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冲击煤层卸压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强冲击煤层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强冲击煤层卸压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冲击地压(也称“冲击矿压”,非煤矿山或其他岩土工程也称“岩爆”)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矿山动力灾害现象,主要表现为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突然、剧烈的释放,其发生的突然性和剧烈的破坏性对矿山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逐渐扩大,我国煤矿的冲击地压灾害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正在开采的冲击地压矿井有253对,分布在26个省市及自治区。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在一定高应力条件下释放变形能,而产生的煤岩体突然破坏、垮落或抛出现象,并伴有巨大声响和岩体震动,经常造成支架折损、片帮冒顶、巷道堵塞、人员伤亡。冲击地压还会引发其他矿井灾害,包括瓦斯与煤尘爆炸、火灾、以及干扰通风系统等,严重时还可产生类似天然地震的危害,造成地面震动和建筑物破坏等。因此,冲击地压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冲击地压特征为:突发性、破坏性及复杂性。突发性: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冲击煤层卸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掘进工作面卸压,用于保障巷道的安全掘进;/n所述掘进工作面卸压包括迎头超前钻孔卸压、两帮覆盖式钻孔卸压及遇底煤爆破断底卸压;/n所述迎头超前钻孔卸压包括:在掘进工作面迎头同时施工三个卸压钻孔;所述卸压钻孔,布置在距巷道底板不小于0.5m的位置;/n所述卸压钻孔的直径为150mm,深度15m,且每掘进5m进行一次循环卸压,使掘进迎头保持不小于10m的卸压保护带;/n所述两帮覆盖式钻孔卸压包括:在巷道两帮分别钻设卸压钻孔,且相邻两孔的距离不超过2m;卸压钻孔的直径为150mm,孔深20m,且布置在距巷道底板不小于0.5m的位置;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冲击煤层卸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掘进工作面卸压,用于保障巷道的安全掘进;
所述掘进工作面卸压包括迎头超前钻孔卸压、两帮覆盖式钻孔卸压及遇底煤爆破断底卸压;
所述迎头超前钻孔卸压包括:在掘进工作面迎头同时施工三个卸压钻孔;所述卸压钻孔,布置在距巷道底板不小于0.5m的位置;
所述卸压钻孔的直径为150mm,深度15m,且每掘进5m进行一次循环卸压,使掘进迎头保持不小于10m的卸压保护带;
所述两帮覆盖式钻孔卸压包括:在巷道两帮分别钻设卸压钻孔,且相邻两孔的距离不超过2m;卸压钻孔的直径为150mm,孔深20m,且布置在距巷道底板不小于0.5m的位置;两帮的卸压钻孔与迎头的最大距离不超过8m;
底煤爆破断底卸压包括:在巷道底板钻炮眼,并装填炸药爆破,破坏底板结构,促使钻孔围岩卸压和底板中水平应力峰值向底板深部转移,进而消除底板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冲击煤层卸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迎头超前钻孔卸压的卸压钻孔的布置位置为:迎头正中一个,两侧45°各布置一个。迎头为每天一班卸压两班掘进,使掘进迎头始终保持超前不小于10m卸压保护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冲击煤层卸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卸压钻孔因动力异常而导致钻至预定深度时,则执行:在卸压钻孔两侧0.5~1m处交替施工,循环打孔互掏煤粉,直至钻至预定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冲击煤层卸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炮眼沿巷道方向底部90°向下等间距布置,且间距为0.8m;所述炸药为二级乳化炸药,规格为Φ32mm×210mm,每块炸药0.2k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徐德生,尹成鑫,李宗凯,卢立波,郑晓晨,曾宪社,栾清瑞,刘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山古城煤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