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鉴荣专利>正文

折叠椅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3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靠背式折叠椅支撑架,设前腿杆(1)和后腿杆(2),后腿杆上端与前腿杆铰链连接,两前腿杆(1)之间和两后腿杆(2)之间分别设有支撑部件,支撑架后部设有靠背支撑杆(15),其特征在于:椅面支撑杆(3)中部与前后腿杆铰链点下部的前腿杆铰链连接,后端与后腿杆铰链连接,后腿杆(2)上部设有由内管(2b)和滑动配合套在其外的外管(2a)组成的可伸缩杆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撑开状态稳定,不易翻倒和夹伤人体,使用安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一种带靠背的折叠椅支撑架
技术介绍
现有靠背式折叠椅支撑架的主要结构是设有斜向的两根前腿杆(1)和两根后腿杆(2),前腿杆上部向斜后上方延伸形成靠背支撑杆,椅面支撑杆(3)中部与前腿杆铰链连接,后端与后腿杆铰链连接,连接片(4)两端分别与椅面支撑杆上方的前腿杆和后腿杆铰链连接,支撑架撑开时,后腿杆上端顶在前腿杆中部。这种折叠椅支撑架的不足之处是撑开使用时,若在椅面后部施力,很容易使椅面前部向上翘起,整个支撑架失去重心跌倒,而且连接片部位很容易夹伤人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稳定牢固地处于撑开状态、不易夹伤人体、使用安全的靠背式折叠椅支撑架。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参见实施例图)本技术设有两根前腿杆(1)、两根后腿杆(2),后腿杆上端与前腿杆铰链连接,两前腿杆(1)之间和两后腿杆(2)之间分别设有支撑部件(10,11)和(8,12),支撑架后部设有靠背支撑杆(9),其特征在于两根椅面支撑杆(3)中部分别与两侧前后腿杆铰链点下方的前腿杆(1)铰链连接,后端与后腿杆(2)铰链连接,前、后腿杆及椅面支撑杆形成“A”字连接结构,后腿杆(2)在其与椅面支撑杆(3)的铰链点及与前腿杆的铰连点之间设有由内管(2b)和滑动配合套在其外的外管(2a)组成的可伸缩杆体结构。本支撑架折叠时,后腿杆(2)上部两铰链点之间的可伸缩杆体—内管(2b)和外管(2a)之间滑动伸长,椅面支撑杆(3)前部向后上方折起,撑开时,椅面支撑杆向前下方压下,后腿杆(2)上部两铰链点之间的内管(2b)和外管(2a)滑动收缩并定位于撑开的稳定状态。本技术的撑开状态稳定,可防止椅面上翻失去重心的情况发生,而且不易夹伤人体,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现有的带靠背的折叠椅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3、实施例1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实施例1后腿杆2上部内外管滑动收拢、支撑架稳定撑开状态示意图图5、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实施例1装上椅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实施例1折叠状态示意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9、实施例2后腿杆2上部内外管滑动收拢,支撑架稳定撑开状态示意图图10、实施例2折叠状态图图11、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1-前腿杆 2-后腿杆 2a-外管 2b-内管 3-椅面支撑杆 4-连接片 5-铰链头6-锁紧装置 6a-定位孔 6b-弹性触头 7-铰链头 8-后X形支架 9-靠背支撑杆10-前X形支架 11-前腿横杆 12-后腿横杆 13-扶手杆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图1~图7)本例设有两根前腿杆1和两根后腿杆2,前腿杆1从其与后腿杆2铰链点处向斜后上方的延伸部分组成靠背杆9,两前腿杆1之间设置的支撑部件是由两根中间铰链连接形成的前X形支架10组成,前X形支架下部两端分别与两前腿杆1上的铰链头铰链连接,上部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椅面支撑杆3铰链连接,两后腿杆2之间设置的支撑部件是由两根中间铰链连接形成的后X形支架8组成,后X形支架下部两端分别与两后腿杆2上的铰链头5铰链连接,上部两端分别与两侧靠背杆9铰链连接,从而使两前腿杆之间和两后腿杆之间可向中间折叠靠拢。两根椅面支撑杆3中部分别与两侧前后腿杆铰链点下方的前腿杆1铰链连接,后端与后腿杆铰链连接,形成A字连接结构,后腿杆2在其与椅面支撑杆3铰链点以上的部位设有由从下部后腿杆2延伸上来的外径台阶形缩小的内管2b和从上方滑动配合套在其上的外管2a组成的可伸缩杆体,外管2a上端通过铰链头7与前腿杆1铰链连接。支撑架撑开时,后腿杆2的外管2a向下滑动并卡在内管2b根部的台阶上,在向下方向被定位。外管2a和内管2b之间设有锁紧装置6,其结构是在外管2a上设有定位孔6a,在内管2b上设有弹性触头6b,在外管下端顶住内管台阶部位的同时,内管弹性触头6b弹入外管定位孔6a,外管在向上方向也被锁紧,从而使支撑架更加稳定,需要折叠支撑架时,按下弹性触头,即可释放外管,伸缩杆体部分滑动伸长,使支撑架折叠收拢。本例撑开后可装上软质椅面(见图6),不用时整个支撑架可向中心轴折叠收拢(见图7)。于本实施例之外,本例所述后腿杆2上部的伸缩杆体外管2a和内管2b的上下位置倒置也能取得相同的功能。实施例2(图8~图10)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主要是两前腿杆1之间和两后腿杆2之间的支撑部件不同两前腿杆1之间的支撑部件为连接两前腿杆1的前腿横杆11,两后腿杆2之间的支撑部件为连接两后腿杆的后腿横杆12。本例撑开时适合于安装硬质椅面(见图9),折叠时椅面支撑杆3前部向后上方折起,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两前腿杆及两后腿杆之间不能靠拢。实施例3(图11)本例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是两前腿杆1之间的支撑部件前X形支架10上部两端从与椅面支撑杆3铰链点处向上弯曲延伸,形成扶手杆1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折叠椅支撑架,设有两根前腿杆(1)、两根后腿杆(2),后腿杆上端与前腿杆铰链连接,两前腿杆(1)之间和两后腿杆(2)之间分别设有支撑部件(10,11)和(8,12),支撑架后部设有靠背支撑杆(9),其特征在于两根椅面支撑杆(3)中部分别与两侧前后腿杆铰链点下方的前腿杆(1)铰链连接,后端与后腿杆(2)铰链连接,前、后腿杆及椅面支撑杆形成“A”字连接结构,后腿杆(2)在其与椅面支撑杆(3)的铰链点及与前腿杆的铰连点之间设有由内管(2b)和滑动配合套在其外的外管(2a)组成的可伸缩杆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杆(1)从其与后腿杆(2)铰链点处向斜后上方的延伸部分组成靠背杆(9),两前腿杆(1)之间设置的支撑部件是由两根中间铰链连接形成的前X形支架(10)组成,前X形支架下部两端分别与两前腿杆(1)铰链连接,上部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椅面支撑杆(3)铰链连接,两后腿杆(2)之间设置的支撑部件是由两根中间铰链连接形成的后X形支架(8)组成,后X形支架下部两端分别与两后腿杆(2)铰链连接,上部两端分别与两侧靠背杆(9)铰链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杆(1)从其与后腿杆(2)铰链点处向斜后上方的延伸部分组成靠背杆(9),两前腿杆(1)之间的支撑部件为连接两前腿杆(1)的前腿横杆(11),两后腿杆(2)之间的支撑部件为连接两后腿杆的后腿横杆(12)。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折叠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杆(2)在其与椅面支撑杆(3)铰链点以上的部位设有由从下部后腿杆(2)延伸上来的外径台阶形缩小的内管(2b)和从上方滑动配合套在其上的外管(2a)组成的可伸缩杆体,外管(2a)上端通过铰链头(7)与前腿杆(1)铰链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折叠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a)和内管(2b)之间设有锁紧装置(6),其结构是在外管(2a)上设有定位孔(6a),在内管(2b)上设有弹性触头(6b)。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椅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a)和内管(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叠椅支撑架,设有两根前腿杆(1)、两根后腿杆(2),后腿杆上端与前腿杆铰链连接,两前腿杆(1)之间和两后腿杆(2)之间分别设有支撑部件(10,11)和(8,12),支撑架后部设有靠背支撑杆(9),其特征在于:两根椅面支撑杆(3)中部分别与两侧前后腿杆铰链点下方的前腿杆(1)铰链连接,后端与后腿杆(2)铰链连接,前、后腿杆及椅面支撑杆形成“A”字连接结构,后腿杆(2)在其与椅面支撑杆(3)的铰链点及与前腿杆的铰连点之间设有由内管(2b)和滑动配合套在其外的外管(2a)组成的可伸缩杆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鉴荣
申请(专利权)人:邓鉴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