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护车专用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79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救护车专用担架,包括水平放置的担架本体;固定件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担架本体两侧的固定件;格挡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担架本体两侧的第一个格挡件和第二格挡件;束缚带,包括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以及用于固定束缚带自由端的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救护车专用担架,其结构的设置贴合救护车在采取紧急制动时出现的情况,可以避免救护车在采取紧急制动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减少了束缚带设置的数量,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A special stretcher for ambul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护车专用担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救护车专用担架。
技术介绍
救护车是紧急护送伤病患者的汽车,其可以在车行道和人行道的任一地方行驶,甚至也可以反方向行驶,救护车司机在运载伤病患者时分秒必争,因为车速在有的时候就意味着生死之差。救护车上的担架是运载伤病患者的重要工具,为了防止运载过程中病人受到较大颠簸,通常在担架的侧边设置束缚带,束缚带横跨病人两侧,将病人束缚在担架上,为了提高束缚效果也通常设置多条束缚带。这种担架虽然能在一定情况下起到很好的束缚作用,但是当遇到救护车突发路况采取紧急制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病人会往车辆行驶的方向滑动,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而通常束缚的设置只是横跨身体两侧,其在防止病人向车辆行驶方向滑动方面的作用很小,同时设置较多的束缚带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护车专用担架,其通过在担架本体上设置格挡件,并优化束缚带的设置,其可以稳定的将伤病患者固定在担架本体上,并有效应对救护车在紧急制动时出现病人向车辆行驶方向滑动的现象,避免出现二次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护车专用担架,包括:水平放置的担架本体;固定件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担架本体两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部中空,侧壁径向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固定螺钉;格挡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担架本体两侧的第一个格挡件和第二格挡件,所述第一、第二格挡件通过设置在格挡件的固定杆与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杆可穿过固定件内部,且固定杆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对应的螺纹槽;束缚带,包括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自由端;所述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格挡件、第二格挡件上,所述第三束缚带的固定端固定在担架本体的一侧;以及用于固定束缚带自由端的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担架本体的侧面,其位置与所述束缚带的自由端的位置相对应。作为优选,所述格挡件包括硬质层、缓冲层和软质层,所述缓冲层位于硬质层和软质层之间,所述第一束缚带和第二束缚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硬质层上。使用时伤病患者的肩膀与软质层抵接,软质层可以避免人体直接与硬质物体接触造成伤害;缓冲层可以缓冲人体前倾的惯性,避免患者出现疼痛感。作为优选,所述硬质层采用钢板制成,所述缓冲层采用海绵制成,所述软质层采用硅胶制成。作为优选,所述救护车专用担架还包括输液杆,所述输液杆的两端分别为I端、II端,所述输液杆I端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担架本体上,输液杆II端设置有挂钩。在运载一些需要紧急输液的伤病患者时,可以将输液杆通过固定螺钉和第二螺纹槽将输液杆安装在担架本体上,输液瓶悬挂在挂钩上,方便了救护工作的开展。作为优选,所述输液杆I端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对应的螺纹槽。作为优选,所述输液杆为伸缩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输液杆的高度,也方便输液杆的存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件将格挡件固定在担架本体上,格挡件和担架本体上分别设置束缚带,在运载伤病患者时,伤病患者肩膀与格挡件抵接,格挡件上的束缚带呈“X”交叉将伤病患者上半身束缚在担架本体上,担架本体上的束缚带横跨伤病患者身体两侧将其下半身束缚在担架本体上,在救护车采取紧急制动时,格挡件可以防止伤病患者身体向车辆行驶方向滑动,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格挡件上的束缚带呈“X”交叉束缚患者,在可以减少束缚带设置的数量的同时也不会对患者束缚的固定性造成影响。(2)本技术还设置有输液杆,在运载一些需要紧急输液的伤病患者时,输液杆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担架本体上,将输液瓶或输液袋悬挂在挂钩上,方便了医护人员救护工作的开展。(3)本技术的救护车专用担架,其结构的设置贴合救护车在采取紧急制动时出现的情况,可以避免救护车在采取紧急制动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减少了束缚带设置的数量,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增设的输液杆也方便了救护工作的开展,整个结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格挡件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担架本体,2-固定件,21-固定孔,22-固定螺钉,3-格挡件,31-第一格挡件,32-第二格挡件,33-硬质层,34-缓冲层,35-软质层,4-固定杆,41-螺纹槽,5-束缚带,51-第一束缚带,52-第二束缚带,53-第三束缚带,6-卡扣,7-输液杆,71-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型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照附图1-3,一种救护车专用担架,包括水平放置的担架本体1、固定件组件、格挡件3、束缚带5以及用于固定束缚带自由端的卡扣6,其中固定件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担架本体1两侧的固定件2,固定件2内部中空,侧壁径向开设有固定孔21,固定孔21内设置有固定螺钉22;格挡件3包括对称设置在担架本体1两侧的第一个格挡件31和第二格挡件32,第一个格挡件31、第二格挡件32通过设置在格挡件3上的固定杆4与固定件2连接;固定杆4可穿过固定件2内部,且固定杆4上设有与固定螺钉22对应的螺纹槽41;束缚带5包括第一束缚带51、第二束缚带52和第三束缚带53,定义束缚带5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自由端;第一束缚带51、第二束缚带52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格挡件31、第二格挡件32上,第三束缚带53的固定端固定在担架本体1的一侧;卡扣6设置在担架本体1的两侧,其位置与束缚带5的自由端的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格挡件3本体包括采用钢板制成的硬质层33、用海绵制成的缓冲层3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护车专用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平放置的担架本体;/n固定件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担架本体两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部中空,侧壁径向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固定螺钉;/n格挡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担架本体两侧的第一个格挡件和第二格挡件,所述第一、第二格挡件通过设置在格挡件上的固定杆与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杆可穿过固定件内部,且固定杆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对应的螺纹槽;/n束缚带,包括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自由端;所述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格挡件、第二格挡件上,所述第三束缚带的固定端固定在担架本体的一侧;以及/n用于固定束缚带自由端的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担架本体的侧面,其位置与所述束缚带的自由端的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护车专用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放置的担架本体;
固定件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担架本体两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内部中空,侧壁径向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固定螺钉;
格挡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担架本体两侧的第一个格挡件和第二格挡件,所述第一、第二格挡件通过设置在格挡件上的固定杆与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杆可穿过固定件内部,且固定杆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螺钉对应的螺纹槽;
束缚带,包括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自由端;所述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格挡件、第二格挡件上,所述第三束缚带的固定端固定在担架本体的一侧;以及
用于固定束缚带自由端的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担架本体的侧面,其位置与所述束缚带的自由端的位置相对应。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秀娟王朝忠黄莉韦素雨韦惠云黎慧萍黎芙椰王凤娈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