部,在一实施例中,进水口环形分布在本体的上端,而通气道的出气端位于这些进水口出水端的中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一隔板30,该隔板将本体内部分割成上腔室13和下腔室14,本专利技术中,水流从进水口和下述的竖向进水直道进水,留到上腔室内,同时通过文丘里的原理,气体从通气道也流到上腔室内进行混合,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孔31,所述通孔的进水端与通气道的出气端、进水口的出水端相联接,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两层上下分布的隔网40,所述隔网间设置有垫圈50。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一锥形口,所述通孔的入口端的口径大于出口端的口径,这样在水流进入到上腔室后,进水的方向不会直接从通孔流出,而且在锥形的面上进行旋转,这样进水在上腔室内进行旋转,这样可以将进入上腔室内的气体进行切割,将气体切割的更小,使小气泡与水流充分混合。进一步的,所述通气道包括相联接的横向气道21和竖向气道22,所述通气道的进气端位于本体的周侧。具体的说:所述通孔的出水端及出水孔的进水端均设置有隔网,参考说明书附图,从通孔出来的混合水(气体与水的混合)之前进入到隔网,在经过垫圈后再次进入隔网,在经过最后一层隔网后直接从出水孔出水,图示中绘制了三层隔网,第一层和第三层分别于通孔的出水端和出水孔的进水端,同时也设置了两个垫圈,这些垫圈位于隔网的周侧,可以与本体内部周壁配合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竖向的进水直道15,所述进水直道的出水端与上腔室相连通,进水直道也可以使环形分布在本体上端,其位于进水口的内周,位于竖向气道的外周。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为倾斜口,这样可以使其进入到上腔室后形成旋转的水流。更具体的说:所述本体包括上本体16和下本体17,所述进水口、通气道设置在上本体上,出水口设置在下本体上。所述上本体的下端内周设置有环形凸缘18,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与与下本体上端的内周壁配合连接,所述隔板上端外周壁设置有与环形凸缘相配合的环形凹槽32。所述隔板的外周壁与下本体的内周壁配合连接。所述上本体下端面与下本体上端面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垫圈与隔网的层叠放置在下本体内,然后将隔板放置在隔网上,这是将上本体扣入下本体内,完成安装;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本体的内周壁设置有一凸台19用于放置隔板,同时,隔板与环形凸缘的内周壁间也密封连接。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专利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下端设有出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连通本体内外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的出气端位于上述进水口出水端的中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本体内部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进水端与通气道的出气端、进水口的出水端相联接,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两层上下分布的隔网,所述隔网间设置有垫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下端设有出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本体上端设置有连通本体内外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的出气端位于上述进水口出水端的中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将本体内部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进水端与通气道的出气端、进水口的出水端相联接,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两层上下分布的隔网,所述隔网间设置有垫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一锥形口,所述通孔的入口端的口径大于出口端的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包括相联接的横向气道和竖向气道,所述通气道的进气端位于本体的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出水端及出水孔的进水端均设置有隔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涛李真陈希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英仕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