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574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装内衬,包括中部包裹型腔,两个所述中部包裹型腔之间有一个底部包裹型腔,两个所述底部包裹型腔之间有一个中部包裹型腔,所述底部包裹型腔的背面设有顶部包裹型腔,所述中部包裹型腔朝向相同,所述底部包裹型腔朝向相同,所述顶部包裹型腔朝向相同,所述中部包裹型腔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底部包裹型腔之间的间距且等于所述顶部包裹型腔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两个中部包裹型腔之间设置一个底部包裹型腔,提高了车载主机的包装容积率;将产品布置成上下空间交错的形式,产品的间隙加大,防止产品刮花、撞伤;通过形成防呆机制,防止包装内衬的叠放出现错位,提高了产品包装的效率。

A kind of packing l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内衬
本技术涉及车载主机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包装内衬。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主机的包装设计往往追求包装容积率最大化,以保证经济性,导致水平方向摆放产品很紧凑,产品间的间隙小,容易造成放置车载主机或者拿起产品时容易刮花、撞伤产品,导致产品缺陷,如图1、图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车载主机的包装容积率最大化的同时,防止摆放和拿起车载主机时容易刮伤产品、或者撞伤车载主机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但设计出一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包装内衬对于包装设计者来说是一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内衬,以满足未来市场对包装容积率大、同时有效防止刮伤产品的包装内衬的持续增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包装内衬,包括中部包裹型腔,两个所述中部包裹型腔之间有一个底部包裹型腔,两个所述底部包裹型腔之间有一个所述中部包裹型腔,所述底部包裹型腔的背面设有顶部包裹型腔,所述中部包裹型腔朝向相同,所述底部包裹型腔朝向相同,所述顶部包裹型腔朝向相同,所述中部包裹型腔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底部包裹型腔之间的间距且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包裹型腔(5),两个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之间有一个底部包裹型腔(6),两个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之间有一个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的背面设有顶部包裹型腔(7),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朝向相同,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朝向相同,所述顶部包裹型腔(7)朝向相同,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之间的间距且等于所述顶部包裹型腔(7)之间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包裹型腔(5),两个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之间有一个底部包裹型腔(6),两个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之间有一个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的背面设有顶部包裹型腔(7),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朝向相同,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朝向相同,所述顶部包裹型腔(7)朝向相同,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之间的间距且等于所述顶部包裹型腔(7)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列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所述顶部包裹型腔(7),每列包含两个所述中部包裹型腔(5)、所述底部包裹型腔(6)、所述顶部包裹型腔(7),三种包裹型腔数量上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呆凸台(1),所述第一防呆凸台(1)位于包装内衬的一侧顶面,所述第一防呆凸台(1)的同侧底面设有第二防呆凹槽(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鹏昌黄志军黄位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