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47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包括井道,所述井道的内壁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所述L型固定板的一侧滑动设置有轿厢,且井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依次通过螺丝固定有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转动安装有横向同步杆,通过同步牵引绳、横向同步杆、纵向同步杆、第一缠绕轮以及第二缠绕轮等结构的设置,电梯在上升和下行的过程中,与之固定连接的同步牵引绳会同时放卷或绕起,从而带动两组同步杆同步转动,由于同步杆之间利用齿轮啮合动作,故可确保轿厢上方各个位置动作一致,从而实现电梯水平运行。

A stable structure of horizontal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现有技术中的电梯结构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水平运行,在实际电梯运行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略微的倾斜的震动,电梯很容易存在刹车时左右的晃动,从而导致乘客的重心不稳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包括井道,所述井道的内壁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所述L型固定板的一侧滑动设置有轿厢,且井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依次通过螺丝固定有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转动安装有横向同步杆,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转动安装有纵向同步杆,所述横向同步杆和纵向同步杆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啮合连接,且横向同步杆和纵向同步杆的外部还分别套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缠绕轮和第二缠绕轮,所述第一缠绕轮和第二缠绕轮的外部均缠绕有同步牵引绳,所述同步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轿厢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L型固定板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导轨,所述轿厢的外侧装设有滚轮,滚轮与导轨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横向同步杆和纵向同步杆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部。优选的,所述L型固定板对称布置在所述轿厢的四角。优选的,所述横梁上开设有小孔,所述同步牵引绳穿过所述小孔的内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同步牵引绳、横向同步杆、纵向同步杆、第一缠绕轮以及第二缠绕轮等结构的设置,电梯在上升和下行的过程中,与之固定连接的同步牵引绳会同时放卷或绕起,从而带动两组同步杆同步转动,由于同步杆之间利用齿轮啮合动作,故可确保轿厢上方各个位置动作一致,从而实现电梯水平运行。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L型固定板、滚轮以及导轨等结构的设置,在传统电梯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多个导轨与滚轮配合,一方面L型固定板可以限制电梯轿厢在水平面上的活动空间,减小振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安装精度和轿厢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电梯在刹车时晃动,提升了电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井道和轿厢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横向同步杆和纵向同步杆的俯视图。图中:1井道、2轿厢、3L型固定板、4同步牵引绳、5横梁、6第一支撑板、7第一缠绕轮、8横向同步杆、9滚轮、10导轨、11纵向同步杆、12第二缠绕轮、13第一圆锥齿轮、14第二圆锥齿轮、15第二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包括井道1,所述井道1的内壁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3,L型固定板3的一侧滑动设置有轿厢2,且井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5,横梁5的顶部依次通过螺丝固定有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15,两个第一支撑板6之间转动安装有横向同步杆8,两个第二支撑板15之间转动安装有纵向同步杆11,横向同步杆8和纵向同步杆1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圆锥齿轮13和第二圆锥齿轮14,第一圆锥齿轮13和第二圆锥齿轮14啮合连接,且横向同步杆8和纵向同步杆11的外部还分别套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缠绕轮7和第二缠绕轮12,第一缠绕轮7和第二缠绕轮12的外部均缠绕有同步牵引绳4,同步牵引绳4的另一端与轿厢2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同步牵引绳4、横向同步杆8、纵向同步杆11、第一缠绕轮7以及第二缠绕轮12等结构的设置,电梯在上升和下行的过程中,与之固定连接的同步牵引绳4会同时放卷或绕起,从而带动两组同步杆同步转动,由于同步杆之间利用齿轮啮合动作,故可确保轿厢上方各个位置动作一致,从而实现电梯水平运行,通过L型固定板3、滚轮9以及导轨10等结构的设置,在传统电梯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多个导轨10与滚轮9配合,一方面L型固定板3可以限制电梯轿厢2在水平面上的活动空间,减小振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安装精度和轿厢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电梯在刹车时晃动,提升了电梯的安全性,L型固定板3的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导轨10,轿厢2的外侧装设有滚轮9,滚轮9与导轨10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15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横向同步杆8和纵向同步杆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部,L型固定板3对称布置在轿厢2的四角,横梁5上开设有小孔,同步牵引绳4穿过小孔的内部。本实施例中,电梯运行时,靠近轿厢2四角的两侧都装设有滚轮9,与L型固定板3侧壁的导轨10配合实现电梯轿厢2的升降,利用L型固定板3限制轿厢2的活动空间,减小振动,同时进一步地利用多个导轨滚轮配合来加强稳定性;进一步的,在轿厢2升降的过程中,轿厢2是由与之固定连接的曳引绳拉动,曳引绳的动作由曳引电动机驱动曳引轮动作,而曳引电动机与其中一个横向同步杆8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联接,同步传动机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故当曳引绳拉动轿厢2升降时,同步牵引绳4同时在第一缠绕轮7和第二缠绕轮12上卷绕,通过四根同步杆使轿厢2上方各个位置保持一致,从而实现电梯的水平运行。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包括井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的内壁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3),所述L型固定板(3)的一侧滑动设置有轿厢(2),且井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5),所述横梁(5)的顶部依次通过螺丝固定有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15),两个第一支撑板(6)之间转动安装有横向同步杆(8),两个第二支撑板(15)之间转动安装有纵向同步杆(11),所述横向同步杆(8)和纵向同步杆(1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圆锥齿轮(13)和第二圆锥齿轮(14),所述第一圆锥齿轮(13)和第二圆锥齿轮(14)啮合连接,且横向同步杆(8)和纵向同步杆(11)的外部还分别套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缠绕轮(7)和第二缠绕轮(12),所述第一缠绕轮(7)和第二缠绕轮(12)的外部均缠绕有同步牵引绳(4),所述同步牵引绳(4)的另一端与所述轿厢(2)的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的水平电梯结构,包括井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的内壁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有L型固定板(3),所述L型固定板(3)的一侧滑动设置有轿厢(2),且井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5),所述横梁(5)的顶部依次通过螺丝固定有对称布置的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15),两个第一支撑板(6)之间转动安装有横向同步杆(8),两个第二支撑板(15)之间转动安装有纵向同步杆(11),所述横向同步杆(8)和纵向同步杆(1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圆锥齿轮(13)和第二圆锥齿轮(14),所述第一圆锥齿轮(13)和第二圆锥齿轮(14)啮合连接,且横向同步杆(8)和纵向同步杆(11)的外部还分别套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一缠绕轮(7)和第二缠绕轮(12),所述第一缠绕轮(7)和第二缠绕轮(12)的外部均缠绕有同步牵引绳(4),所述同步牵引绳(4)的另一端与所述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向阳纪煜钢吴雪美
申请(专利权)人:阿帕狮龙电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