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筋灌浆套筒
,尤其涉及一种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连接广泛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我国关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型式检验,而且要求钢筋肋形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进行型式检验,钢筋与套筒灌浆料之间的握裹力通过横肋来实现,纵肋基本没有增加握裹力。我国关于混凝土用钢筋的标准中,针对钢筋肋形及尺寸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但标准中的参数是一个范围,上限和下限的参数相差较大,尤其对于大直径钢筋,肋形的不同对钢筋的握裹力有明显的不同,但型式检验中并未对钢筋肋形参数提出具体要求,因此,可在不改变钢筋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加工钢筋纵肋,改变纵肋肋形,增加钢筋的握裹力,尤其对于36mm及以上钢筋套筒灌浆接头,套筒内钢筋锚固长度长,在钢筋纵肋加工形成纵肋凹槽后可有效提高钢筋的握裹力,减小套筒内钢筋的锚固长度,减小套筒长度,节约套筒用钢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套筒灌浆接头的综合性能。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包括中空的套筒、第一钢筋、第二钢筋以及灌浆料,所述第一钢筋以及第二钢筋分别从所述套筒的两端口伸入所述套筒的空腔内,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均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横肋,所述灌浆料填充所述套筒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和/或第二钢筋伸入所述空腔的部分为锚固段,所述锚固段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纵肋,所述纵肋沿其纵向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包括中空的套筒、第一钢筋、第二钢筋以及灌浆料,所述第一钢筋以及第二钢筋分别从所述套筒的两端口伸入所述套筒的空腔内,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均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横肋,所述灌浆料填充所述套筒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和/或第二钢筋伸入所述空腔的部分为锚固段,所述锚固段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纵肋,所述纵肋沿其纵向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和/或第二钢筋的锚固段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所述纵肋,两侧面的所述纵肋上均开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所述凹槽,所述第一钢筋和/或第二钢筋两侧面上的若干所述凹槽对称布置或非对称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长度范围为1~3倍的所述横肋之间的间距;所述凹槽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3倍所述凹槽的长度;所述凹槽的深度范围为1~2倍所述纵肋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环状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套筒一体铸造成型、钢棒车削成型或者滚压成型。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注浆口以及出浆口,并且,所述注浆口靠近所述套筒的底端,所述出浆口靠近所述套筒的顶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半灌浆套筒,其一端为装配端,另一端为预制端,所述装配端的开口处可通过或不通过第二胶塞封闭,所述第二胶塞上开有供所述第二钢筋穿过的胶塞孔,所述装配端底端位置的筒壁开设有所述注浆口,所述装配端顶端的筒壁开设有所述出浆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全灌浆套筒,所述第一钢筋以及第二钢筋均通过所述灌浆料锚固固定,所述空腔的顶部开口处通过第一胶塞封闭,所述第一胶塞上开有供所述第一钢筋穿过的胶塞孔,所述空腔的底部开口处可通过或不通过第二胶塞封闭,所述第二胶塞上开有供所述第二钢筋穿过的胶塞孔。
8.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山,戢文占,王羽,张涛,曾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