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687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包括若干个工位,每个工位设置于站房的地面下,且所有的工位在站房内由里向外呈线性或矩阵分布,每个工位包括:凹坑,其由站房的地面向下凹设而成;举升机构,其竖直的设置于凹坑内;以及垃圾压缩箱,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举升机构的顶部,通过举升机构驱动该垃圾压缩箱在凹坑内上下移动;其中,站房内的每列凹坑从里往外数的第一个凹坑为敞口凹坑,其余的凹坑为有盖凹坑,每个有盖凹坑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能够开闭的顶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工位垃圾转运站中,垃圾运输车和垃圾收集车能够从顶盖上驶过,能够减小工位与工位之间的距离,以使占地面积一样的站房能够排布更多工位,提高工作效率。

A multi station waste transfer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
本技术涉及垃圾转运站
,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
技术介绍
垃圾转运站就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产地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在此,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再换装到大型的或其它运费较低的运载车辆中继续运往处理场。为了提高垃圾转运站的工作效率,往往在垃圾转运站的站房中设置多个处理垃圾的工位,每个工位之间要留有足够的距离,以供垃圾运输车行驶,运输垃圾,每个工位所占用的空间大,空间利用率低,且并不适用于狭长的站房内,即狭长的站房内只能设置一个处理垃圾的工位,工作效率低。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从而克服现有垃圾转运站的工位占用空间大,无法充分利用站房内的空间,工作效率低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包括若干个工位,每个所述工位设置于站房的地面下,用于对垃圾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工位,每个所述工位设置于站房的地面下,用于对垃圾进行压缩,且所有的所述工位在所述站房内由里向外呈线性或矩阵分布,每个所述工位包括:/n凹坑,其由所述站房的地面向下凹设而成;/n举升机构,其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凹坑内;以及/n垃圾压缩箱,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举升机构的顶部,通过所述举升机构驱动该垃圾压缩箱在所述凹坑内上下移动;/n其中,所有的所述凹坑的顶部开口,所述站房内的每列所述凹坑从里往外数的第一个所述凹坑为敞口凹坑,其余的所述凹坑为有盖凹坑,每个所述有盖凹坑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能够开闭的顶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工位,每个所述工位设置于站房的地面下,用于对垃圾进行压缩,且所有的所述工位在所述站房内由里向外呈线性或矩阵分布,每个所述工位包括:
凹坑,其由所述站房的地面向下凹设而成;
举升机构,其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凹坑内;以及
垃圾压缩箱,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举升机构的顶部,通过所述举升机构驱动该垃圾压缩箱在所述凹坑内上下移动;
其中,所有的所述凹坑的顶部开口,所述站房内的每列所述凹坑从里往外数的第一个所述凹坑为敞口凹坑,其余的所述凹坑为有盖凹坑,每个所述有盖凹坑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能够开闭的顶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垃圾转运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
底座,其设置于所述凹坑的底部:
升降导柱,其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凹坑内,该升降导柱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且上端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凹坑的顶部;
升降平台,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凹坑内,该升降平台上开设有与所述升降导柱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导柱上下滑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承旺何洪唐拥军张德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