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盒与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81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为了一种电控盒与空调室内机,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接通结构,所述盒体内设有第一布线结构和第二布线结构,所述第一布线结构构造出的布线路径和所述第二布线结构构造出的布线路径相互分离并分别延伸到对应的所述接通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控盒,设置了相互分离的第一布线结构和第二布线结构,可以将强电的走线和弱电的走线分离。

Electric control box an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控盒与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电控盒和具有该电控盒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空调器室内机电控盒内需要进行大量的走线,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电控盒内的走线凌乱,容易引发EMC问题(电磁兼容性问题)且不方便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控盒,设置了相互分离的第一布线结构和第二布线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接通结构,所述盒体内设有第一布线结构和第二布线结构,所述第一布线结构构造出的布线路径和所述第二布线结构构造出的布线路径相互分离并分别延伸到对应的所述接通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控盒,设置了相互分离的第一布线结构和第二布线结构,可以将强电的走线和弱电的走线分离。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电控盒,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布线结构和所述第二布线结构中的任一个均包括走线槽和多个限位块,多个所述限位块沿所述走线槽间隔排布,且所述限位块在垂直于所述走线槽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遮挡所述走线槽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一些实施例中,盒体的内底面上设有筋条,所述筋条邻近所述盒体的内侧面,且所述筋条与所述盒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走线槽的至少一部分。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内底面上设有平行设置且间隔开排布的多个筋条,相邻所述筋条之间形成所述走线槽的至少一部分。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筋条的边沿设有适于线束通过以接入所述走线槽的缺口。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布线结构还包括压线结构,所述压线结构邻近所述接通结构设置。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线结构包括:底座和压片,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压片叠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压片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过线孔。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通结构为设于所述盒体的侧壁上的开口或转接接头。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通结构为间隔排布的多个。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盒体,所述电控板上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适于经由所述第一布线结构引出至所述接通结构,所述第二接口适于经由所述第二布线结构引出至所述接通结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还包括:接线座,所述接线座设于所述盒体内,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的至少一部分连接所述接线座的一侧,且所述接线座的另一侧引出的线束由压线结构定位。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上设有连接所述接线座后引出至接通结构的第一电子元件和直接引出至所述接通结构的第二电子元件。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沿预定方向深度逐渐增大,所述电控板沿所述盒体的底壁倾斜放置,所述第一接口设于所述盒体内较深的位置且所述第二接口设于所述盒体内较浅的位置。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上用于连接强电的电子元件设于所述盒体内较深的位置并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电控板上用于连接弱电的电子元件设于所述盒体内较浅的位置并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前述的电控盒。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于所述壳体的前部,所述电控盒为根据前述的电控盒。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所述电控盒内的显示板和转接盒中至少一个的线束经由所述第一布线结构从所述电控盒左侧引出,连接所述电控盒内的管温感温器、离子发生器、导风板电机以及垂直百叶电机中至少一个的线束经由所述第一布线结构从所述电控盒下侧引出,连接所述电控盒内的室内外机接口、内机电源以及风轮电机的线束经由所述第二布线结构从所述电控盒下侧引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图1a是图1中圈B所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其中电控盒采用盖板封闭。图4是图3的前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电控盒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电控盒的前视图。附图标记:空调室内机100,壳体1,电控盒2,盒体21,接通结构201,第一布线结构202,第二布线结构203,走线槽204,限位块205,压线结构22,底座221,压片222,卡扣结构223,接线座224,缺口206,电控板23,第二接口207,显示板线231,转接盒线232,管温感温线233,正负离子线234,导风板电机线235,垂直百叶线236,内机电源线237,风轮电机线238,室内外连接线239,室内换热器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控盒2,电控盒2包括盒体21。盒体21内具有空腔,空腔内可以放置电控板23、电子元件等物品。盒体21上设有接通结构201,盒体21内的电控板23、电子元件、线束等可以通过接通结构201接通到电控盒2外的元器件。盒体21内设有第一布线结构202和第二布线结构203,第一布线结构202和第二布线结构203均可以用于走线。第一布线结构202构造出的布线路径和第二布线结构203构造出的布线路径相互分离并分别延伸到对应的接通结构201,从而使由第一布线结构202和第二布线结构203分别走线时,分别进行走线,降低两股走线之间的干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控盒2,设置了相互分离的第一布线结构202和第二布线结构203,可以将强电的走线和弱电的走线分离。其中,前述的接通结构201是指,可以接通电控盒2内部元器件和外部元器件的结构。该结构可以为一个通孔,通过线束穿过该通孔接通电控盒2的内部元件和外部元件;还可以为一个转接头,将电控盒2内的元件连接转接头的内侧,转接头的外侧在通过线束或其他结构连通电控盒2外的元器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来实现电控盒2内外元件的接通,也可以作为本技术中的接通结构201。在本技术中,布线结构是指适于布线的结构,例如在利用线束连接电子元件时,可以设置约束线束的结构;又例如,转接的结构。当然,其他的适于布线的结构,也可以作为本申请中的布线结构。本技术中提供了一些固定线束的结构。具体而言,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布线结构202和第二布线结构203中的任一个均包括走线槽204和多个限位块205,多个限位块205沿走线槽204间隔排布,且限位块205在垂直于走线槽204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遮挡走线槽204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在布线过程中,线束可以荣置于走线槽204内,并通过限位块205对线束进行定位。其中,限位块205可以在垂直于走线槽204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完全遮挡走线槽204,此时为了方便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n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接通结构,所述盒体内设有第一布线结构和第二布线结构,所述第一布线结构构造出的布线路径和所述第二布线结构构造出的布线路径相互分离并分别延伸到对应的所述接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接通结构,所述盒体内设有第一布线结构和第二布线结构,所述第一布线结构构造出的布线路径和所述第二布线结构构造出的布线路径相互分离并分别延伸到对应的所述接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结构和所述第二布线结构中的任一个均包括:
走线槽;
多个限位块,多个所述限位块沿所述走线槽间隔排布,且所述限位块在垂直于所述走线槽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遮挡所述走线槽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盒体的内底面上设有筋条,所述筋条邻近所述盒体的内侧面,且所述筋条与所述盒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走线槽的至少一部分;或
所述盒体的内底面上设有平行设置且间隔开排布的多个筋条,相邻所述筋条之间形成所述走线槽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的边沿设有适于线束通过以接入所述走线槽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结构还包括压线结构,所述压线结构邻近所述接通结构设置,其中,所述压线结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盒体内;
压片,所述压片叠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压片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过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通结构为设于所述盒体的侧壁上的开口或转接接头;和/或
所述接通结构为间隔排布的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还包括:
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盒体,所述电控板上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