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46664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其配方为:速效氮肥占施氮量的25‑3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40天的占35‑40%,释放期在90天释放的占15‑20%,释放期在110天释放的占10‑25%,采用缓控技术制成配方N‑P

A special fertilizer for recycled ric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
技术介绍
再生稻主要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加以培育,使之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中国再生稻的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700多年前就有再生稻的记载,一直到明清时期得到持续发展。但以前中国再生稻的生产主要是作为救灾的一项补充措施。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镇,农业劳动资源紧张,由于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省工、省肥、米质优等特点。在当前种粮成本持续上涨、“双改单”及抛荒面积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再生稻已成为我国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和“双改单”稻区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和调优粮食结构、提高稻米质量、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提高种粮效益的一种重要稻作制度。当前,我国再生稻面积约有700万亩,但适宜再生稻生产的稻田面积约有5000万亩,再生稻发展空间较大。目前,大量科研人员主要集中研究再生稻品种的选育、再生腋芽萌发机理、群体控制、需肥特点,前茬轻简化机械收割技术等方面,但对于再生稻专用肥及其轻简化施肥技术研究少之又少。再生稻施肥技术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在头季稻收割前15-20天进行施用催芽肥。这样操作起来一是使头季稻发生机械损伤,容易发生倒伏现象,二是施肥时间不好掌握,尤其是氮肥的使用时间不正确,容易使水稻发生贪青晚熟,推迟头季稻收获,影响后茬再生季的安全齐穗及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及其施肥方法,实现了一次施肥,全程有效,操作方便,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利于头季稻后期管理且提高了再生芽的萌发。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其配制方法如下:速效氮肥占施氮量的25-3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40天的占35-4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90天释放的占15-2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110天释放的占10-25%,将磷肥、钾肥和采用缓控技术制成的上述氮肥混合制成配方N-P2O5-K2O=30-10-15缓控型复合肥。进一步的,所述缓控技术采用聚氨酯包膜控制氮肥释放期。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的施肥方法,将亩用所述配方专用肥40公斤,掺混普通尿素10公斤,采取水稻机械栽插同步侧深施肥一次性施入田间即可。进一步的,所述水稻机械栽插同步侧深施肥也可采用人工撒施,后期视田块及苗情进行叶面喷施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对速效型与缓释型肥料进行均衡、合理、搭配施用,采用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做到一次基施,全程免施的效果,操作方便,节省人工;利于头季稻后期管理,减轻了头季稻贪青晚熟及倒伏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再生芽的萌发;提高了肥料利于率,降低了肥料的使用量,节省肥料及农药的投入,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其配制方法如下:速效氮肥占施氮量的25-3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40天的占35-4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90天释放的占15-2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110天释放的占10-25%,将磷肥、钾肥和采用缓控技术制成的上述氮肥混合制成配方N-P2O5-K2O=30-10-15缓控型复合肥。其中所述缓控技术可采用聚氨酯包膜氮肥来控制释放期。根据再生稻全季所需包括纯N:18-20kg,P2O5:5-6kg,K20:12-15kg,本专利技术配方肥的施肥方法为,将每亩用所述配方专用肥40公斤,掺混普通尿素10公斤,采取水稻机械栽插同步侧深施肥一次性施入田间即可。本专利技术节省人工,操作方便。使用本配方肥,采用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做到一次基施,全程免施的效果,操作简单、方便,可以节省追施分蘖肥、孕穗肥、促芽肥及促苗肥等几个阶段人力,和缓解季节性劳力紧张的局面,据测算,一亩节省劳力1.5-2个工,约200元左右。本专利技术利于头季稻后期管理,减轻了头季稻贪青晚熟及倒伏的风险。采用本专利技术配方肥,省略掉了再生季施促芽肥、保苗肥的管理,减轻头季稻贪青晚熟及倒伏的风险,如果采用常规肥料管理,施再生季促芽肥时容易施早或施迟,一是不利再生芽的萌发,另外容易使再生稻贪青晚熟,另外由于施肥时在田间操作,还增加头季稻受到人为损伤,增加头季稻倒伏的风险。本专利技术有利提高再生芽的萌发,增加再生芽萌发数量。根据试验数据显示,采用本专利技术配方肥,再生季腋芽数量比常规肥料及其施肥方法增加0.8个/穴,亩有效穗比常规肥料增加了11.7%。本专利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根据2018-2019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本专利技术配方肥料一次性基施技术,在减N近5%的情况下,头季稻产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再生稻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总产略高于常规肥料处理(配方肥产量9683.41kg/hm2+4023.44kg/hm2,常规肥料处理9690.56kg/hm2+3769.74kg/hm2),比常规肥料处理农学利用率增加了4.4kg/kg。从经济效益看,使用本专利技术配方肥,亩增加肥料成本约25元,亩减少劳力1.5-2个,约200元,仅从肥料计算亩新增利润约175元。从社会、生态效益效益看,由于使用本配方肥及其施肥技术,大大减少了分蘖肥、孕穗肥、促芽肥及保苗肥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劳力。采用机械侧深施肥技术,又减轻了劳动强度,做到一次使用,全程有效的效果。由于根据水稻生长需要特性及采用聚氨酯控释技术而专配的肥料,促使水稻健身栽培,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又降低了肥料的使用量,达到节省肥料及农药的投入,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其特征在于配制方法如下:/n速效氮肥占施氮量的25-3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40天的占35-4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90天释放的占15-2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110天释放的占10-25%,将磷肥、钾肥和采用缓控技术制成的上述氮肥混合制成配方N-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其特征在于配制方法如下:
速效氮肥占施氮量的25-3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40天的占35-4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90天释放的占15-20%,氮肥控制释放期在110天释放的占10-25%,将磷肥、钾肥和采用缓控技术制成的上述氮肥混合制成配方N-P2O5-K2O=30-10-15缓控型复合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稻配方专用肥,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润吴文革朱勤刘道贵陈刚纪根学江雅杨刘斌卢春梅章登亚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