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木器厂专利>正文

曲木圈身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41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木圈身椅。常用的曲木圈身椅存在制造复杂及费工费料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曲木圈身椅的扶手圈、坐身圈均由经过加工后的整根实木经处理、弯曲成型而制成的。本曲木圈身椅结构简洁,外形美观,坚固耐用。可广泛适用于家庭、宾馆使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曲木家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曲木圈身椅。传统的曲木圈身椅,其由扶手圈、坐身圈、前坐身、前脚、后脚、后背中档、前塞角、后塞角、软垫组成。这种圈身椅的扶手圈、坐身圈都是在直料上划线、锯解、刨削,然后用榫胶拼接而成。其工艺繁琐,费工费料,同时牢度、外观也受影响。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曲木圈身椅,它具有结构简单、牢固,造型轻巧美观。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圈身椅是由扶手圈、坐身圈、前坐身、前脚、后脚、后背中档、前塞角、后塞角、软垫组成。所述的扶手圈、坐身圈由整根木料制作成。本技术因为扶手圈及坐身圈都使用整料,所以结构特别简单,并且造型也增添了美观。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圈身椅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圈身椅由扶手圈1,坐身圈2前坐身3,前脚4、5,后脚6、7,后背中档8,前塞角9、10后塞角11、12,软垫13和14所组成。前脚4、5,后脚6、7及后背中档8分别同坐身圈2和扶手圈1相连接,前坐身3的两端与前脚4、5分别相连接,前塞角9装在坐身圈2与前坐身3紧靠着的一端之间,前塞角10装在坐身圈2与前坐身3紧靠着的另一端之间,后塞角11、12分别装在后脚6、7同坐身圈2连接处。扶手圈1和坐身圈2是由加工后的整根实木经软化处理,弯曲成型制成。软垫13是在靠背结构上直接垫弹性塑料,外再用面料包制而成。软垫14由带孔的底板、具有一定厚度的弹性塑料及面料等组成。它是安置在前塞角4、5和后塞角11、12的上端面。弹性塑料可选用聚氨泡沫塑料,面料可选用纤维、人造革或者布料等。权利要求1.一种曲木圈身椅,它由扶手圈1、坐身圈2、前坐身3、前脚4、5、后脚6、7、后背中档8、前塞角9、10、后塞角11、12、软垫13、1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圈1及坐身圈2均由整料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曲木圈身椅。常用的曲木圈身椅存在制造复杂及费工费料等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曲木圈身椅的扶手圈、坐身圈均由经过加工后的整根实木经处理、弯曲成型而制成的。本曲木圈身椅结构简洁,外形美观,坚固耐用。可广泛适用于家庭、宾馆使用。文档编号A47C1/02GK2044829SQ88215310公开日1989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胡祖林, 孙文俊, 龚海峰 申请人:上海木器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木圈身椅,它由扶手圈1、坐身圈2、前坐身3、前脚4、5、后脚6、7、后背中档8、前塞角9、10、后塞角11、12、软垫13、1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圈1及坐身圈2均由整料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祖林孙文俊龚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木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