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信号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98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46
本文公开一种移位寄存器。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输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输入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控制下将输入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和第一节点的信号控制第二节点的信号;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和第二节点的信号控制第三节点的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在第一节点的信号控制下将第二参考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输出信号端,在第三节点的信号控制下将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输出信号端。本文能减少移位寄存器的布线空间,从而在更窄边框面板中产生像素补偿电路所需的发光控制信号。

Shift register and its driving method, signal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信号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本文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信号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致电发光器件(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具有自发光、反应快、亮度高、视角广、色彩鲜艳及轻薄的优点,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显示技术。OLED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OLED发光,通过改变驱动晶体管(比如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来控制源漏电流的大小以实现发光亮度的变化。但是由于不同的驱动晶体管,在阈值电压上具有非均匀性,这种非均匀性会导致OLED显示亮度不均。目前通过设计像素补偿电路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进行阈值电压(Vth)补偿,消除阈值电压差异对亮度的影响。像素补偿电路一般需要有控制驱动晶体管栅级电压输入的行扫描信号(SCAN)以及控制驱动晶体管漏级(或源级)电压输入的发光控制信号(EMISSION,简称EM)。发光控制信号可以在行扫描信号打开驱动晶体管时,让数据信号正确读入,并禁止OLED像素在读入数据、初始化的过程中发光。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窄边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模块、输入信号端、输出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第二参考信号端、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n输入模块,分别与输入信号端,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一节点连接,用于在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控制下,将输入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n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第三时钟信号端的信号、第一参考信号端的信号和第一节点的信号控制第二节点的信号;/n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模块、输入信号端、输出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第二参考信号端、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
输入模块,分别与输入信号端,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一节点连接,用于在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控制下,将输入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第一节点;
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第三时钟信号端的信号、第一参考信号端的信号和第一节点的信号控制第二节点的信号;
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第一参考信号端的信号和第二节点的信号控制第三节点的信号;
输出模块,分别与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二参考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三节点和输出信号端连接,用于在第一节点的信号控制下,将第二参考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输出信号端,在第三节点的信号控制下,将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给输出信号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器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
第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时钟信号端和第一节点连接,用于根据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调整第一节点的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
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输入信号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
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极均与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
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参考信号端连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
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节点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一电容;
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节点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连接;
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参考信号端连接;
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二节点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三节点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包括:第七晶体管和第二电容;
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连接,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
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节点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和第三电容;
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节点连接,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输出信号端连接;
第九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连接,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与输出信号端连接,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参考信号端连接;
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三节点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输出信号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包括:第七晶体管和第二电容;
所述输出模块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沫刘冬孔超鲁思颖韩飞李方庆邢卜瑄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