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孔膜制备
,涉及一种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相分离旋涂法制备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的方法及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
技术介绍
蜂窝状多孔膜因为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较大的粗糙度和均匀的孔状结构等特点,在光电子器件、生物材料、传感器、模板材料、分离过滤等各个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广大研究工作的关注。目前多孔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呼吸图案法、乳液滴模板法、胶体晶体模板法、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法、微相分离模板法等。但是在制备多孔膜的过程中,模板法都需要去除模板的操作,而在除模板的过程中会存在对于多孔结构破坏、模板难以除去等问题。呼吸图案法是在高湿度环境中,以沉积到聚合物溶液表面的水滴为模板,以水滴的蒸发为去除模板的过程。这种方法制备多孔膜以无毒,廉价的水为模板,不需要复杂的去除模板的过程,减少了大量的时间和价格成本。但是呼吸图案法制备多孔膜的表面形貌易受到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成膜材料、溶剂种类、溶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加入到质量比为1:2~2:1的异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加热至70~85℃,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7%~12%的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溶液;/nS2.按预设滴液量、预设转速和预设旋转时间,将步骤S1得到的所述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溶液旋涂到基片上,得到涂覆有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薄膜的基片;/n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涂覆有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薄膜的基片在比异丙醇与水的共沸物的沸点低1~1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去除溶剂相,得到单层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多孔膜;/nS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加入到质量比为1:2~2:1的异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加热至70~85℃,使其完全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7%~12%的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溶液;
S2.按预设滴液量、预设转速和预设旋转时间,将步骤S1得到的所述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溶液旋涂到基片上,得到涂覆有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薄膜的基片;
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涂覆有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薄膜的基片在比异丙醇与水的共沸物的沸点低1~1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去除溶剂相,得到单层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多孔膜;
S4.将步骤S3所述单层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多孔膜放入退火炉内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单层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
或者,重复步骤S2和步骤S3,得到逐层堆叠形成的若干层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多孔膜,然后将若干层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多孔膜放入退火炉内进行退火处理,得到立体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立体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时,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的重复次数为小于等于4的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蜂窝状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吴建美,赵青华,梅涛,毛秦岑,宋银红,尤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