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木霉在拮抗大豆检疫性病害中的应用,涉及生防菌剂技术领域,在实施例中分离利用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螺旋木霉,对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进行抑菌圈实验,结果表明,所述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螺旋木霉,均对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和拮抗作用,都可作为进行生物防治的标准菌株。
Application of Trichoderma against soybean quarantine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霉在拮抗大豆检疫性病害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防菌剂
,具体涉及木霉在拮抗大豆检疫性病害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phaseolorumvar.meridionalis)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longicolla)是我国进境大豆口岸截获频率最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据海关数据统计,2006年至今进境大豆中,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已截获230批次,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已截获7036批次。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大豆上13种检疫性病原菌之一,于1973年在美国南部被首次报道,随后在美国南部各州普遍发生,在灾情严重的地区损失率高达100%。该病菌可引起大豆幼苗枯萎,严重时导致成熟期大豆的成片死亡,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目前主要分布于美国、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家。近年来,疫区还在不断扩大,我国目前尚无分布。病菌可通过带病种子和病残体远距离传播,口岸卸货、运输过程的撒漏以及油脂加工厂下脚料的筛漏等都可造成病菌扩散。由于我国大豆产区普遍具备该病菌存活生长的条件,该病菌一旦传入我国,将对我国的大豆生产种植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也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引起大豆根腐及苗期病害,导致萌发率、出苗率、种子活力降低,最高可导致大于90%种子不能萌发。同时,影响大豆种子品质,引起大豆种子褪色,降低大豆品质。另据报道,若种用大豆的该病害感染率超过40%,会引起显著的产量损失,该病在1994年造成全世界大豆损失18万吨,其中美国损失3.15万吨。目前该病害在美国、阿根廷、意大利、加拿大、法国、匈牙利、罗马尼亚、韩国等都有相关报道,国内尚未有危害报道。由于近年来,该病害在国外发生普遍,造成了大豆农作物较大的经济损失,传入风险极高。目前,这两种病害以药物防治为主。室内毒力实验表明,50%多菌灵、25%噁醚唑和5%己唑醇都可以作为这两种病害的有效杀菌剂。国外相关报道选用苯菌灵防治大豆拟茎点种腐病害和大豆茎溃疡病害。采用化学试剂,一方面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环境,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农药可以为害人体健康,经呼吸道、口或接触进入人体后,短时间内引起急性中毒,或者经食物链的逐步富集,人食用后引起积累性中毒。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霉在拮抗大豆检疫性病害中的应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或螺旋木霉(Trichodermaspirale),对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phaseolorumvar.meridionalis)和/或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longicolla)均有比较好的拮抗作用,可以作为进行生物防治的标准菌株。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木霉在拮抗大豆检疫性病害中的应用,所述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或螺旋木霉(Trichodermaspirale)。优选的,所述哈茨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P9,保藏编号为CGMCCNo.19267。优选的,所述绿色木霉包括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P8,保藏编号为CGMCCNo.19266。优选的,所述螺旋木霉包括螺旋木霉(Trichodermaspirale)P10,保藏编号为CGMCCNo.19268。优选的,所述大豆检疫性病害包括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phaseolorumvar.meridionalis)和/或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longicolla)。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大豆检疫性病害抑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所述木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木霉在拮抗大豆检疫性病害中的应用,在实施例中分离利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螺旋木霉(Trichodermaspirale),对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phaseolorumvar.meridionalis)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longicolla)进行抑菌圈实验,结果表明,所述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螺旋木霉(Trichodermaspirale),均对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phaseolorumvar.meridionalis)和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longicolla)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和拮抗作用,都可作为进行生物防治的标准菌株。生物保藏信息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P9,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时间为2019年12月23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9267;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P8,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时间为2019年12月23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9266;螺旋木霉(Trichodermaspirale)P10,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时间为2019年12月23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9268。附图说明图1为哈茨木霉与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的拮抗作用图,其中左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正面效果图,右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背面效果图;图2为哈茨木霉与大豆种腐病菌的拮抗作用图,其中左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正面效果图,右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背面效果图;图3为绿色木霉与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的拮抗作用图,其中左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正面效果图,右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背面效果图;图4为绿色木霉与大豆种腐病菌的拮抗作用图,其中左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正面效果图,右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背面效果图;图5为螺旋木霉与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的拮抗作用图,其中左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正面效果图,右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背面效果图;图6为螺旋木霉与大豆种腐病菌的拮抗作用图,其中左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正面效果图,右侧图为两种真菌拮抗作用的背面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木霉在拮抗大豆检疫性病害中的应用,所述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木霉在拮抗大豆检疫性病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或螺旋木霉(Trichodermaspirale)。/n
【技术特征摘要】
1.木霉在拮抗大豆检疫性病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或螺旋木霉(Trichodermaspiral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哈茨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P9,保藏编号为CGMCCNo.192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木霉包括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P8,保藏编号为CGMCC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云,陈寅,宋宁宁,谢海翠,柳吉芹,田虎,范光辉,张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京唐港海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