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外墙
,尤其涉及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
技术介绍
建筑外墙是建筑分隔支撑的主要部件,一般采取用轻质砖或黏土砖现场手工砌筑、用水泥砂浆固定的方法进行施工。这种建筑墙体的缺点是,墙体定位精度低,易产生偏斜,施工质量差;砌筑墙体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长,成本高;墙体抗震性能差。为减轻劳动强度,缩短现场施工周期,一些施工单位采用预制的单元墙体板块构筑建筑墙体。该方法采用木楔子将单元墙体板块固定在上下楼板之间,虽施工简单,但单元墙体定位困难,找正费时费力,墙体施工精度低;墙体抗震性能差。墙体与立柱以及上下楼板之间连接不稳固,为此需要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包括立柱以及设置在立柱四角的L型结构的转角夹板,所述转角夹板的两端均设有与其垂直的抵触夹板,所述转角夹板的夹角处设置有转角板,相邻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且连接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包括立柱(1)以及设置在立柱(1)四角的L型结构的转角夹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夹板(2)的两端均设有与其垂直的抵触夹板(3),所述转角夹板(2)的夹角处设置有转角板(4),相邻所述立柱(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且连接组件位于相邻的两组转角夹板(2)之间,相邻立柱(1)不相邻的一侧的侧面均设置有侧面挡板(5),且侧面挡板(5)位于相邻两组转角夹板(2)之间,相邻所述转角板(4)之间均设置有拉紧杆(9);/n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中间保温板(6),所述中间保温板(6)的两侧均设置有基板(7),所述中间保温板(6)位于两组相邻的抵触夹板(3)之间,两组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包括立柱(1)以及设置在立柱(1)四角的L型结构的转角夹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夹板(2)的两端均设有与其垂直的抵触夹板(3),所述转角夹板(2)的夹角处设置有转角板(4),相邻所述立柱(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且连接组件位于相邻的两组转角夹板(2)之间,相邻立柱(1)不相邻的一侧的侧面均设置有侧面挡板(5),且侧面挡板(5)位于相邻两组转角夹板(2)之间,相邻所述转角板(4)之间均设置有拉紧杆(9);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中间保温板(6),所述中间保温板(6)的两侧均设置有基板(7),所述中间保温板(6)位于两组相邻的抵触夹板(3)之间,两组所述基板(7)分布在两组相邻的抵触夹板(3)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中间保温板(6)的内部设置有与抵触夹板(3)抵触的U型结构的紧固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板(8)包括与中间保温板(6)滑动连接的推板(13),推板(13)靠近相邻立柱(1)的一侧两端固接有与其垂直设置的固定板(14),且两组固定板(14)分布在两组相邻的抵触夹板(3)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板(14)贯穿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挡板(5)靠近立柱(1)的一侧开设有两组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内凹槽(10),两组内凹槽(10)相互靠近侧一侧开设有过渡通道(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保温板(6)靠近立柱(1)一侧开设有沿竖直方向等距设置的对接通道(16),且对接通道(16)沿中间保温板(6)的厚度方向贯穿中间保温板(6),对接通道(16)的内部填充有封堵板(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挤塑板保温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顶部和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福鑫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