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02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和空调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简单、可直接手动补水的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的机箱外壳的侧板上装设有加水槽装置,当出现停水或水压过低外接水管不能对换气机补水时,可以手动将水从加水槽灌进换气机的集水槽中,这样就可以保证换气机在停水或水压过低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制冷,即使到了野外也能通过手动补水,使换气机达到制冷效果;机箱外壳还安装有活动车架,这样可以方便移动换气机,活动车架侧板还开有调节槽,这样可以调节换气机在活动车架上的放置角度,使换气机能呈一定角度送风。(*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风和空调
,特指一种结构简单、可直接手动补水的换气机
技术介绍
目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以其环保节能在大的开放空间降温等优点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制冷空调设备,所谓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是采用水为制冷剂,通过水的蒸发提供制冷量,同时采用独特的均匀交叉气流结构为空气和水之间提供了巨大的接触表面,使得空气与湿润的接触表面之间充分接触,从而增加了水分蒸发量,达到了制冷降温的效果。这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主要是以水为制冷剂,工作过程中消耗的是水,所以需要在工作过程中给它补充水量以填补蒸发的损失量。现有的蒸发式降温换气机都是在集水槽中设置一水阀,通过外接水管与水阀连通将水补给到集水槽中,这样必须给每部换气机都配上一外接水管,如果出现停水或缺水时,外接水管的水压不够就不能给换气机补水,即使水池储存有水,也无法将水灌进集水槽中;当换气机需要移到野外工作时,很难接到自来水管,给换气机补水也是非常困难的。缺少水换气机的制冷效果就大大降低了,只能起到类似风扇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直接手动补水的换气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一机箱外壳,机箱外壳由两侧板、上盖板、风嘴和水帘组成,另在机箱外壳底部设置有集水槽,机箱外壳内部中央设置有一风机,风机固定于水帘另一侧,在集水槽内部设置有水位感应器和水泵,在集水槽底板还开有排水口,在一侧板上开设有一通孔,在通孔处设置有一加水槽装置。在集水槽内部还设置有排水阀和进水阀,且排水阀的阀口与上述排水口连通,另外,在集水槽底板还开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进水阀的阀口连通。所述的加水槽装置包括一漏斗型加水槽、与通孔配合的加水槽外框,加水槽外框中间开有一空腔,加水槽底部开有与集水槽相通的通孔,通孔处还接有一软水管,软水管向下延伸到集水槽处,加水槽通过其上的一转轴装设于空腔中,加水槽外框装设在侧板开设的通孔上。加水槽前部设有一盖板,上述盖板略大于加水槽外框的空腔,且在盖板上开设有一斜槽。在靠近加水槽后部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凸缘,该凸缘所在宽度比加水槽外框的空腔宽度略大。机箱外壳的两侧板各开有两组螺纹孔,在螺纹孔处安装有两个角度调节座,角度调节座各开设有一螺纹孔。机箱外壳安装有一活动车架,活动车架包括两车架支撑管、两车架侧板以及安装在车架侧板下面的一对普通万向轮和一对带刹车的万向轮,车架侧板开有螺丝安装孔和角度调节槽,活动车架通过螺丝和螺杆分别穿过螺丝安装孔、角度调节槽固定在角度调节座上。由于在机箱外壳的侧板上装设有加水槽装置,当出现停水或水压过低外接水管不能对换气机补水时,可以手动将水从加水槽灌进换气机的集水槽中,这样就可以保证换气机在停水或水压过低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制冷,即使到了野外也能通过手动补水,使换气机达到制冷效果;机箱外壳还安装有活动车架,这样可以方便移动换气机,活动车架侧板还开有调节槽,这样可以调节换气机在活动车架上的放置角度,使换气机能呈一定角度送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仰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的侧板和加水槽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附图6A处放大图;附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的内部示意图;附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活动车架结构示意图;附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的内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5所示,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它包括一机箱外壳1,机箱外壳1由两侧板11、上盖板12、风嘴21和水帘4组成,另在机箱外壳1底部设置有集水槽7,机箱外壳1内部中央设置有一风机2,风机2固定于水帘4另一侧的固定板32上,在集水槽7内部设置有水位感应器5和水泵3,在集水槽7底板还开有排水口6,在一侧板11上开设有一通孔8,在通孔8处设置有一加水槽装置,该加水槽装置包括一漏斗型加水槽91、与通孔8配合的加水槽外框92,加水槽外框92中间开有一空腔921,加水槽91底部开有与集水槽7相通的通孔911,加水槽91通过其上的一转轴916装设于空腔921中;加水槽91前部设有一盖板912,上述盖板912略大于加水槽外框92的空腔921,且在盖板912上开设有一斜槽913;在靠近加水槽91后部的两侧面914分别设置有一凸缘915,该凸缘915所在宽度比加水槽外框92的空腔921宽度略大,加水槽外框92在四个边角处成型有四个小圆柱922,并通过与小圆柱922配合的加水槽卡扣23、24固定在侧板11上。集水槽7底板安装有排水阀底座18,排水阀底座18的螺纹管口与排水口6连通并伸出排水口6外,且螺纹管口还配备有一螺母盖31,换气机正常工作时,螺母盖31封住螺纹管口,使集水槽7的水不会流出来;清洗时,拧开螺母盖31,水就可以从集水槽7流出来,可以清洗机箱内部。集水槽7底板还安装有数个地脚螺栓20,机箱可以直接放置在地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集水槽7加水后,接通电源,在控制面板上按风速键,风机2启动,再按制冷键,水泵3开始工作,通过风机2抽风,机箱内产生负压,同时水泵3把水输送到水帘4上的布水管30,水均匀地湿润整个水帘4的接触面,而且水帘4呈一定角度使水流直接流向空气进风的一侧,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使通过水帘4的空气降温,同时得到过滤使送出的风应得凉爽、湿润且清新,而未蒸发的水落回集水槽7,形成水路循环。当水位降落到设定的水位时,水位感应器5发出缺水警报,水位感应器5主要包括一磁石线圈装置和一浮杆,浮杆检测到水位下落到最低水位时,缺水指示灯亮并伴有蜂鸣报警声,这时可以通过手动补水,补水时用手放进斜槽913向外拉动加水槽91即可把加水槽91拉出,而加水槽91侧面设置的凸缘915即卡在空腔921的边缘,使加水槽91不会掉出来,这时就可以往加水槽91加水,水将由加水槽91底部的通孔911流进集水槽7中,实现手动补水;手动补水达到最高水位时,水位感应器5也会发出蜂鸣报警声提示水位已达最高水位,应停止补水;补水完毕后,轻推加水槽91,由于加水槽91前部的盖板912略大于空腔921,所以加水槽91不会掉进集水槽7中,而是与加水槽外框92合为一体。见图6、7、8所示,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还在集水槽7内部设置有排水阀10和进水阀12,且排水阀10的阀口与排水口6连通,另外,在集水槽7底板还开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进水阀12的螺纹管口19连通,螺纹管口19伸出进水口外,螺纹管口19接有自来水管。当进水阀12的浮球检测到水位低于正常水位时,打开进水阀12的阀口,使自来水管的水进入到集水槽,水位上升到正常水位后,进水阀12的阀口关闭,实现自动补水。见图9、10、11所示,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它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加装一活动车架15,活动车架15包括两车架支撑管151、两车架侧板152以及安装在车架侧板152下面的一对普通万向轮153和一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换气机,它包括一机箱外壳(1),机箱外壳(1)由两侧板(11)、上盖板(12)、风嘴(21)和水帘(4)组成,另在机箱外壳(1)底部设置有集水槽(7),机箱外壳(1)内部中央设置有一风机(2),风机(2)固定于水帘(4)另一侧,在集水槽(7)内部设置有水位感应器(5)和水泵(3),在集水槽(7)底板还开有排水口(6),其特征在于:在一侧板(11)上开设有一通孔(8),在通孔(8)处设置有一加水槽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