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819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50
一种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包括:底座、高度调节件和手臂支撑机构;所述高度调节件位于所述手臂支撑机构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高度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手臂支撑机构转动相连,所述高度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配合;所述手臂支撑机构包括手部支撑单元和肘部支撑板,所述肘部支撑板与所述底座固定相连,所述手部支撑单元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肘部支撑板的一端转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高度支撑杆可以方便调节手部支撑单元的高度,避免患者的手长时间处于一个高度而麻木、肿胀。通过调节第二板与第一板之间的距离,方便适应患者不同的伤口位置。肘部支撑板上设有与手部关节处相配合的凹槽,减小手部关节处受到的压力,减少手部关节处压伤的发生。

A multifunctional body position pad for rehabilitation after upper limb flap transpla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过一种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
技术介绍
上肢皮瓣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使用体位垫将上肢垫高,以促进患者上肢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血液不流畅、上肢麻木、肿胀。现有的上肢体位垫各个位置处于同一高度,长时间使用后上肢容易出现麻木、肿胀;其次上肢抬高时,上肢的重量大部分压在手部关节处,手部关节处时刻处于高强度的状态,容易出现压伤;第三,难以根据不同的伤口位置进行调节体位垫进行护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高度适应不同伤口位置并能防止肘部压伤的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包括:底座、高度调节件和手臂支撑机构;所述高度调节件位于所述手臂支撑机构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高度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手臂支撑机构转动相连,所述高度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配合;所述手臂支撑机构包括手部支撑单元和肘部支撑板,所述肘部支撑板与所述底座固定相连,所述手部支撑单元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肘部支撑板的一端转动相连。优选的,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高度调节件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高度调节件相配合。优选的,所述肘部支撑板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的开口方向朝上。优选的,所述底座呈板状,所述底座上设有贯穿其上的减重腔。优选的,所述手臂支撑单元包括手部底板和手部支撑板,所述手部底板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面与所述手部支撑板相连。优选的,所述手部支撑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固定于所述手部底板靠近所述肘部支撑板的一端,所述手部底板上设有贯穿其上的卡孔,所第二板上设有与所述卡孔相配合的定位销。优选的,所述手部底板上还设有贯穿其上的收容腔,所述手部支撑板设有向所述收容腔凹陷的第二槽。优选的,所述卡孔为一个以上且多个所述卡孔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为一个以上且多个所述定位槽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手部支撑单元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为50-8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高度支撑杆可以方便调节手部支撑单元的高度,避免患者的手长时间处于一个高度而麻木、肿胀。通过调节第二板与第一板之间的距离,方便适应患者不同的伤口位置。肘部支撑板上设有与手部关节处相配合的凹槽,便于扩大肘部受力面积,减小手部关节处受到的压力,减少手部关节处压伤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高度调节件,3.手臂支撑机构,11.定位槽,12.减重腔,31.手部支撑单元,32.肘部支撑板,321.第一槽,311.手部底板,312.手部支撑板,3111.卡孔,3112.收容腔,3121.第一板,3122.第二板,3123.第二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附图1,一种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包括:底座1、高度调节件2和手臂支撑机构3;高度调节件2位于手臂支撑机构3和底座1之间,高度调节件2的一端与手臂支撑机构3转动相连,高度调节件2的另一端与底座1相配合;手臂支撑机构3包括手部支撑单元31和肘部支撑板32,肘部支撑板32与底座1固定相连,手部支撑单元31与底座1靠近肘部支撑板32的一端转动相连。底座1靠近高度调节件2的一侧设有定位槽11,定位槽11与高度调节件2相配合。定位槽11有两组,两组定位槽11沿底座1相对设置。支撑时便于提高手臂支撑机构3的稳定性。肘部支撑板32设有第一槽321,第一槽321的开口方向朝上。第一槽321与手部关节处相配合,扩大手部关节处的受力面积,避免手部关节处压伤,避免出现压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体位垫放在床上工作时,第一槽321的开口方向是远离地面的方向。底座1呈板状,底座1上设有贯穿其上的减重腔12。有利于减轻体位垫整体重量。手臂支撑单元包括手部底板311和手部支撑板312,手部底板311远离底座1的端面与手部支撑板312相连。手部支撑板312包括第一板3121和第二板3122,第一板3121固定于手部底板311靠近肘部支撑板32的一端,手部底板311上设有贯穿其上的卡孔3111,所第二板3122上设有与卡孔3111相配合的定位销。手部底板311上还设有贯穿其上的收容腔3112,手部支撑板312设有向收容腔3112凹陷的第二槽3123。与第二槽3123相对应的凸出部为圆弧状,凸出部收容于收容腔3112。第二槽3123便于支撑和限位,避免手滑动和掉落。卡孔3111为一个以上且多个卡孔3111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卡孔3111数量为4个。定位槽11为一个以上且多个定位槽11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1数量为8个。手部支撑单元31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50-800。肘部支撑板32的材质为硅胶,或者肘部支撑板32由气垫制成。对肘部受到的压力起到进一步缓冲作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的工作原理为:手部支撑单元31与底座1转动连接,通过高度调节件2插在不同位置的定位槽11,可以方便调节手部支撑单元31的高度,即手部可以灵活处在不同的高度,避免患者的手长时间处于一个高度而麻木、肿胀。手部底板311设有多个卡孔3111,通过卡孔3111可以方便调节第二板3122与第一板3121之间的距离,方便适应患者不同的伤口位置。肘部支撑板32上设有与手部关节处相配合的凹槽,便于扩大手部关节处的受力面积,减小手部关节处受到的压力,减少手部关节处压伤的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高度调节件和手臂支撑机构;所述高度调节件位于所述手臂支撑机构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高度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手臂支撑机构转动相连,所述高度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配合;/n所述手臂支撑机构包括手部支撑单元和肘部支撑板,所述肘部支撑板与所述底座固定相连,所述手部支撑单元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肘部支撑板的一端转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高度调节件和手臂支撑机构;所述高度调节件位于所述手臂支撑机构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高度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手臂支撑机构转动相连,所述高度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配合;
所述手臂支撑机构包括手部支撑单元和肘部支撑板,所述肘部支撑板与所述底座固定相连,所述手部支撑单元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肘部支撑板的一端转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高度调节件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高度调节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肘部支撑板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的开口方向朝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板状,所述底座上设有贯穿其上的减重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上肢皮瓣移植术后康复的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伶丽黄女桐孟令瑶刘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