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成像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散射成像技术,具体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成像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生活中,散射介质无处不在。光波在散射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内部无序的散射颗粒将会阻碍光波的自由传播,并且使光波矢方向和相位随机改变。因此光波在经过无序介质后,会呈现出随机散斑图样。这些散斑图样,看似已经失去了原先光场的稳定分布和相关性,但是研究表明,散斑中的弹道光依然保留了部分相干性,因此这些散斑图案中仍然有足够的信息来重建物体的图像。实现散射成像的方法主要有:(1)基于反馈控制的波前整形法(2)相位共轭法(3)基于散斑关联特性的记忆效应法等。但是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波前整形法和相位共轭法成像校准时间很长,难以应对动态或变化较快的无序介质环境;基于散斑关联特性的记忆效应法面对较厚的散射介质时会失效,且由于它是一种介观效应,当被观察物体尺寸较大时也会失效。同时,以上方法都对光路的准确度要求极高,实现的光路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准直光源(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线偏振片(4)、空间光调制器(5)、分束镜(6)、第三透镜(7)、散射介质(8)、光电探测器(9)、图像重建模块(10);/n所述准直光源(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线偏振片(4)、分束镜(6)依次沿第一光轴设置,所述空间光调制器(5)、第三透镜(7)、散射介质(8)、光电探测器(9)沿第二光轴设置,第一光轴与第二光轴在分束镜(6)处相交且第二光轴垂直于第一光轴方向,其中,散射介质(8)设置在第三透镜(7)的焦平面上;/n图像重建模块(10)用于根据光电探测器(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准直光源(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线偏振片(4)、空间光调制器(5)、分束镜(6)、第三透镜(7)、散射介质(8)、光电探测器(9)、图像重建模块(10);
所述准直光源(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线偏振片(4)、分束镜(6)依次沿第一光轴设置,所述空间光调制器(5)、第三透镜(7)、散射介质(8)、光电探测器(9)沿第二光轴设置,第一光轴与第二光轴在分束镜(6)处相交且第二光轴垂直于第一光轴方向,其中,散射介质(8)设置在第三透镜(7)的焦平面上;
图像重建模块(10)用于根据光电探测器(9)记录的散斑信息对散斑图像重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重建模块(10)由混合神经网络构成,所述混合神经网络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卷积层、第一池化层、第二卷积层、第二池化层、第三卷积层、第三池化层、第一重构层、第一丢弃层、第一全连接层、第二丢弃层、第二全连接层、上采样层、第四卷积层、第五卷积层和第六卷积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散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积层采用3*3的卷积核,对输入散斑图提取特征边缘、线条和角等层级,所述第一池化层对第一卷积层提取的特征图进行压缩,得到32*32*16的三维特征图;所述第二卷积层采用3*3的卷积核,从第一卷积层提取的特征中迭代提取特征,并经过第二池化层压缩,得到16*16*32的三维特征图;第三卷积层采用3*3的卷积核,从第二卷积层提取的特征中迭代提取特征,并经第三池化层压缩得到8*8*64的三维特征图;所述第一重构层将8*8*64的三维特征图拉直成1*4096的向量,所述第一丢弃层,通过忽略全连接层中的部分神经元节点,有效防止神经网络过拟合现象;所述第一全连接层设置1024个神经元,后面紧接第二丢弃层,用来防止神经网络过拟合;所述第二全连接层设置196个神经元;第二全连接层中的每个神经元与其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进行全连接,用于整合卷积层和池化层中具有类别区分性的局部信息,最终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