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36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该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由外壳、PCB板、主体胶芯、下接头、上接头和卡钩组成,其中所述下接头和上接头通过卡钩相连接并卡接于主体胶芯的内部,所述主体胶芯套接于外壳的内部,同时所述PCB板安装于外壳的顶端,所述上接头包括第一下料端子和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下料端子注塑成型于第二连接板上,以形成5PIN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的两种传统方案相结合,冲压端子采用下料式结构,解决传统方案的空间以及端子头部连接料带露铜的问题,注塑方式采用注塑方式,解决传统方案的端子和胶芯PIN槽间隙积液的问题。

An injection molding connector structure of blanking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连接器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在连接器生产过程中,传统方案一般采用冲压下料端子插PIN结构或者冲压折弯端子注塑成型方式,下料端子插PIN结构因为端子和胶芯PIN槽有间隙,容易产生积液,造成端子腐蚀,冲压折弯端子注塑成型虽然没有端子和胶芯PIN槽的间隙,但是在端子头部需要连接料带,有露铜腐蚀的风险,并且折弯端子所需要的空间较大,易形成二次简支,端子弹高和正向力控制不稳定,从而有接触可靠性的风险。同时传统方案在分体式电镀(比如电源/CC/D+等端子需要电镀铑钌或者钯镍,而其他接地端子/D-等需要电镀金)要求时,存在如下2点缺点:1.端子间距PITCH较大,废料较多等浪费,生产成本高;2.端子料带绕料空间不足,生产技术难度高。另外,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插拔时,其连接端子容易受到拉拽,从而导致端子发生歪斜,影响后续的使用,以降低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由外壳(1)、PCB板(2)、主体胶芯(3)、下接头(4)、上接头(5)和卡钩(6)组成,其中所述下接头(4)和上接头(5)通过卡钩(6)相连接并卡接于主体胶芯(3)的内部,所述主体胶芯(3)套接于外壳(1)的内部,同时所述PCB板(2)安装于外壳(1)的顶端;/n所述上接头(5)包括第一下料端子(7)和第二连接板(9),其中所述第一下料端子(7)注塑成型于第二连接板(9)上,以形成5PIN接头;/n所述下接头(4)包括第二下料端子(13)和第一连接板(8),其中所述第二下料端子(13)注塑成型于第一连接板(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由外壳(1)、PCB板(2)、主体胶芯(3)、下接头(4)、上接头(5)和卡钩(6)组成,其中所述下接头(4)和上接头(5)通过卡钩(6)相连接并卡接于主体胶芯(3)的内部,所述主体胶芯(3)套接于外壳(1)的内部,同时所述PCB板(2)安装于外壳(1)的顶端;
所述上接头(5)包括第一下料端子(7)和第二连接板(9),其中所述第一下料端子(7)注塑成型于第二连接板(9)上,以形成5PIN接头;
所述下接头(4)包括第二下料端子(13)和第一连接板(8),其中所述第二下料端子(13)注塑成型于第一连接板(8)上,以形成7PIN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呈U型结构的缓冲罩(10),两个所述缓冲罩(10)相背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两个缓冲弹簧(11),且四个缓冲弹簧(11)远离缓冲罩(10)的一端分别与外壳(1)的内壁两侧相连接,使得缓冲罩(10)弹性连接于外壳(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料端子注塑成型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两侧与两个缓冲罩(10)之间还连接有四个伸缩柱(12),同时四个所述伸缩柱(12)均由内柱和外柱组成,且内柱和外柱的端部分别与缓冲罩(10)和外壳(1)的侧壁相连接,四个所述伸缩柱(12)分别与四个缓冲弹簧(11)一一对应,使得四个缓冲弹簧(11)分别套设于四个伸缩柱(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王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霖昇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