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玥专利>正文

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55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1:52
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包括缓冲管、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输液和第四管路,缓冲管上端连接有第三管路,缓冲管下端连接有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上端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相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端均通过穿刺器分别连接有脐血袋和生理盐水袋,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止液夹和第二止液夹,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止液夹,第四管路上设有流量调节器和第四止液夹,第四止液夹位于流量调节器下方,第四连接管末端连接有PICC/CVC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可实现脐血的快速、安全输注,管路一体化,完全密闭,避免穿刺操作增加感染的几率;可以将脐血袋及管路中的脐血全部输完,避免脐血的浪费而影响移植效果。

A double Y-type umbilical blood transfu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
技术介绍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在儿童及35岁以下的人群中死亡率最高。自1980年始,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断发展,使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日益提高,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移植患者缺乏合适的供着,大约只有30%的患者有机会找到HLA配型相合的同胞供者。为解决这一难题,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但查询和采集无关骨髓的时间很长,会延误病情。1988年,Gluckman应用脐血干细胞获得首次成功,又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新的来源。在我国,每年大约有912万新发的白血病患者,而造血干细胞库供者的数量有限,不到0.5%的患者能享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远远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很多病人由于没有合适的移植供者而失去治疗的机会。非血缘脐血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和非恶性的难治性疾病(如重症免疫缺损、地中海贫血、骨髓衰竭综合症和代谢障碍病等)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现有的管路输送脐血易导致患者尤其是幼儿短时间内液体入量太多诱发心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可实现脐血的快速、安全输注,管路一体化,完全密闭,避免穿刺操作增加感染的几率;可以将脐血袋及管路中的脐血全部输完,避免脐血的浪费而影响移植效果;可以减少生理盐水冲管量,避免患者尤其是幼儿短时间内液体入量太多诱发心衰。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包括缓冲管、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输液和第四管路,所述缓冲管上端连接有第三管路,缓冲管下端连接有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上端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相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端均通过穿刺器分别连接有脐血袋和生理盐水袋,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止液夹和第二止液夹,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止液夹,第四管路上设有流量调节器和第四止液夹,第四止液夹位于流量调节器下方,第四连接管末端连接有PICC/CVC管。具体的,所述缓冲管内设有血滤网。具体的,所述第四管路上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末端通过直型接头连接有注射器,出液管位于流量调节器和第四止液夹中间,出液管上设有第五止液夹。具体的,所述第四管路与PICC/CVC管之间通过第四管路下端的鲁尔接头和PICC/CVC管上端的正压接头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可实现脐血的快速、安全输注,管路一体化,完全密闭,避免穿刺操作增加感染的几率;可以将脐血袋及管路中的脐血全部输完,避免脐血的浪费而影响移植效果;可以减少生理盐水冲管量,避免患者尤其是幼儿短时间内液体入量太多诱发心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缓冲管,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第三输液,5、第四管路,6、穿刺器,7、脐血袋,8、生理盐水袋,9、第一止液夹,10、第二止液夹,11、第三止液夹,12、流量调节器,13、PICC/CVC管,14、血滤网,15、出液管,16、直型接头,17、注射器,18、第五止液夹,19、鲁尔接头,20、正压接头,21、第四止液夹。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包括缓冲管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第三输液4和第四管路5,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1上端连接有第三管路4,缓冲管1下端连接有第四管路5,第三管路4上端分别与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相连通,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上端均通过穿刺器6分别连接有脐血袋7和生理盐水袋8,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上分别设有第一止液夹9和第二止液夹10,第三管路4上设有第三止液夹11,第四管路5上设有流量调节器12和第四止液夹21,第四止液夹21位于流量调节器12下方,第四连接管5末端连接有PICC/CVC管13。所述缓冲管1内设有血滤网14。所述第四管路5上连接有出液管15,出液管15末端通过直型接头16连接有注射器17,出液管15位于流量调节器12和第四止液夹21中间,出液管15上设有第五止液夹18。所述第四管路5与PICC/CVC管13之间通过第四管路5下端的鲁尔接头19和PICC/CVC管13上端的正压接头20连接。使用时,1、关闭第二止液夹10和第一止液夹9,将第二管路3前端的穿刺器6插入生理盐水袋8中,打开第二止液夹10,排空管路空气,并将第五管路5下端的管鲁尔接头19端连接于患者的输液通路如PICC/CVC管13上的正压接头20上,直型接头16连接注射器17。2、关闭第二止液夹10和第五止液夹18和流量调节器12,将已复苏好的脐血袋7连接于第一管路2上端的穿刺器6上,打开第一止液夹9,并通过流量调节器12调节脐血输注速度,待脐血滴注速度明显减慢且通过流量调节器12也无法加快时,关闭第四止液夹21,并利用50ml注射器17将脐血袋7及管路中的脐血全部抽吸,关闭流量调节器12,打开第四止液夹21,通过50ml注射器17进行推注。推注结束后,关闭第三止液夹11,打开第二止液夹10和第一止液夹9,使生理盐水流入脐血袋7内,充满血袋1/2左右,并上下颠倒摇晃脐血袋7,关闭第二止液夹10,利用50ml注射器17再次抽吸并推注。3、若脐血袋7及管路中还残留少量脐血,可再重复上述冲洗步骤1次,即可达到完全冲洗干净,管路无残留。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包括缓冲管、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输液和第四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上端连接有第三管路,缓冲管下端连接有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上端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相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端均通过穿刺器分别连接有脐血袋和生理盐水袋,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止液夹和第二止液夹,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止液夹,第四管路上设有流量调节器和第四止液夹,第四止液夹位于流量调节器下方,第四连接管末端连接有PICC/CVC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Y型脐血输注装置,包括缓冲管、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输液和第四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上端连接有第三管路,缓冲管下端连接有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上端分别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相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端均通过穿刺器分别连接有脐血袋和生理盐水袋,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止液夹和第二止液夹,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止液夹,第四管路上设有流量调节器和第四止液夹,第四止液夹位于流量调节器下方,第四连接管末端连接有PICC/CVC管。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玥孙岚岚
申请(专利权)人:凌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