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管控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9215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员管控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固定设备所感知的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所述固定设备安装在固定或移动载体上;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近距离无线感知技术和时间信息来确定各个移动设备是否在短时间内同时接近同一固定设备,由此可以判定移动设备携带者之间的近距接触关系,从而实现人员管控,本方案不依赖传统的室内外定位信息,也不需要依靠过于精密的电子设备,由此降低了人员管控的成本,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Personnel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员管控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人员管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近距接触关系判断是室内外场所人员管控场景中的核心技术,适用于对风险人员(传染性病毒携带者、危害公共安全潜在人员等)与普通人员之间的距离判断,在突发事件进行场所人员管控具有强力的技术支持,减少风险人员对普通人员造成的不必要的危害(人员隔离,商业关闭的经济损失)。然而,具体到室内外场所,由于人员位置信息不容易获得,且人员位置信息侵犯隐私,近距离接触关系判断技术未曾得到广泛的研究和推广。目前近距离接触关系是基于监控和定位系统的数据来判断,按照所采用的信号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类:(1)基于摄像头图像监控、视觉图像处理技术。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视觉系统成本较高,分析复杂度较高。(2)基于GPS、Wifi等无线信号的定位技术。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需要在布设信号网,测定信号源位置等,布置及维护成本较高,而且受限于信号质量,定位的误差可能达10米以上,失去近距离接触关系判断的意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出现了一些基于视觉技术和激光测距的方法。其中一部分方法要求部署摄像头和激光设备,这就对系统成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有尘土等污渍污染镜头,或者遮挡激光设备,将大大影响该方法的识别率和测距精度。这极大地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场景,提高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员管控方法,包括:获取固定设备所感知的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所述固定设备安装在固定或移动载体上;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可选地,所述个体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设备被所述固定设备感知到的信号强度。可选地,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包括:判断两个移动设备的感知时间信息之差是否小于时间阈值;当两个移动设备的感知时间信息之差小于时间阈值时,判断两个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之差是否小于强度阈值;当两个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之差小于强度阈值时,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发生接触。可选地,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包括:根据固定设备的位置信息和两个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和感知时间信息分别确定两个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携带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可选地,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携带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包括:获取两个移动设备在同一时段内的位置信息;根据两个移动设备在同一时段内的位置信息确定两个移动设备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确定人员是否发生接触。可选地,确定所述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轨迹数据。可选地,所述个体信息还包括加密的设备标识;获取固定设备所感知的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包括:获取固定设备所感知的两个移动设备的原始设备标识;对所述原始设备标识与预设配对标识进行异或处理,得到加密的设备标识。可选地,所述信号强度是经过归一化处理的信息,归一化处理包括:将采集到的原始信号强度分别与原始信号强度最小值、原始信号强度最大值做差;基于两个差值的比例计算得到归一化信号强度。相应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员管控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人员管控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人员管控系统,包括:固定设备,用于在感知到移动设备时,记录其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管控设备,用于利用上述人员管控方法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可选地,所述固定设备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地磁信号采集模块、声音信号采集模块、光信号采集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采集所述移动设备发出的相应信号来获取所述个体信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控方法及系统通过近距离无线感知技术和时间信息来确定各个移动设备是否在短时间内同时接近同一固定设备,由此可以判定移动设备携带者之间的近距接触关系,从而实现人员管控,本方案不依赖传统的室内外定位信息,也不需要依靠过于精密的电子设备,由此降低了人员管控的成本,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而且,通过对设备标识和信号强度进行脱敏处理,有效保护了人员隐私,拓宽了方案的应用场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管控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人员管控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人员管控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种人员管控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近距无线感知技术的人员管控系统,本系统可以应用于室外或者各种场所内。本系统包括固定设备11和管控设备12,管控设备12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其中部署边缘计算平台。本系统还设有用于存储相关数据的数据库,可以部署在单独设置的服务器中或者部署于管控设备12中。本系统的管控对象为移动设备13的携带者,移动设备13可以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便携式个人设备。固定设备11和移动设备13分别具有无线通信模块,比如具有WiFi模块、蓝牙模块、地磁信号模块、声音信号模块、光信号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固定设备11可通过上述各种类型的信号感知到附近的移动设备13。固定设备11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固定地部署在管控对象可能经过的位置。所述固定设备11安装在固定或移动载体上,其位置不是绝对固定不动的。所述固定载体例如为室内、外的墙壁、支架、灯柱等非移动的物体,所述移动载体例如为车辆、船舶等可移动的物体。作为一个应用示例,所述固定设备11可以安装在公交车上,对公交车上的移动设备13进行感知。移动设备13的位置根据携带者的移动进行变化,当移动设备13接近固定设备11,进入无线通信模块的有效范围时,固定设备1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感知到移动设备13,并记录其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个体信息可以是任何能够表达移动设备13与固定设备11之间相对位置的信息,比如无线信号的频率、强度等等。此外还可以包括用于表示管控对象身份的信息,如个人身份信息和/或设备标识。固定设备11将采集到的上述信息定时发送至数据库中,生成针对移动设备13的感知记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员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固定设备所感知的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所述个体信息包括加密的设备标识,通过获取所述两个移动设备的原始设备标识,并对所述原始设备标识与预设配对标识进行异或处理,得到所述加密的设备标识;/n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13 CN 20201028588301.一种人员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固定设备所感知的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所述个体信息包括加密的设备标识,通过获取所述两个移动设备的原始设备标识,并对所述原始设备标识与预设配对标识进行异或处理,得到所述加密的设备标识;
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体信息包括所述移动设备被所述固定设备感知到的信号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包括:
判断两个移动设备的感知时间信息之差是否小于时间阈值;
当两个移动设备的感知时间信息之差小于时间阈值时,判断两个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之差是否小于强度阈值;
当两个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之差小于强度阈值时,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发生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个体信息和感知时间信息确定携带所述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包括:
根据固定设备的位置信息和两个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和感知时间信息分别确定两个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
根据两个移动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携带移动设备的人员是否发生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凯归曹岗黄铁军马雷苏洋张肖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