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慧裕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型球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15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23
一种组合型球架,它涉及一种球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球类器械占地面积大,无法随时随地拆卸,随时随地组合使用的问题。凹形板体的一边开有开放型孔,凹形板体与凸形板体之间通过第一直槽与第二直槽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和凸形板体为两对,两对并列放置,其中一对放置在左边,另一对放置在右边,将两个凹形板体上的开放型孔相对放置形成一个闭合的孔。凹形板体与凸形板体之间通过第一直槽与第二直槽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和凸形板体为两对,两对并列放置,其中一对放置在左边,另一对放置在右边,球网通过两个第一系绳孔和两个第二系绳孔固定在两个凹形板体中间。

A kind of combined ball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球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球架,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型球架。
技术介绍
现在传统的体育项目和运动健身器材都比较大,需要一定的运动场地,难以满足随时随地健身的需求,尤其是球类的运动器械,能安置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内的比较少。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对健身运动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工作时间比较紧凑,导致休闲时间短,工作姿势比较单一,容易形成各种疾病,健康生活与加强体育锻炼之间产生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球类器械占地面积大,无法随时随地拆卸,随时随地组合使用;进而提供了一种可方便拆卸的球类器械,拆卸后占地面积小,可安放到较小的空间,又可随时安装使用。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是:所述的组合型球架包括凹形板体和凸形板体;沿着凹形板体的竖直方向的一边开有开放型孔,凹形板体的底边开有第一直槽,且第一直槽与凹形板体的底边相互垂直;凸形板体的上边缘中间处开有第二直槽,且第二直槽与凸形板体的底边相互垂直;凹形板体与凸形板体之间通过第一直槽与第二直槽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与凸形板体平面之间互相垂直,且凹形板体的下底边与凸形板体的下底边边缘平齐;插接后的凹形板体和凸形板体为两对,两对并列放置,其中一对放置在左边,另一对放置在右边,将两个凹形板体上的开放型孔相对放置形成一个闭合的孔。技术方案二是:所述的组合型球架包括凹形板体、凸形板体和球网;凹形板体的底边开有第一直槽,且第一直槽与凹形板体的底边相互垂直;凸形板体的上边缘中间处开有第二直槽,且第二直槽与凸形板体的底边垂直;凹形板体与凸形板体之间通过第一直槽与第二直槽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与凸形板体平面之间互相垂直,且凹形板体的下底边与凸形板体的下底边边缘平齐;凹形板体还包括第一系绳孔和第二系绳孔,第一系绳孔和第二系绳孔上下并列放置在凹形板体的上边缘处;插接后的凹形板体和凸形板体为两对,两对并列放置,其中一对放置在左边,另一对放置在右边,球网通过两个第一系绳孔和两个第二系绳孔固定在两个凹形板体中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组合型球架采用可拆卸的板体组合成球类器械,不使用时可以拆卸并占用较小的空间,球架可放置在家里或者办公场所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组合型球架的凹形板体1的示意图;图2为凸形板体2的示意图;图3为技术方案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掷球板3的示意图;图5为技术方案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组合型球架包括凹形板体1和凸形板体2;沿着凹形板体1的竖直方向的一边开有开放型孔1-1,凹形板体1的底边开有第一直槽1-2,且第一直槽1-2与凹形板体1的底边相互垂直;凸形板体2的上边缘中间处开有第二直槽2-1,且第二直槽2-1与凸形板体2的底边相互垂直;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之间通过第一直槽1-2与第二直槽2-1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平面之间互相垂直,且凹形板体1的下底边与凸形板体2的下底边边缘平齐;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和凸形板体2为两对,两对并列放置,其中一对放置在左边,另一对放置在右边,将两个凹形板体1上的开放型孔1-1相对放置形成一个闭合的孔;本球架采用拼接的方式组合成一个球架,通过开放型孔组合成闭合的孔,打球者将球从一侧打到另一侧,球在组合成的孔中来回穿梭,打球者在打球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2、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组合型球架包括凹形板体1、凸形板体2和球网4;凹形板体1的底边开有第一直槽1-2,且第一直槽1-2与凹形板体1的底边相互垂直;凸形板体2的上边缘中间处开有第二直槽2-1,且第二直槽2-1与凸形板体2的底边垂直;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之间通过第一直槽1-2与第二直槽2-1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平面之间互相垂直,且凹形板体1的下底边与凸形板体2的下底边边缘平齐;凹形板体1还包括第一系绳孔1-4和第二系绳孔1-5,第一系绳孔1-4和第二系绳孔1-5上下并列放置在凹形板体1的上边缘处;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和凸形板体2为两对,两对并列放置,其中一对放置在左边,另一对放置在右边,球网4通过两个第一系绳孔1-4和两个第二系绳孔1-5固定在两个凹形板体1中间;本球架采用拼接的方式组合成一个球架,球网将运动场地分为两部分,打球者将球从网的一侧打到另一侧,球在球网上方来回运动,打球者在打球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球架还包括掷球板3,所述掷球板3下边缘中间处开有第三直槽3-1,凹形板体1的上边缘开有斜槽1-6,斜槽1-6与凹形板体1的上边缘成30度或者60度角,掷球板3和凹形板体1之间通过第三直槽3-1与斜槽1-6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与掷球板3平面之间互相垂直;掷球板的板面与凹形板体上边缘成30度或者60度角,按照这样的角度设置,打球者将球投掷到掷球板上,球受到力的作用弹回,同时受到重力作用下落,打球者可以更加轻松接到球,接到球后再次做上述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锻炼打球者的手抓能力和大脑的反应能力;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至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凹形板体1为长方形,凸形板体2为半圆形;这样设计既能减轻板的重量,又能有效的固定凹形板体和凸形板体,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凹形板体歪斜或者倾倒;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的凹形板体1和凸形板体2的材质为塑料材质或者木质;采用塑料材质或者木质,质地轻,方便移动器械;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凹形板体1高度在1.4m~1.8m,宽度在0.8m~1m,凸形板体2的半径在0.3m~0.4m;这样设计是根据一般人的高度来设定,设计的过大,使整体器械占地面积大、重量大,不方便移动;设计的过小不利于打球,设计在1.4m到1.8m之间,属于舒适区,此设计可随时随地使用,适合安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场所;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七:如图1至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凹形板体1还包括第一把手1-3,凸形板体2还包括第二把手2-2,第一把手1-3位于凹形板体1的一侧,第二把手2-2位于第二直槽2-1与底边边缘中间位置;设置把手有利于器械的移动;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八:如图1至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把手1-3和第二把手2-2为椭圆形孔;这样设计便于移动板体,单手就可以抬动凹形板体1和凸形板体2,而不是用两手一起抬,这样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型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型球架包括凹形板体(1)和凸形板体(2);沿着凹形板体(1)的竖直方向的一边开有开放型孔(1-1),凹形板体(1)的底边开有第一直槽(1-2),且第一直槽(1-2)与凹形板体(1)的底边相互垂直;凸形板体(2)的上边缘中间处开有第二直槽(2-1),且第二直槽(2-1)与凸形板体(2)的底边相互垂直;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之间通过第一直槽(1-2)与第二直槽(2-1)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平面之间互相垂直,且凹形板体(1)的下底边与凸形板体(2)的下底边边缘平齐;/n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和凸形板体(2)为两对,两对并列放置,其中一对放置在左边,另一对放置在右边,将两个凹形板体(1)上的开放型孔(1-1)相对放置形成一个闭合的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型球架包括凹形板体(1)和凸形板体(2);沿着凹形板体(1)的竖直方向的一边开有开放型孔(1-1),凹形板体(1)的底边开有第一直槽(1-2),且第一直槽(1-2)与凹形板体(1)的底边相互垂直;凸形板体(2)的上边缘中间处开有第二直槽(2-1),且第二直槽(2-1)与凸形板体(2)的底边相互垂直;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之间通过第一直槽(1-2)与第二直槽(2-1)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平面之间互相垂直,且凹形板体(1)的下底边与凸形板体(2)的下底边边缘平齐;
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和凸形板体(2)为两对,两对并列放置,其中一对放置在左边,另一对放置在右边,将两个凹形板体(1)上的开放型孔(1-1)相对放置形成一个闭合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放型孔(1-1)为半圆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方形。


3.一种组合型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型球架包括凹形板体(1)、凸形板体(2)和球网(4);凹形板体(1)的底边开有第一直槽(1-2),且第一直槽(1-2)与凹形板体(1)的底边相互垂直;凸形板体(2)的上边缘中间处开有第二直槽(2-1),且第二直槽(2-1)与凸形板体(2)的底边垂直;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之间通过第一直槽(1-2)与第二直槽(2-1)形成可拆卸的插接连接方式,插接后的凹形板体(1)与凸形板体(2)平面之间互相垂直,且凹形板体(1)的下底边与凸形板体(2)的下底边边缘平齐;
凹形板体(1)还包括第一系绳孔(1-4)和第二系绳孔(1-5),第一系绳孔(1-4)和第二系绳孔(1-5)上下并列放置在凹形板体(1)的上边缘处;
插接后的凹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裕
申请(专利权)人:杨慧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