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64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有圆柱阶梯孔;激光二极管,安装在圆柱阶梯孔的大孔径内;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块和散热叶片,所述散热块靠近激光二极管并安装在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内,散热叶片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且靠近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端的外侧;第二壳体,靠近散热块并与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内壁滑动配合;透镜组件,包括在第二壳体内沿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三透镜为凹凸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结构件和光学系统微型化,实现光斑均匀化,监视距离远(长达2km),范围大,可不受外界照明影响(抗强光),功耗低,便携,成本低廉等特点。

A miniature infrared laser illumin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
本技术属于激光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红外激光照明系统具有作用距离远、功耗低、无干扰、技术成熟等优点,微型红外夜视照明系统,发射出不可见近红外激光光束,主要是配合红外夜视仪、夜晚红外线摄影摄像、红外线照明、夜间目标隐蔽指示与观测、安保摄像监视器照明、警用交通识别、反向干扰目标监视器等使用,其可以广泛应用在安全保卫、军事侦察、野外搜救、科研考察等领域。因大气背景辐射、透过率、散射和吸收以及湍流等因素都将对主动照明成像产生影响,存在光斑不均匀、发散角大、光斑有散斑情况和衍射环问题。现有技术采用单透镜准直,光斑无整形,发散角很大;但照射距离仅有几百米、范围大,结构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有圆柱阶梯孔;激光二极管,安装在圆柱阶梯孔的大孔径内;第二壳体,靠近散热块并与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中轴线与激光二极管的光轴重合;透镜组件,包括在第二壳体内沿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三透镜为凹凸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一端靠近激光二极管,第一透镜另一端连接第二透镜的一端,第二透镜另一端贴合连接第三透镜的凹面。优选的,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块和散热叶片,所述散热块靠近激光二极管并安装在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内,散热叶片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且靠近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端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靠近散热叶片开设有散热孔。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外径均为5.5mm,波长均为800-1100nm。优选的,所述照明装置采用防水、防烟雾、防潮湿的密封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优化结构件和光学系统微型化,实现光斑均匀化、克服了散斑、衍射环问题,可以满足大范围、长距离的全天候配合高清相机连续视频监控需求;(2)本技术采用了多个高精度增透膜纯光学镜片组成的透镜组,多个高精度镀膜微型镜片镜片组成的透镜组,将二极管发出的不同光斑模式优化整形成近圆形光斑,在均匀性补偿等方面的技术得到了突破,具有很强的穿透雾、霾、雨、雪的能力;同时采用防水、防烟雾、防潮湿的密封结构,适合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全天候、高低温(-40~80℃)、24小时连续、稳定地工作;(3)本技术优化了各组件,并且照明装置结构简单、整体形状小,实现光斑均匀化、监视距离远(长达2km)、范围大、可不受外界照明影响(抗强光)、功耗低,并且成本低廉,寿命较长,寿命≥20000小时。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2、激光二极管,3、散热块,4、散热叶片,5、第二壳体,6、第一透镜,7、第二透镜,8、第三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设有圆柱阶梯孔;激光二极管2,安装在圆柱阶梯孔的大孔径内;第二壳体5,靠近散热块3并与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内壁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外径均为5.5mm。透镜组件,包括在第二壳体5内沿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6、第二透镜7和第三透镜8,其中,第一透镜6为双凹透镜,第二透镜7为双凸透镜,第三透镜8为凹凸透镜,所述第一透镜6的一端靠近激光二极管2,第一透镜6另一端连接第二透镜7的一端,第二透镜7另一端贴合连接第三透镜8的凹面。其中,第一透镜6的外径为5.5mm,波长为800-1100nm。第二透镜7的外径为5.5mm,波长为800-1100nm。第三透镜8的外径为5.5mm,波长为800-1100nm。实施例2除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不同之处。如图1所示,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块3和散热叶片4,所述散热块3靠近激光二极管2并安装在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内,散热叶片4安装在第一壳体上且靠近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端的外侧。且在第一壳体1上靠近散热叶片4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可将第一壳体1内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叶片4上。激光二极管2工作时发热,为了保证激光二极管2的正常工作性能,及时将热量释放,所以设置散热组件。本技术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是一套全天候可靠工作、优越的光斑模式,根据不同监控对象的特点,客户可选择相应的组件系统,可以满足大范围、长距离的全天候配合高清相机连续视频监控需求。本技术分别采用了型号为BR55072B的第一透镜、型号为BR55101B的第二透镜、型号为BR55095B的第三透镜的高精度镀增透膜光学镜片组成的透镜组,光源产生的激光投射后具有很好的光斑形状,具有很强的穿透雾、霾、雨、雪的能力;同时采用防水、防烟雾、防潮湿的密封结构,适合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全天候、24小时连续、稳定地工作。本技术优化了各组件,并且照明器结构简单、整体形状小,实现光斑均匀化、监视距离远(长达2km)、范围大、可不受外界照明影响(抗强光)、功耗低,并且成本低廉,寿命较长,寿命≥20000小时。本技术在激光投射、激光光束的扩束整形、激光光束光强的均匀化处理、红曝消除以及成像中的图形校正、均匀性补偿等方面的技术得到了突破。上面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设有圆柱阶梯孔;/n激光二极管,安装在圆柱阶梯孔的大孔径内;/n第二壳体,靠近散热块并与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中轴线与激光二极管的光轴重合;/n透镜组件,包括在第二壳体内沿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三透镜为凹凸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一端靠近激光二极管,第一透镜另一端连接第二透镜的一端,第二透镜另一端贴合连接第三透镜的凹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设有圆柱阶梯孔;
激光二极管,安装在圆柱阶梯孔的大孔径内;
第二壳体,靠近散热块并与圆柱阶梯孔的小孔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中轴线与激光二极管的光轴重合;
透镜组件,包括在第二壳体内沿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为双凹透镜,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三透镜为凹凸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一端靠近激光二极管,第一透镜另一端连接第二透镜的一端,第二透镜另一端贴合连接第三透镜的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红外激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玻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