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智能混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82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路智能混音器,包括CPU,所述CPU分别连接人机界面模块、控制电路模块、电源模块、话筒模块;所述话筒模块设有话筒输入模块、话筒检测模块、音量控制模块、话筒混音模块、音频输出模块,所述CPU连接话筒输入模块,话筒输入模块连接话筒检测模块,音量控制模块分别连接话筒输入模块和话筒检测模块,话筒检测模块连接所述CPU;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话筒混音模块,所述所述话筒混音模块将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混合后连接所述话筒输出模块。所述话筒模块的连接简单,且所述话筒输入模块直接使用运算放大器解决音源的处理问题,另外所述电子开关专门使用模拟开关,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A multi-channel intelligent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路智能混音器
本技术涉及音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路智能混音器。
技术介绍
目前,混音器实现相对复杂,音源进入使用三极管调理,后期使用场效应管切换。由于使用的元器件不够灵敏,电路模式陈旧且复杂,所以具有一致性差、成本高,关断时隔离不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路简单、成本低的多路智能混音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一种多路智能混音器,包括CPU,所述CPU分别连接人机界面模块、控制电路模块、电源模块、话筒模块;所述话筒模块设有话筒输入模块、话筒检测模块、音量控制模块、话筒混音模块、音频输出模块,所述CPU连接所述话筒输入模块,所述话筒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话筒检测模块,所述音量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话筒输入模块和所述话筒检测模块,所述话筒检测模块连接所述CPU;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话筒混音模块,所述所述话筒混音模块将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混合后连接所述话筒输出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RS232控制电路、云台和矩阵控制电路。进一步地,所述CPU还连接存储模块。进一步地,所述CPU还连接输入输出模块,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按键电路。进一步地,所述CPU还连接IO拓展模块,所述IO拓展模块还包括校验发送数据电路。进一步地,所述话筒输入模块包括多个话筒输入电路,所述话筒输入电路包括多个电阻器、多个电容器、多个三极管、多个运算放大器、多个电子开关,音源通过两个所述电容器平衡输入到一个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转为非平衡信号后分成两路信号;一路信号经电子音量衰减到所述话筒检测模块进行放大整形,信号再通过一个所述三极管输送至所述CPU检测话筒信号;另一路信号经电子音量衰减到另一所述运算放大器缓冲,同时经所述电阻隔离送至一个所述电子开关。进一步地,所述音源需要幻象供电,另一所述电子开关为高电平控制另一所述三极管导通,介入幻象电源。进一步地,所述电子开关为模拟电子开关。进一步地,所述人机界面模块包括人机的界面,将所述人机的界面与所述CPU连接的TCP/IP网通讯电路、USB通信电路。实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路智能混音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话筒模块的连接简单,且所述话筒输入模块直接使用运算放大器解决音源的处理问题,另外所述电子开关专门使用模拟开关,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多路智能混音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多路智能混音器的人机界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多路智能混音器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多路智能混音器的话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话筒输入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U6000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路智能混音器,包括CPU,所述CPU分别连接人机界面模块、控制电路模块、电源模块、话筒模块。如图2所示,所述人机界面模块包括人机的界面,将所述人机的界面与所述CPU连接的TCP/IP网通讯电路、USB通信电路,是信号快速传输以及不局限信号传输的方式,灵活运用,另外增加了电脑软件控制,使得所述多路智能混音器更加智能、更加多样化。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模块包括RS232控制电路、云台和矩阵控制电路,可以实现准确的视频与语音的切换。如图1所示,所述CPU还连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信号。如图1所示,所述CPU还连接输入输出模块,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按键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CPU还连接IO拓展模块,所述IO拓展模块还包括校验发送数据电路。另外使得多路智能混音器的接口与功能更加多样化,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如图4所示,所述话筒模块设有话筒输入模块、话筒检测模块、音量控制模块、话筒混音模块、音频输出模块,所述CPU连接所述话筒输入模块,所述话筒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话筒检测模块,所述音量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话筒输入模块和所述话筒检测模块,所述话筒检测模块连接所述CPU;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话筒混音模块,所述所述话筒混音模块将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混合后连接所述话筒输出模块。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话筒输入模块包括多个话筒输入电路,所述话筒输入电路包括多个电阻器、多个电容器、多个三极管、多个运算放大器、多个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为模拟电子开关。音源通过两个所述电容器平衡输入到一个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转为非平衡信号后分成两路信号;一路信号经电子音量衰减到所述话筒检测模块进行放大整形,信号再通过一个所述三极管输送至所述CPU检测话筒信号;另一路信号经电子音量衰减到另一所述运算放大器缓冲,同时经所述电阻隔离送至一个所述电子开关。所述音源需要幻象供电,另一所述电子开关为高电平控制另一所述三极管导通,介入幻象电源。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音源通过两个电容器C10005,C1006平衡输入到一个运算放大器U1000B的输入端,转为非平衡信号后分成两路信号。一路信号经电子音量衰减到所述话筒检测模块,信号经过放大整形,然后通过一个所述三极管钳位给所述CPU进行话筒信号检测。检测到有信号时,MIC_STU为低电平;没有检测到信号时,为高电平。另一路信号也被送到电子音量衰减后,给另一所述运算放大器U1000A进行缓冲,同时该路信号经电阻R10028隔离送到电子开关MIC_AF。若音源需要幻象供电,则通过电子开关MIC_AUXONOFF为高电平控制另一所述三极管Q10002导通,并接入幻象电源,反之低电平关闭。若内部逻辑认为需打开话筒音频通道,则设置电子开关MIC_EN为低电平,另一三极管Q10005关闭,信号没有短路,同时电子开关MIC_EN导通加入到所述混音模块,反之电子开关MIC_EN关闭,同时Q10005饱和导通,旁路此路信号。该方式直接使用一对运算放大器解决信号的处理,同时电子开关采用专门的模拟电子开关,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所述多路智能混音器可以脱离人机控制软件独立运行。接入220V市电后,混音器开始工作。步骤1,初始化系统,包括显示屏、通讯电路、外围IO和电子音量等;步骤2,检测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路智能混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CPU,所述CPU分别连接人机界面模块、控制电路模块、电源模块、话筒模块;/n所述话筒模块设有话筒输入模块、话筒检测模块、音量控制模块、话筒混音模块、话筒输出模块,所述CPU连接所述话筒输入模块,所述话筒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话筒检测模块,所述音量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话筒输入模块和所述话筒检测模块,所述话筒检测模块连接所述CPU;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话筒混音模块,所述话筒混音模块将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混合后连接所述话筒输出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智能混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CPU,所述CPU分别连接人机界面模块、控制电路模块、电源模块、话筒模块;
所述话筒模块设有话筒输入模块、话筒检测模块、音量控制模块、话筒混音模块、话筒输出模块,所述CPU连接所述话筒输入模块,所述话筒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话筒检测模块,所述音量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话筒输入模块和所述话筒检测模块,所述话筒检测模块连接所述CPU;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话筒混音模块,所述话筒混音模块将多路所述话筒输入模块混合后连接所述话筒输出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智能混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RS232控制电路、云台和矩阵控制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智能混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PU还连接存储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智能混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PU还连接输入输出模块,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按键电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智能混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PU还连接IO拓展模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平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品威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