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85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下部冷冻式冰箱包括基本长方形的箱形冰箱壳体(79),该壳体包括上部分区(81)和下部分区(82),在上下分区之间插设有绝热隔壁(80)。上部分区(81)具有冷藏室(83)、保鲜室(84)和低温室(86)。在下部分区(82)中设有冷冻室(92)。具有上述结构的下部冷冻式冰箱还包括设置在上部分区(81)内与保鲜室(84)的后壁部分隔开一段距离的一位置上的第一冷却器(95)、设置在第一冷却器(95)附近的第一循环风扇(96)、设置在下部分区(82)内的第二冷却器(97)以及设置在第二冷却器(97)附近的第二循环风扇(98)。冷藏室(83)和保鲜室(84)以及低温室(86)是由第一冷却器(95)协同第一循环风扇(98)来冷却的,而冷冻室(92)则是由第二冷却器(97)协同第二循环风扇(98)来冷却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包括蔬菜储存室在内的冷藏室和构成于该冷藏室下方的冷冻室的冰箱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冰箱具有多个实用室,其内部温度被分别控制在适于储存特殊食物的不同温度上。已有技术中被广泛使用的冰箱具有构成于冰箱壳体上部的冷冻室和构成在冰箱壳体内低于冷冻室的位置上的冷藏室,这种冰箱一般被称作为上部冷冻式冰箱。冷藏室通常被分隔成致冷室和一般构成于该致冷室下方的保鲜盒或蔬菜储存室。然而,为便于使用,一种下部冷冻式冰箱目前已进入到主流中来。在该下部冷冻式冰箱中,冷冻室位于冷藏室下方,其中保鲜盒位于冷藏室的下部。例如,日本公布专利公开号5-71850中揭示了此类下部冷冻式冰箱的一个实例。现在将参照附图、尤其图9-11来描述已有技术中的某些下部冷冻式冰箱。首先请参阅图9,已知的下部冷冻式冰箱具有基本长方形的箱形冰箱壳体1,该壳体内部被分隔成冷冻室2和构成于该冷冻室2上方的冷藏室3,两者之间由绝热隔壁4隔开。在冷冻室2中具有构成于冷冻室2相对前门组件(未图示)的后方、且与该前门组件相对的一位置上的驱动机室5,其中容纳着用于形成冷空气气流的冷却器6和循环风扇7。冷藏室3具有构成于或位于其下部的保鲜盒或蔬菜储存室9和诸如构成于或位于其中保鲜盒9上方的位置上的冷却室或局部冷冻室之类的低温储存室10。标号8表示构成于驱动机室5中的第一冷空气返回通道。标号11表示设置在冷藏室3的底后方区域上的自动温度控制器,在该控制器11中设有用于控制供给至冷藏室3的冷空气的第一冷空气供给调节器12、用于调节供给至低温储存室10的冷空气的第二冷空气供给调节器13、用于使冷空气自冷藏室3进行排放的第一冷空气排放通道14、用于使冷空气自低温储存室10进行排放的第二冷空气排放通道15以及与第一冷空气返回通道8相通的第二冷空气返回通道16。标号17表示构成在低温储存室10的后壁内、且与自动温度控制器11中的第二冷空气返回通道16相通的返回口。标号18表示与低温储存室10相通、且与第二冷空气排放通道15流体连接的排放口。标号19表示构成在冷藏室3的后壁内、且与自动温度控制器11中的第二冷空气返回通道16相通的返回口。标号20表示具有与冷藏室3相通的冷空气排放口21、且与第一冷空气排放通道14相通的排放管。下面将描述图9所示已有冰箱中冷空气的流动。由冷却器6冷却的空气由循环风扇7一部分经第一冷空气排放通道14、第一冷空气供给调节器12和排放管20供给至冷藏室3,另一部分则经低温第二冷空气排放通道15、第二冷空气供给调节器13和排放口18供给至低温储存室10。供给至冷藏室3的冷空气流过返回口19,而供给至低温储存室10的冷空气则流过返回口17。来自返回口19的冷空气和来自返回口17的冷空气随后又分别经第二冷空气返回通道16和第一冷空气返回通道8返回至冷却器6。这样,冷空气途经冰箱的各个腔室循环流动,以便将那些腔室冷却到相应的预定温度上。附图说明图10和11示出了已有技术中另一种下部冷冻式冰箱。图10所示的该已知的下部冷冻式冰箱具有基本长方形的箱形冰箱壳体22,该壳体内部被分隔成冷藏室24和构成于该冷藏室24下方的冷冻室25,两者之间由绝热隔壁23隔开。在家庭中最频繁利用的冷藏室24具有安装在冷藏室24内部、且可滑动地搁置在绝热隔壁23上的抽取式保鲜盒26。在冷藏室24中容纳着第一冷却器27、第一循环风扇28和用于测定冷藏室24的内部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29。另一方面,在冷冻室25中容纳着第二冷却器30、第二循环风扇31和用于测定冷冻室25的内部温度的第二测温装置32。如图11所示,图10所示冰箱中所采用的致冷系统包括压缩机33、冷凝器34、减压器35、第一冷却器27和第二冷却器30,所有这些构件以上述特定顺序流体连接。具有图10和11中所示结构的冰箱的冷却一般是通过对来自于设置在冷冻室25内的测温装置32的信号作出反应来驱动压缩机33而进行的。在驱动压缩机33的同时还驱动第一和第二循环风扇28和31,以迫使冷空气在包括保鲜盒26在内的冷藏室24和冷冻室25中循环,从而分别冷却和冷冻容纳于其中的食物。当冷冻室25由冷却运作冷却至预定温度时,压缩机33将对来自于测温装置32的信号作出反应而停机。另一方面,当由测温装置29所测得的温度高于预定的接通温度时,第一循环风扇28继续旋转,以便在冷藏室24中持续循环和冷却,但当冷藏室24的内部温度下降至由测温装置29所测得的温度低于预定的切断温度时,第一循环风扇28停转。在在先描述的那种已有的冰箱中发现有这样一个问题存在由于冷空气是途经各个腔室进行循环的,因而就需要数量相对较多的空气通道,这样就会减少冰箱的最大可用容量。另外,该冰箱中所采用的致冷系统须要这些空气通道中的部分或全部通道具有自冷却器6至相应腔室的超长长度,从而降低了冷却效率。此外,在在先描述的那种已有的冰箱中是利用单个冷却器6来冷却所有的腔室,因而该冷却器的体积就比较大,这样就须要将绝热隔壁4安装得相对较高、例如安装在位于如壳体底板之类的支承表面上方900毫米或更高的高度上。由于保鲜盒9是设置在位于支承表面上方较高的位置上的,因而就难以取放食物。利用单个冷却器6来冷却所有的腔室就要使冷却器的蒸发温度的值等同于冷冻室2可获得的最低温度,这样就会使致冷系统的工作效率受到限制。再者,由于自动温度控制器11与冷冻室2相通,而且该冷冻室还与冷藏室3中的保鲜盒9进行热传导,这样就会使该保鲜盒受到过度冷却而使其中的食物、尤其是蔬菜过度冷冻。另一方面,图10和11中所示的、在后描述的已有技术中的冰箱可有效地消除例如图9所示冰箱中所存在的保鲜盒的过度冷却问题,同时还能消除与容量减少以及由于采用了超长长度的空气通道而引起的致冷系统冷却效率降低有关的问题。然而,当第一冷却器27安装在位于冷藏室24的后方、且与前门组件相对的一位置上时,将引起这样一个问题倘若即使在第一循环风扇28由于冷藏室24已充分冷却而停转的情况下仍须要继续冷却冷冻室25的话,则冷却剂仍然会流到第一冷却器27内,这样,冷藏室24就可能由于自然对流而被过度冷却。另外,相对靠近第一冷却器27设置的保鲜盒26的局部区域可能会被第一冷却器27过度冷却,这对蔬菜保鲜来说,确实是成问题的。由于在后描述的已有技术中的冰箱相当重,并且冷藏室24中的保鲜盒26与由绝热隔壁23的顶表面所构成的冷藏室的下部保持接触,而且当第一冷却器27置于保鲜盒26的后方时,该保鲜盒26无法在其前壁与后壁之间获得充分的距离而无法容纳大量的蔬菜。虽然冷冻室25没有冷藏室24用得那么频繁,但它同样需要有大的有效容量。为此,倘若在设计中减小第二冷却器30深度、但却增加其高度的话,则可能会使绝热隔壁23必须减小其厚度或向上移动,以适应第二冷却器30增大的高度。倘若绝热隔壁23向上移动的话,将会减小频繁使用的冷藏室24的容量,从而引起与冷冻室25与冷藏室24之间的容量比例相关的问题。为了考察设计方案,冷藏室24与冷冻室25之间的容量比例将会使绝热隔壁23的后部结构复杂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冰箱制造成本的增加及其产量下降。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消除已有技术中的下部冷冻式冰箱中所固有的若干问题,并提供了一种用简化的空气通道结构来有效地确保充分所需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部冷冻式冰箱,包括: 基本箱形的冰箱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部分区和下部分区,在所述上下分区之间插设有绝热隔壁,在所述上部分区中设有冷藏室和保鲜室,在所述下部分区中则设有冷冻室, 设置在上部分区内与所述保鲜室的后壁部分隔开一段距离的一位置上的第一冷却器; 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器附近的第一循环风扇; 设置在所述下部分区内的第二冷却器;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器附近的第二循环风扇,所述冷藏室和所述保鲜室由第一冷却器协同所述第一循环风扇一起来冷却,而所述冷冻室则由第二冷却器协同所述第二循环风扇一起来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宏浜野泰树兵藤明木村义人岩井治彦野田俊典今井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冷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