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接触判断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469286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员接触判断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移动设备在感知附近移动设备时生成的第一相遇记录,其中包括所述附近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获取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根据所述第一相遇记录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易于实施和推广应用,并且能够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Personnel contact judgment method and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员接触判断方法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人员接触判断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进步,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成为人们日常随身携带、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为数据连接,这些设备通常配备无线感知模块如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等。用户携带使用这些带有无线感知功能的个人设备时,这些设备的无线感知模块如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等默认状态下处于打开模式,一方面自动扫描接收有效范围内同类型设备信号,一方面发送带有发送设备的标识的信号。上述感知过程信息通常在个人设备中仅保存较短时间,随着数据连接的建立、失败或者超时不会被保存在用户设备上。近距接触关系判断是在现代社会管理中愈发重要,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近距接触关系判断能够帮助用户自我判断与风险人员(传染性病毒携带者、危害公共安全潜在人员)之间的接触史。使用这一技术,用户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风险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帮助规划未来出行路线和时间,减少与风险人员潜在接触。目前近距离接触关系大多依赖第三方系统来判断,如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图像监控、交通系统中的道路监控等。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实现方案复杂,难以推广应用,而且用户如果想判断与他人的接触史,至少需要将轨迹数据等个人信息上传第三方的设备进行计算,需牺牲一定的个人隐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员接触判断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移动设备在感知附近移动设备时生成的第一相遇记录,其中包括所述附近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获取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根据所述第一相遇记录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遇记录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包括:当所述第一相遇记录中包括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时,判定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发生接触。可选地,所述第一相遇记录还包括第一移动设备感知附近移动设备的感知时长和/或信号强度感知时长和/或信号强度;判定普通人员与风险人员发生接触包括:判断所述感知时长和/或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阈值;当所述感知时长和/或信号强度大于阈值时,判定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发生接触。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移动设备在感知附近移动设备时生成的第二相遇记录,其中包括所述附近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遇记录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包括:当所述第一相遇记录中包括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且所述第二相遇记录中包括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时,判定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发生接触。可选地,所述第一相遇记录还包括所述第一移动设备感知到附近移动设备的第一感知时间和/或第一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相遇记录还包括所述第二移动设备感知到附近移动设备的第二感知时间和/或第二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遇记录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包括:当所述第一相遇记录中包括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且所述第二相遇记录中包括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一感知时间与第二感知时间之间的差异和/或第一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之间的差异计算接触记录相关度;根据所述接触记录相关度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可选地,按照如下方式计算所述接触记录相关度:R(AB)=|T_B–T_A|*Dis(AB)*a+|T_B–T_A|*b+Dis(AB)*c+|T_B–T_A|*|T_B–T_A|*e+Dis(AB)*Dis(AB)*e,其中R(AB)为所述接触记录相关度,T_B、T_A分别为第一感知时间和第二感知时间,Dis(AB)为第一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与第二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的差异,a、b、c、e均为预设权重;当R(AB)小于相关度阈值时确定普通人员与风险人员发生接触。可选地,所述信号强度是经过归一化处理的信息,归一化处理包括:将采集到的原始信号强度分别与原始信号强度最小值、原始信号强度最大值做差;基于两个差值的比例计算得到归一化信号强度。可选地,所述方法由第一移动设备执行,所述第一相遇记录保存在所述第一移动设备中。相应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员接触判断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人员接触判断方法。相应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人员接触判断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员接触判断方法及设备,用户可以获取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并将其与自己所携带移动设备生成的相遇记录中的设备标识进行比对,当相遇记录中存在与第二设备标识相同的设备标识时即可确定曾与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发生接触。本方案可以使用户根据风险主动采取相应措施,帮助规划未来出行路线和时间,减少与风险人员潜在接触。通过本方案,用户可以使用自有设备判断与风险人员之间的接触史,方案成本较低,易于实施和推广应用,并且在判断过程中不需要公开或上传自己的身份或移动轨迹等任何个人信息,只需要得到公开的特定移动设备标识即可确定是否与该特定移动设备的携带者发生接触,从而达到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人员接触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人员接触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人员接触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人员接触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员接触判断方法,本方法可以由计算机或服务器等固定设备执行,也可以由便携式移动设备执行。如图1所示,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A,获取第一移动设备在感知附近移动设备时生成的第一相遇记录,其中包括附近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本申请所述“感知”是指通过接收到对方的信号而发现对方存在,但并不建立可传输数据的通信连接。移动终端具有通过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员接触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第一移动设备在感知附近移动设备时生成的第一相遇记录,其中包括所述附近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n获取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n根据所述第一相遇记录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13 CN 20201028674201.一种人员接触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移动设备在感知附近移动设备时生成的第一相遇记录,其中包括所述附近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
获取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相遇记录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遇记录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包括:
当所述第一相遇记录中包括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时,判定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发生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遇记录还包括第一移动设备感知附近移动设备的感知时长和/或信号强度;
所述判定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发生接触包括:
判断所述感知时长和/或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阈值;
当所述感知时长和/或信号强度大于阈值时,判定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发生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第二移动设备在感知附近移动设备时生成的第二相遇记录,其中包括所述附近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遇记录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是否发生接触包括:
当所述第一相遇记录中包括所述第二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且所述第二相遇记录中包括所述第一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时,判定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的携带者之间发生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遇记录还包括所述第一移动设备感知到附近移动设备的第一感知时间和/或第一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相遇记录还包括所述第二移动设备感知到附近移动设备的第二感知时间和/或第二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铁军曹岗边凯归马雷苏洋张肖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