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用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黄连按原植物与产地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①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又名味连、川连、鸡爪连、鸡爪黄连,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②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又名雅连、峨嵋连、刺盖连,主要分布在四川峨嵋、洪雅等地;③野黄连,又名凤尾连,主要分布在四川峨嵋、洪雅、峨边等地;④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又名云连,为毛茛科黄连属草本植物,根状茎黄色,节间密,生多数须根。叶片卵状三角形,长6~12厘米,宽5~9厘米,三全裂,基部有长达1.4厘米的细柄,边缘具带细刺的尖锐锯齿。骨突果长7~9毫米,宽3~4毫米。花期5~6月,果期5~7月。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贡山、福贡、泸水、腾冲等地,另外在西藏东南部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长生于海拔高度2000~2700米的阔叶林下。在这四种黄连中,《清官医案》将云南黄连列为极品,大力提倡使用该品种。云南黄连多为野生,虽然质量较好,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种植基地的选择:在海拔2000~2400米的区域内,选择荫闭度为65%~75%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作为种植基地;(2)定植前的准备:对林下的灌木和杂草进行清除,按 株行距0.3×0.3米开挖定植塘,定植塘的规格为0.2×0.2×0.1米,每塘施有机肥0.5~0.8公斤,并在阳光下暴晒8~12天;(3)种苗收集:选择高度为20~40厘米的云南黄连野生苗或人工繁殖苗作为种苗;(4)幼苗定植 :于当年4~6月份,将收集到的种苗定植在准备好的定植塘内,定植后浇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种植基地的选择在海拔2000~2400米的区域内,选择荫闭度为65%~75%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作为种植基地;(2)定植前的准备对林下的灌木和杂草进行清除,按株行距0.3×0.3米开挖定植塘,定植塘的规格为0.2×0.2×0.1米,每塘施有机肥0.5~0.8公斤,并在阳光下暴晒8~12天;(3)种苗收集选择高度为20~40厘米的云南黄连野生苗或人工繁殖苗作为种苗;(4)幼苗定植于当年4~6月份,将收集到的种苗定植在准备好的定植塘内,定植后浇透水;(5)后期管理定植后每28~32天浇水一次,每60~65天施肥一次,每个月除草一次,同时注意白粉病的防治;(6)分株种苗定植一年后成为母株,在其周围将分化出4~5株幼株,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定植二年后,母株又分化出4~5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传涛,罗媛,杨建荣,杨志雄,刘贵周,蔡志全,刘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