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塑形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088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塑形纱线,包括可塑形芯线(1),可塑形芯线外包缠第一包缠丝(2)形成第一包覆层,第一包覆层外包缠第二包缠丝(3)形成第二包覆层,所述可塑形芯线由多股涤纶多孔细单丝(4)并列组成,所述涤纶多孔细单丝为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或具有皮芯结构的涤纶多孔细单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塑形纱线,在编织时具有柔性,在热处理后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使得编织的部位实现可塑形效果。使用可塑形纱线生产的短袜,防滑防脱性好,与对脚的适配好,仅在袜头、袜跟塑形,不影响穿着舒适度。

A kind of shapeable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塑形纱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袜子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可塑形纱线。
技术介绍
袜子起着保护脚和防脚臭的作用。袜子按原料分有棉纱袜、毛袜、丝袜和各类化纤袜等,按造型上有长筒袜、中筒袜、短袜,连裤袜等,还有平口、罗口,有跟、无跟和提花、织花等多种式样和品种。短袜是袜子的一种,长度最长到脚踝上5厘米,穿着时包覆整个脚踝,大部分是棉质或尼龙制成。短袜是不少地区的校服的标准装备,搭配学生制服的大多是棉质短袜,以白色和深色系(如黑色、深蓝色)为主,视校规或校风流行而定。现有的短袜,整体都是棉或尼龙材料的纱线编织而成,棉或尼龙纱线编织的袜子表面相对光滑、柔性很好,穿着也舒适,然而,对于短袜而言,其袜口较低,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袜体与脚之间容易滑动,导致袜子在脚底左右偏离正确的位置降低穿着舒适度;此外,这种情况下袜跟也容易滑脱到脚底下,严重影响脚感。如何防止短袜在使用时的滑动,尤其是袜跟的滑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塑形纱线,在编织时具有柔性,在热处理后具有一定的刚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塑形纱线,包括可塑形芯线(1),可塑形芯线外包缠第一包缠丝(2)形成第一包覆层,第一包覆层外包缠第二包缠丝(3)形成第二包覆层,所述可塑形芯线由多股涤纶多孔细单丝(4)并列组成,所述涤纶多孔细单丝为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或具有皮芯结构的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的熔点为105-115℃,具有皮芯结构的涤纶多孔细单丝的皮层熔点为105-115℃,芯层熔点为255-265℃。本专利技术可塑形芯线由多股涤纶多孔细单丝并排形成,涤纶多孔细单丝柔性好,多股并排仍均有较好的柔性,这样不影响编织,当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纱线编织成袜跟、袜头后进行热处理,低熔点的涤纶多孔细单丝相互之间粘合形成一股,从而起到骨架作用,可塑形芯线外包双层涤纶、锦纶或涤纶和锦纶,第一包缠丝包缠后,会对可塑形芯线产生捻向扭曲,导致可塑形纱线难以编织,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包缠丝外设置第二包缠丝,且第一包缠丝与第二包缠丝的包缠方向相背,这样就能克服单一方向包缠产生捻向扭曲的问题,确保可塑形芯线成一条直线,且能使得包缠更紧密。此外,通过双层包缠,纱线表面粗糙度显著提升,防滑防脱性能有效提高。第一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顺时针包缠,第二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逆时针包缠;或第一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逆时针包缠,第二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顺时针包缠。可塑形纱线的断裂强度在3.1cN/dtex~3.6cN/dtex之间,断裂伸长率:30-70%之间。所述涤纶多孔细单丝的细度为≥2D。所述可塑形芯线的细度为≥150D。第一包缠丝的细度为≤32D,第二包缠丝的细度为≤32D。所述第一包缠丝的材质为涤纶或锦纶,所述第二包缠丝的材质为涤纶或锦纶。第一包缠丝、第二包缠丝的涤纶或锦纶均为市售常规纤维,涤纶熔点255-265℃,锦纶熔点220-260℃。所述第二包缠丝的材质为吸湿抗菌锦纶,所述吸湿抗菌锦纶的制备方法如下:(1)改性母粒制备:按重量份计,将锦纶6切片100份、聚乙烯醇10-20份、马来酸酐接枝POE3-5份、墨鱼骨粉30-45份及硫代硫酸钠1-2份熔融混合后挤出造粒,得到改性母粒;(2)熔融纺丝:按重量份计,将锦纶6切片100份和改性母粒25-35份混匀后熔融纺丝,获得锦纶纤维;(3)二次改性:锦纶纤维经过氢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处理,然后浸没入改性液中30-60s,45-60℃低温烘干。所述改性液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魔芋葡甘露聚糖1-2%,绿原酸1-3%,去离子水余量。氢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功率为150-180W,处理时间为6-8min。改性母粒制备使用墨鱼骨粉时,墨鱼骨粉先微波400-700w处理10-15min以使得墨鱼骨中的有机质碳化,孔隙结构固化通透。本专利技术第二包缠丝的材质优选吸湿抗菌锦纶,先制备改性母粒,聚乙烯醇用以提高吸湿性,墨鱼骨粉用于提供多孔骨架通道,从而提高吸湿能力;马来酸酐接枝POE用于对锦纶增韧,以克服墨鱼骨粉添加后导致的锦纶韧性强度下降的问题。硫代硫酸钠用于提供内部无机抗真菌性。本专利技术对锦纶纤维二次改性,氢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处理以在纤维表面形成蚀刻沟槽和孔洞,提高吸湿能力,进入改性液中有机抗菌表面改性,绿原酸抗菌和抗病毒,魔芋葡甘露聚糖为成膜物质,改性液处理后,锦纶纤维表面具有抗菌膜,且改性液能通过墨鱼骨粉多孔骨架构建的孔道进入后形成内表面抗菌膜。一种脚跟防滑脱短袜,包括袜口(5)、袜跟(6)、袜体(7)和袜头(8),所述袜跟所述的可塑形纱线编织而成,或所述袜跟和所述袜头采用所述的可塑形纱线编织而成,最后将所述脚跟防滑脱套在脚模型上在120±1℃下热处理8-15秒塑形。本专利技术袜跟部位采用可塑形纱线编织而成,而其它部位采用常规的纱线编织,在套在脚模型上热定型后,可塑形纱线就能形成一定的硬挺度,袜跟形状维持好,不容易坍塌,更好适配脚跟,可塑形纱线形成的表面防滑性好,从而起到很好地防滑(防左右、前后滑)防脱作用。且不影响穿着舒适度。进一步,在袜头部位采用可塑形纱线编织而成,这样塑形后更容易分别左右脚,袜头对脚前端的适配更好,在脚前端防滑,与脚跟部位一起前后防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塑形纱线,在编织时具有柔性,在热处理后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使得编织的部位实现可塑形效果。2、使用可塑形纱线生产的短袜,防滑防脱性好,与对脚的适配好,仅在袜头、袜跟塑形,不影响穿着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脚跟防滑脱短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塑形纱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可塑形芯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实施例1一种可塑形纱线(图2),包括可塑形芯线1,可塑形芯线外包缠第一包缠丝2(涤纶,细度32D,市售)形成第一包覆层,第一包覆层外包缠第二包缠丝3(涤纶,细度32D,市售)形成第二包覆层,第一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顺时针包缠,第二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逆时针包缠。所述可塑形芯线(细度150D)由多股涤纶多孔细单丝4并列组成(图3),所述涤纶多孔细单丝为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细度2D,市售),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的熔点为105-115℃。实施例2一种可塑形纱线,包括可塑形芯线1,可塑形芯线外包缠第一包缠丝2(锦纶,细度28D,市售)形成第一包覆层,第一包覆层外包缠第二包缠丝3(锦纶,细度28D,市售)形成第二包覆层,第一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塑形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塑形芯线(1),可塑形芯线外包缠第一包缠丝(2)形成第一包覆层,第一包覆层外包缠第二包缠丝(3)形成第二包覆层,所述可塑形芯线由多股涤纶多孔细单丝(4)并列组成,所述涤纶多孔细单丝为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或具有皮芯结构的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的熔点为105-115℃,具有皮芯结构的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的皮层熔点为105-115℃,芯层熔点为255-2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塑形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塑形芯线(1),可塑形芯线外包缠第一包缠丝(2)形成第一包覆层,第一包覆层外包缠第二包缠丝(3)形成第二包覆层,所述可塑形芯线由多股涤纶多孔细单丝(4)并列组成,所述涤纶多孔细单丝为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或具有皮芯结构的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的熔点为105-115℃,具有皮芯结构的低熔点涤纶多孔细单丝的皮层熔点为105-115℃,芯层熔点为255-2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纱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顺时针包缠,第二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逆时针包缠;或第一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逆时针包缠,第二包缠丝的包缠方向为沿着可塑形芯线顺时针包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多孔细单丝的细度为≥2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塑形芯线的细度为≥150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纱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包缠丝的细度为≤32D,第二包缠丝的细度为≤32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缠丝的材质为涤纶或锦纶,所述第二包缠丝的材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庭杰成勇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宝娜斯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