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佰君专利>正文

一种对流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73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流取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顶部的顶盖,顶盖与壳体合围形成发热腔,发热腔内设置有发热体组件,壳体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壳体侧面上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格栅,顶盖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下方设有导流板,格栅与发热腔之间分别连通有风道,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发热体组件之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多方向取暖,满足多人取暖需求的优点。

A convective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流取暖器
本技术涉及取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对流取暖器。
技术介绍
对流取暖器是一种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的取暖设备。现有的对流取暖器结构一般包括罩壳,罩壳上为出气口,下方为进气口,通电后电热管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从出气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补充。如此反复循环,达到取暖的效果,使室内温度得以提高。但现有的对流取暖器仍存在缺陷,其内部大多没有单独的风道或者只有单一前后方向风道导热,只有一个方向的出气口,热气只能沿着单方向的出气口运动,致使位于该出气口的一侧才能感受到热气,而在该取暖器的其他方向则不会感受到热气,取暖方向受限,当取暖人数较多时无法满足取暖需求。且由于热气只从一个出风口流出,使得热气流流出速度慢,取暖效率不高。因此,现在急需一种多方向取暖的对流取暖器,以满足多人取暖的需求,提高取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对流取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流取暖器无法多方向取暖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对流取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顶部的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合围形成发热腔,所述发热腔内设置有发热体组件,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侧面上部均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任意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均设置有格栅,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下方设有导流板,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发热腔之间分别连通有风道,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发热体组件之间电连接。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控制面板控制发热体组件发热,发热腔内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形成热气流,由于导流板阻碍了第二出风口的流通,使得部分热气流改变流动方向,经风道导流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另一部分热气流绕过导流板从第二出风口流出,使得取暖器能朝壳体四周和顶部多方向散热。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通过导流板与独立风道的设置,使得热气流能够从取暖器顶部以及侧面流出,达到多方向取暖的技术效果,与现有取暖器只能单一方向取暖相比,增加了出风口数量,使得热气流流通速度变快,取暖效率变高,同时取暖范围大大增加,满足多人取暖的需求;2、在普通取暖器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一出风口和风道,即达到多方向取暖的效果,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3、通过增加出风口数量,扩大了出风面积,使得空气对流效果更明显,取暖效果更佳。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导流板与所述风道之间连接有连接杆。凹槽的设置增大了第二出风口与导流板之间的空间,提高热气流从第二出风口流出的效率。进一步,所述发热体组件包括对流式发热体以及发热体支架,所述发热体支架架设于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的所述发热腔内,所述对流式发热体按一定水平间距并排安装在发热体支架上。通过设置对流式发热体,利用冷空气重而下降,热空气轻而上升的原理,使发热架产生的热量自发散发出去,形成可持续的对流循环,不需要风机强制的把热量吹出。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和竖直设置的左侧板、右侧板、后壳和前壳,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壳和前壳首尾相接环绕设于底板上表面。进一步,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后壳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所述顶盖上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的开设使得取暖器内部热量能够及时散发,保持壳体内温度相对稳定,防止器件因温度过高造成损伤。进一步,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底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对流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对流取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对流取暖器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后壳4、前壳5、顶盖6、进风口7、第一出风口8、第二出风口9、第一散热孔10、导流板11、发热体支架12、对流式发热体13、控制面板14、底座15、格栅16、风道17、连接杆18、第二散热孔19。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3所示:一种对流取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顶部的顶盖6,壳体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和竖直设置的左侧板2、右侧板3、后壳4和前壳5,左侧板2、右侧板3、后壳4和前壳5首尾相接环绕固接于底板1上表面,底板1下方固接有底座15。顶盖6与壳体合围形成发热腔,底板1上开设有进风口7,左侧板2、右侧板3、后壳4和前壳5上部均开设有第一出风口8,任意第一出风口8处均粘接有格栅16,顶盖6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9,第二出风口9下方设有导流板11,导流板11上表面开设有凹槽,第一通风口8与发热腔之间分别连通有风道17,导流板11与风道17之间连接有四根连接杆18,四根连接杆18沿导流板11周向均匀设置。左侧板、右侧板和后壳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10,顶盖6上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19。位于进风口7和第一出风口8之间的发热腔内架固接有两个发热体支架12,发热体支架12上分别按1cm的水平间距并排安装有若干对流式发热体13,对流式发热体13与进风口7相对设置。前壳5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4,控制面板14与若干对流式发热体13电连接,控制面板14上设置有档位按钮和控制电源的开关按钮。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按压控制面板14上的开关按钮,开启电源,对流式发热体13通电发热,使得发热腔内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形成热气流,由于导流板11阻碍了第二出风口9的流通,使得部分热气流经风道17从第一出风口8流出,另一部分热气流绕过导流板11从第二出风口9流出,取暖器周围的冷空气从进风口7进入补充,如此反复循环,使得取暖器能朝壳体四周和顶部多方向散热,让站立的和坐在取暖器四周的人都能够取暖,满足多人取暖需求。当取暖器功耗大或长时间使用导致壳体内温度较高时,热量从第一散热孔10和第二散热孔19及时散发,使得取暖器内温度相对稳定,防止器件因温度过高造成损伤。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流取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顶部的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合围形成发热腔,所述发热腔内设置有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侧面上部均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任意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均设置有格栅,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下方设有导流板,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发热腔之间分别连通有风道,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发热体组件之间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流取暖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顶部的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合围形成发热腔,所述发热腔内设置有发热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侧面上部均开设有第一出风口,任意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均设置有格栅,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下方设有导流板,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发热腔之间分别连通有风道,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发热体组件之间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导流板与所述风道之间连接有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流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佰君
申请(专利权)人:余佰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