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中,最常用的活性污泥法其二级处理系统包括具有活性污泥的生化池及用于泥水分离的二沉池,微生物以絮体形式悬浮生长,污泥浓度和处理负荷较低,二沉池与生化池为各自分开独建的池体,占地面积较大。此外,与活性污泥法平行的另一项体系工艺为生物膜法,生物膜法中微生物附着于填料上生长,通常不设二沉池,系统结构紧凑,处理负荷高,但运行成本较高。因此,活性污泥法以其较低的运行成本和较好的稳定性,依然是污水处理尤其是大规模污水处理量条件时主要诉诸的工艺。但单一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保证更高的出水质量,同时污水处理厂规划在用地紧张的大背景下,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构筑物主要面临场地较小的条件无法有效布局,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生化池,所述生化池中间设有二沉池,所述生化池的池区形成于其自身 ...
【技术保护点】
1.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生化池,所述生化池中间设有二沉池,所述生化池的池区形成于其自身侧壁与所述二沉池侧壁之间,所述池区具有供污水进入的污水进口端,以及供污水排至所述二沉池的污水出口端;所述池区包括前端生化区、末端生化区,所述前端生化区设置有所述污水进口端,所述末端生化区设置有所述污水出口端,所述前端生化区、所述末端生化区之间经由N个中间生化区连通,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所述前端生化区、各所述中间生化区的污水输出端均设置有半隔墙,所述半隔墙下方设有过水通道,各所述半隔墙两侧均设有生物膜介质生化反应装置,所述末端生化区与所述前端生化区之间设置有全隔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生化池,所述生化池中间设有二沉池,所述生化池的池区形成于其自身侧壁与所述二沉池侧壁之间,所述池区具有供污水进入的污水进口端,以及供污水排至所述二沉池的污水出口端;所述池区包括前端生化区、末端生化区,所述前端生化区设置有所述污水进口端,所述末端生化区设置有所述污水出口端,所述前端生化区、所述末端生化区之间经由N个中间生化区连通,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所述前端生化区、各所述中间生化区的污水输出端均设置有半隔墙,所述半隔墙下方设有过水通道,各所述半隔墙两侧均设有生物膜介质生化反应装置,所述末端生化区与所述前端生化区之间设置有全隔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区分布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器、输气管路以及控制组件,所述曝气器分布于池区底部,所述输气管路连接所述曝气器,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控制所述输气管路的开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隔墙处安装有连通所述末端生化区、所述前端生化区的回流控制装置,以控制所述末端生化区部分污水回流至所述前端生化区;所述控制组件可独立切换所述前端生化区中曝气组件的开关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膜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内壁上部设有环形延伸的进水渠,所述进水渠通过进水堰与所述污水出口端连接,所述进水渠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配水孔,所述配水孔与所述二沉池内围的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国友,江偲,李仲伟,张伟,任海波,刘湘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