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8920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分别和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为双向连接,保安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住户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无线网络与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该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系统分设为四个模块,其中中央处理模块用于存储和对数据进行反馈,有利于各种精密数据的计算和增加防盗系统的呼叫效率,住户、保安和公安之间信息相互交换,避免了传统情况下系统易误判,造成防盗效率低下,影响社区人员的工作热情,引起不必要的骚动和恐慌的问题,有效的降低误报率。

Community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盗报警系统
,具体为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
技术介绍
防盗报警系统的设备一般分为:前端探测器,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是一台主机(如电脑的主机一样),用来控制包括有线/无线信号的处理,系统本身故障的检测,电源部分,信号输入,信号输出,内置拨号器等这几个方面,一个防盗报警系统中报警控制器是必不可少的。前端探测器包括有: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和红外/微波双鉴器、紧急呼救按钮。然而,现有的社区防盗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保证内部人员各项信息的唯一性,帮助增加社区内部防盗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且不能够提高与公安报警的连接紧密性,影响防盗上报的效率,同时传统的防盗系统识别的维度相对单一,容易造成误判,引起不必要的骚动和恐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社区防盗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保证内部人员各项信息的唯一性,帮助增加社区内部防盗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且不能够提高与公安报警的连接紧密性,影响防盗上报的效率,同时传统的防盗系统识别的维度相对单一,容易造成误判,引起不必要骚动和恐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分别和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为双向连接,所述保安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所述住户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无线网络与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内部包括区块链局域网、住户信息采集模块和相关人员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住户管理模块内部包括门锁破坏报警模块、入户门监控模块和一键报警模块,所述保安管理模块内部包括身份验证服务器和联网报警模块,所述联网报警模块内部包括报警灯具和扩音喇叭;所述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设置的设备包括人面识别感应器、指纹感应器、高清摄像机和红外感应器。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与人面识别感应器、高清摄像机、红外感应器和指纹感应器为双向连接。优选的,所述高清摄像机需要在社区内部多机位进行安装部署,且高清摄像机安装的位置包括住户的入户门口,所述高清摄像机和红外感应器在位置和数量上需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门锁破坏报警模块与一键报警模块为电性连接,所述门锁破坏报警模块的触发时长为三分钟,且触发的要素为无法正常开启。优选的,身份验证服务器需配合人面识别感应器和指纹感应器进行工作,所述身份验证服务器采用RSA数据加密技术,所述个人信息数据保存的时长大于等于两个月。优选的,一键报警模块与个人手机相互绑定,所述个人手机通过局域网络或无线网络与公安处理模块交换防盗信息,所述公安处理模块和中央处理模块的信息是共享的。优选的,相关人员信息采集模块的人数上限不高于20人,所述相关人员信息采集模块与住户人数呈正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系统分设为四个模块,其中中央处理模块用于存储和对数据进行反馈,有利于各种精密数据的计算和增加防盗系统的呼叫效率,住户、保安和公安之间信息相互交换,避免了传统情况下系统易误判,造成防盗效率低下,影响社区人员的工作热情,引起不必要的骚动和恐慌的问题,有效的降低误报率,而且住户管理模块还能够与手机之间实现远程信息在线观看,提高了户主的自行监控,避免保安和机器监视的范围不够,保证了此防盗系统的全面性,提高居家和外出两方面的安全性。再次,该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采用人面识别和指纹识别加上红外感应、摄像头全程监控的方法,很好的保证了监控的自动化进程,降低了一般情况下社区人员监控的成本,提高了监控的效率,并且区块链网络能够帮助保证信息的私密性,降低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极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此社区防盗系统的实用性,保证了防盗过程中的效率和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央处理模块管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分别和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为双向连接,保安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住户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无线网络与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中央处理模块内部包括区块链局域网、住户信息采集模块和相关人员信息采集模块,住户管理模块内部包括门锁破坏报警模块、入户门监控模块和一键报警模块,保安管理模块内部包括身份验证服务器和联网报警模块,联网报警模块内部包括报警灯具和扩音喇叭;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设置的设备包括人面识别感应器、指纹感应器、高清摄像机和红外感应器。本专利技术中: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与人面识别感应器、高清摄像机、红外感应器和指纹感应器为双向连接。本专利技术中:高清摄像机需要在社区内部多机位进行安装部署,且高清摄像机安装的位置包括住户的入户门口,高清摄像机和红外感应器在位置和数量上需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中:门锁破坏报警模块与一键报警模块为电性连接,门锁破坏报警模块的触发时长为三分钟,且触发的要素为无法正常开启。本专利技术中:身份验证服务器需配合人面识别感应器和指纹感应器进行工作,身份验证服务器采用RSA数据加密技术,个人信息数据保存的时长大于等于两个月。本专利技术中:一键报警模块与个人手机相互绑定,个人手机通过局域网络或无线网络与公安处理模块交换防盗信息,公安处理模块和中央处理模块的信息是共享的。本专利技术中:相关人员信息采集模块的人数上限不高于20人,相关人员信息采集模块与住户人数呈正比。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使用前,社区相关人员和社区的住户能够将面部的特征和指纹采集收录至社区的中央处理模块内部,同时与住户相关人员的信息还能够实时传输至其手机的用户端,达到信息共享和人员追踪的效果,并且同时还需要在社区的内部多角落和入户门的位置安装上合适数量的红外感应器和高清摄像机,用于实时监控社区内部可能出现的外部人员,对应自家的高清摄像机可将数据通过局域网络或无线网络传输至住户的手机客户端上,做到实时云监控。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该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住户首先通过社区门口的身份验证区域,如果是没有被录入的人员,联网报警模块就会及时进行联网报警,开启报警灯具和声控警报,提醒保安人员进行检查和排除,如果通过社区大门,进入住户居住的楼栋中,首先高清摄像机是全程监控的,保安人员能够随时监控避免有可疑人员进入,随后入户门的门口也是有摄像头的,能够和手机联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分别和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为双向连接,所述保安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所述住户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无线网络与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n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内部包括区块链局域网、住户信息采集模块和相关人员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住户管理模块内部包括门锁破坏报警模块、入户门监控模块和一键报警模块,所述保安管理模块内部包括身份验证服务器和联网报警模块,所述联网报警模块内部包括报警灯具和扩音喇叭;/n所述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设置的设备包括人面识别感应器、指纹感应器、高清摄像机和红外感应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分别和保安管理模块、公安处理模块和住户管理模块为双向连接,所述保安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所述住户管理模块通过局域网络和无线网络与公安处理模块为双向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内部包括区块链局域网、住户信息采集模块和相关人员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住户管理模块内部包括门锁破坏报警模块、入户门监控模块和一键报警模块,所述保安管理模块内部包括身份验证服务器和联网报警模块,所述联网报警模块内部包括报警灯具和扩音喇叭;
所述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设置的设备包括人面识别感应器、指纹感应器、高清摄像机和红外感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分别与人面识别感应器、高清摄像机、红外感应器和指纹感应器为双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社区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清摄像机需要在社区内部多机位进行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乃冈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