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649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外筒上部一侧设有进料斗,外筒和内筒间设有热源室,内筒内壁上设有电热丝;内筒轴线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翻板设于转轴上;转盘设于外筒内部一侧,转盘上设有偏心轴,偏心轴一侧设有连杆,连杆两端设有轴套,翻板上设有连接装置,连杆一端通过轴套与偏心轴活动连接,连杆另一端通过轴套与连接装置活动连接;外筒一侧设有出料口;外筒另一侧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茶叶通过进料斗倒入茶叶烘干机中,利用外筒、内筒间的电热丝对内筒加热,进而对茶叶加热,再利用转盘带动翻板对茶叶进行翻炒,保证了茶叶受热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了茶叶烘干的效果,提高了茶叶烘干的效率。

A tea dr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烘干时茶叶制作的一项重要工艺,在茶叶加工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茶叶的贮藏运输,往往需要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以除去茶叶中的水分,减少茶叶细胞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的半透性,保证后续加工能正常、顺利地进行。现有的茶叶烘干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人工烘干,采用炭火并由人工进行翻动进行烘焙,但是这不仅对操作人员的手艺提出的极大的要求,同时无法完成大批量的生产,烘干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另一种是利用筛板,通过热风对茶叶进行烘干,烘干过程中茶叶处于静止状态,导致茶叶烘干受热不均匀,导致茶叶质量降低,影响茶叶的后续生产加工品质。所以迫切需要一种烘干效率高、劳动强度小,且受热均匀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将茶叶通过进料斗倒入茶叶烘干机中,利用外筒、内筒间的电热丝对内筒加热,进而对茶叶加热,再利用转盘带动翻板对茶叶进行翻炒,保证了茶叶受热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了茶叶烘干的效果,提高了茶叶烘干的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外筒、内筒、转盘、翻板,所述外筒下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烘干装置的支腿,所述外筒上部一侧设有进料斗,方便倒入茶叶,所述外筒和内筒间设有热源室,所述内筒内壁上设有电热丝,作为茶叶烘干装置的热源;所述内筒轴线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翻板设于转轴上;所述转盘设于外筒内部一侧,所述转盘上设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一侧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设有轴套,所述翻板上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杆一端通过轴套与偏心轴活动连接,连杆另一端通过轴套与连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外筒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一侧设有卸料阀(图中未示出);所述外筒另一侧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连接,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偏心轴在转盘上做偏心运动,从而通过连杆带动翻板做往复翻转运动,实现了对茶叶的翻动,保证了茶叶受热的均匀性,提高了茶叶烘干的效率。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翻板一侧的底座、对称地设置在底座两侧的支架、连接两侧支架顶端的第一连接轴,连杆一端的轴套活动地设在第一连接轴外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外筒下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出风口一侧设有布气仓,所述布气仓两侧通过支管与热源室连通,所述外筒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外筒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一端与热源室内部连通,另一端均与内筒内部连通,且第一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位于翻板上部,第二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位于翻板下部;风机将热源室内部的热量吹入内筒中,第一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的热风对翻板上的茶叶进行直接烘干,第二进气管和第四进气管的热风对翻板进行预热,提高了茶叶烘干的效率,增强了茶叶烘干的效果。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交错布置,第二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交错布置;具体的,第一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位于外筒的左后部,第二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位于外筒的右前部,实现了热风在内筒内环流,增强了茶叶烘干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烘干效率。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外筒与进料斗间设有封板,避免了茶叶在翻动时溅出,所述封板为透明材料制成,方便了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内部情况。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转盘上设有调节槽,所述偏心轴安装在调节槽内部,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转盘上,具体的,偏心轴一端设有外螺纹,偏心轴上设有紧固螺母,紧固螺母设置在转盘的两侧,实现了偏心轴的固定;根据茶叶烘干的要求,调节偏心轴与转盘的偏心距,从而调节翻板的摆动角度和摆动频率,保证了茶叶烘干的效果。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底座下部设有滑块,所述翻板上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实现了底座在翻板上的调动,所述底座上部两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实现了对连接装置的固定,通过调节连接装置在翻板上的不同位置,进而调节翻板的摆动角度和摆动频率,保证了茶叶烘干的效果。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紧固螺栓为羊角头螺栓,实现了调节装置免工具手动调节,提高了调节装置调节的效率。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若干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杆一端通过轴套活动安装在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二连接轴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根据茶叶烘干的要求,将连杆一端的轴套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第二连接轴上,以调节翻板的翻转角度和翻转频率,保证了茶叶烘干的效果。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连接轴布置在立板的对角线上,避免了茶叶翻动时连杆与第二连接轴发生碰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茶叶通过进料斗倒入茶叶烘干机中,利用外筒、内筒间的电热丝对内筒加热,进而对茶叶加热,再利用转盘带动翻板对茶叶进行翻炒,保证了茶叶受热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了茶叶烘干的效果,提高了茶叶烘干的效率。2)外筒下部设有风机,风机出风口一侧设有布气仓,布气仓两侧通过支管与热源室连通,外筒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外筒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一端与热源室内部连通,另一端均与内筒内部连通,且第一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位于翻板上部,第二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位于翻板下部;风机将热源室内部的热量吹入内筒中,第一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的热风对翻板上的茶叶进行直接烘干,第二进气管和第四进气管的热风对翻板进行预热,提高了茶叶烘干的效率,增强了茶叶烘干的效果。3)第一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交错布置,第二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交错布置;具体的,第一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位于外筒的左后部,第二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位于外筒的右前部,实现了热风在内筒内环流,增强了茶叶烘干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烘干效率。4)外筒与进料斗间设有封板,避免了茶叶在翻动时溅出,封板为透明材料制成,方便了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内部情况。5)转盘上设有调节槽,偏心轴安装在调节槽内部,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转盘上,具体的,偏心轴一端设有外螺纹,偏心轴上设有紧固螺母,紧固螺母设置在转盘的两侧,实现了偏心轴的固定;根据茶叶烘干的要求,调节偏心轴与转盘的偏心距,从而调节翻板的摆动角度和摆动频率,保证了茶叶烘干的效果。6)翻板上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实现了底座在翻板上的调动,底座上部两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实现了对连接装置的固定,通过调节连接装置在翻板上的不同位置,进而调节翻板的摆动角度和摆动频率,保证了茶叶烘干的效果。7)紧固螺栓为羊角头螺栓,实现了调节装置免工具手动调节,提高了调节装置调节的效率。8)连接装置包括立板,立板上设有若干第二连接轴,连杆一端通过轴套活动安装在第二连接轴上,第二连接轴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根据茶叶烘干的要求,将连杆一端的轴套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第二连接轴上,以调节翻板的翻转角度和翻转频率,保证了茶叶烘干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外筒、内筒、转盘、翻板,所述外筒下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烘干装置的支腿,所述外筒上部一侧设有进料斗,所述外筒和内筒间设有热源室,所述内筒内壁上设有电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轴线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翻板设于转轴上;所述转盘设于外筒内部一侧,所述转盘上设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一侧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设有轴套,所述翻板上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杆一端通过轴套与偏心轴活动连接,连杆另一端通过轴套与连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外筒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一侧设有卸料阀;所述外筒另一侧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外筒、内筒、转盘、翻板,所述外筒下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烘干装置的支腿,所述外筒上部一侧设有进料斗,所述外筒和内筒间设有热源室,所述内筒内壁上设有电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轴线上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翻板设于转轴上;所述转盘设于外筒内部一侧,所述转盘上设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一侧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设有轴套,所述翻板上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杆一端通过轴套与偏心轴活动连接,连杆另一端通过轴套与连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外筒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一侧设有卸料阀;所述外筒另一侧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下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出风口一侧设有布气仓,所述布气仓两侧通过支管与热源室连通,所述外筒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外筒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第三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一端与热源室内部连通,另一端均与内筒内部连通,且第一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位于翻板上部,第二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位于翻板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交错布置,第二进气管、第四进气管交错布置。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高炳标管延华詹立新武华宝孙宜田何青海乔庆勇李杰李宾刘安庆姜宝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