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弯式内折转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轴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内折连接轴,特指内弯式内折转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无论是平板、手机或者其他带显示屏的电子产品,都在向柔性屏的方向发展,此
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类似柔性屏功能的过渡产品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过渡产品就是实现双屏折叠,通过双屏折叠达到整屏折叠的效果,在弯折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破绽,整体给人以整屏折叠的使用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或者反馈出消费者对屏幕折叠使用的态度。要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最大的技术难题直接从屏的设计转移到了转轴的设计技术上,如何实现内折需要专门的转动机构来实现,不仅考虑转动折叠的可能性,更要考虑双边连接的有效性,尤其需要满足弯折同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内弯式内折转动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内弯式内折转动机构,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转轴盖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盖两端并与所述转轴盖组合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为内弯式转动机构, ...
【技术保护点】
1.内弯式内折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转轴盖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盖两端并与所述转轴盖组合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为内弯式转动机构,所述内弯式转动机构为U型并列连杆机构、U型滑块内移机构及U型同轴连杆机构之一,具体为:/n所述U型并列连杆机构包括组合连接的中间活动架、并列连杆活动架及双边对称的连杆活动块、连接活动架、侧边活动架实现实现并列连杆切点原理內弯转动及180度状态下的屏补偿作用;所述侧边活动架一侧设有半圆弧转动槽,另一侧设有条形半圆弧槽及直线槽,所述中间活动架设有两组第一转动柱,所述并列连杆活动架设有两组第二转动柱,所述连杆活动块设有半圆弧转动块及 ...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弯式内折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转轴盖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盖两端并与所述转轴盖组合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为内弯式转动机构,所述内弯式转动机构为U型并列连杆机构、U型滑块内移机构及U型同轴连杆机构之一,具体为:
所述U型并列连杆机构包括组合连接的中间活动架、并列连杆活动架及双边对称的连杆活动块、连接活动架、侧边活动架实现实现并列连杆切点原理內弯转动及180度状态下的屏补偿作用;所述侧边活动架一侧设有半圆弧转动槽,另一侧设有条形半圆弧槽及直线槽,所述中间活动架设有两组第一转动柱,所述并列连杆活动架设有两组第二转动柱,所述连杆活动块设有半圆弧转动块及转动孔,所述连接活动架上设有第三转动柱、凸轮连接轴及斜槽,所述半圆弧转动块与所述半圆弧转动槽配合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柱与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柱沿所述直线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沿所述条形半圆弧槽转动连接;
所述型滑块内移机构包括组合连接的中间活动架、滑块活动架及双边对称的滑块活动块、连接活动架、侧边活动架实现实现滑块内移切点原理內弯转动及180度状态下的屏补偿作用;所述侧边活动架一侧设有半圆弧转动槽,另一侧设有条形半圆弧槽及直线槽,所述中间活动架设有两组第一转动柱,所述滑块活动架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活动块设有半圆弧转动块及滑块,所述连接活动架上设有第三转动柱、凸轮连接轴及斜槽,所述半圆弧转动块与所述半圆弧转动槽配合转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柱沿所述直线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沿所述条形半圆弧槽转动连接;
所述U型同轴连杆机构包括组合连接的中间活动架、同轴连杆活动架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秀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