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886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管缓冲装置,包括抽油杆、油管本体、限位卡、第一壳体、缓冲块和第二壳体,所述抽油杆的下端固定有活塞,且抽油杆和活塞滑动安装在油管本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接在油管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四角处均固定有连接块,且连接块通过紧固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环形阵列分布有嵌入块,所述嵌入块内开设有内置槽,所述嵌入块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滑轨,所述缓冲块贯穿滑动安装在嵌入块内,所述缓冲块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前后端均固定有第一滑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结构简单,安装拆卸便捷,固定稳固和可有效进行缓冲的优点。

A kind of tubing buff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管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管缓冲
,具体为一种油管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油管是在钻探完成后将原油和天然气从油气层运输到地表的管道,它用以承受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目前,在采油现场,油井内的抽油杆柱以3冲次/分钟至12冲次/分钟的频率在油管内孔中上下往复运动。其中,一方面由于油田开发生产中,包括稠油、稀油、高凝油等的井液高含水、高矿化度等物理化学特性可能造成油井杆柱偏磨、腐蚀、结垢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井身结构的不合理亦可造成油井杆柱偏磨,上述油井内的油井杆柱容易导致抽油泵发生卡泵、碰泵现象。进一步的,当发生卡泵或碰泵现象时会对凡儿总成产生冲击,影响后续的加工,且易带来安全隐患。现有的油管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有效的进行缓冲,其内部的抽油杆和活塞在反复强烈做工中易造成凡儿总成的损坏;且现有的缓冲装置结构复杂,安装拆卸繁琐,且稳固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管缓冲装置,具备结构简单,安装拆卸便捷,固定稳固和可有效进行缓冲的优点,解决现有设备结构复杂,安装繁琐和缓冲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管缓冲装置,包括抽油杆(1)、油管本体(2)、限位卡(3)、第一壳体(5)、缓冲块(10)和第二壳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杆(1)的下端固定有活塞(6),且抽油杆(1)和活塞(6)滑动安装在油管本体(2)内,所述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11)卡接在油管本体(2)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11)的四角处均固定有连接块(4),且连接块(4)通过紧固螺栓(8)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11)的内部环形阵列分布有嵌入块(9),所述嵌入块(9)内开设有内置槽(14),所述嵌入块(9)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滑轨(15),所述缓冲块(10)贯穿滑动安装在嵌入块(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缓冲装置,包括抽油杆(1)、油管本体(2)、限位卡(3)、第一壳体(5)、缓冲块(10)和第二壳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杆(1)的下端固定有活塞(6),且抽油杆(1)和活塞(6)滑动安装在油管本体(2)内,所述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11)卡接在油管本体(2)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11)的四角处均固定有连接块(4),且连接块(4)通过紧固螺栓(8)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11)的内部环形阵列分布有嵌入块(9),所述嵌入块(9)内开设有内置槽(14),所述嵌入块(9)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滑轨(15),所述缓冲块(10)贯穿滑动安装在嵌入块(9)内,所述缓冲块(10)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16),且滑块(16)滑动安装在第二滑轨(15)内,所述第一壳体(5)和第二壳体(11)的前后端均固定有第一滑轨(7),所述限位卡(3)转动安装在第一滑轨(7)内。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邦李王永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邦力电液伺服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