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79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侧活动连接有夹框,所述夹框和底板之间夹有吸血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底板,通过转动夹框,使得其将吸血条固定在底板一侧,并通过捆绑带将其固定在患者鼻子外侧,从而吸收吸收患者鼻腔内部渗出的鼻血,无需人工通过纸巾进行不断擦拭,使用便捷,省时省力,利用收纳盒的作用,便于储存一定的吸血棉,吸血棉与吸血条一侧精密贴合,从而将吸血条吸收的血液引导至吸血棉内部进行储存,并根据出血量塞入相应的吸血棉,增加装置吸血量,延长使用时间,再通过插板和插槽的作用,调节盖板位置,对不同量的吸血棉进行固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A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after nasal cavity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材
,具体为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鼻腔手术的病人,在术后都会将鼻腔填塞,避免内部感染,而由于术后,内部创口不断流血,血液会不断渗出,特别是刚手术后会不停的有血渗出,目前,一般通过患者自己或者护理人员用纸巾不停的擦拭,且需要患者自己或者护理人员随时关注,不然会由于擦拭不及时导致血液流下,为患者造成不便,,擦拭过程,费时费力,所以急需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一般通过患者自己或者护理人员用纸巾不停的擦拭,且需要患者自己或者护理人员随时关注,不然会由于擦拭不及时导致血液流下,为患者造成不便,,擦拭过程,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侧活动连接有夹框,所述夹框和底板之间夹有吸血条,所述夹框一侧均匀安装有凸块,所述底板一侧均匀开设有凹槽,所述夹框通过凸块与底板与之对应的凹槽相连,所述底板顶端安装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部放置有吸血棉,所述收纳盒顶端可拆卸式安装有盖板;所述底板两侧均安装有贴片,且所述贴片一侧连接有捆绑带,并通过捆绑带与患者相连。优选的,所述底板中心位置设有开口,所述吸血棉一侧穿过开口与吸血条贴合。优选的,所述吸血条为一种医用无纺布材质的构件。优选的,所述底板、夹框和贴片均为一种硅胶材质的构件,所述盖板为一种透明硅胶材质的构件。优选的,所述盖板两侧安装有插板,所述收纳盒顶端两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盖板通过插板与插槽相连。优选的,所述插板与盖板两侧通过弹簧相连,所述插板底部一侧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插槽内部一侧均匀开设有承接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底板,通过转动夹框,使得其将吸血条固定在底板一侧,并通过捆绑带将其固定在患者鼻子外侧,从而吸收吸收患者鼻腔内部渗出的鼻血,无需人工通过纸巾进行不断擦拭,使用便捷,省时省力,利用收纳盒的作用,便于储存一定的吸血棉,吸血棉与吸血条一侧精密贴合,从而将吸血条吸收的血液引导至吸血棉内部进行储存,并根据出血量塞入相应的吸血棉,增加装置吸血量,延长装置的使用时间,通过盖板的作用对其进行固定,利用插板、弹簧、限位块、插槽和承接槽的作用,根据需求,调节盖板位置,对不同量的吸血棉进行固定,或者拆卸盖板进行更换吸血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收集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收集装置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底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板;2、夹框;3、吸血条;4、凸块;5、凹槽;6、收纳盒;7、盖板;8、吸血棉;9、插板;10、弹簧;11、限位块;12、插槽;13、承接槽;14、贴片;15、捆绑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一侧活动连接有夹框2,夹框2和底板1之间夹有吸血条3,夹框2一侧均匀安装有凸块4,底板1一侧均匀开设有凹槽5,夹框2通过凸块4与底板1与之对应的凹槽5相连,底板1顶端安装有收纳盒6,收纳盒6内部放置有吸血棉8,收纳盒6顶端可拆卸式安装有盖板7,其中盖板7为一种透明硅胶材质的构件,方便观察收纳盒6内部吸血棉8的工作状态,底板1两侧均安装有贴片14,且贴片14一侧连接有捆绑带15,并通过捆绑带15与患者相连,捆绑带15一侧可通过胶带粘粘海绵块,减少捆绑带15对患者产生的压力,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具体的,底板1中心位置设有开口,吸血棉8一侧穿过开口与吸血条3贴合,便于通过吸血棉8吸收血液,并将血液传导至吸血棉8内部进行储存。具体的,吸血条3为一种医用无纺布材质的构件,提高装置的吸血效果。具体的,底板1、夹框2和贴片14均为一种硅胶材质的构件,使得装置富有弹性,更好的与患者进行贴合,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具体的,如图5所示,盖板7两侧安装有插板9,收纳盒6顶端两侧均开设有插槽12,盖板7通过插板9与插槽12相连,便于对吸血棉8进行固定,插板9与盖板7两侧通过弹簧10相连,插板9底部一侧安装有限位块11,插槽12内部一侧均匀开设有承接槽13,便于根据需求调节盖板7的位置,且方便对其进行拆卸,更换吸血棉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患者进行鼻腔手术后,将吸血条3放置在底板1一侧,转动夹框2,使其夹住吸血条3,并将凸块4挤压至凹槽5内部,从而对吸血条3进行固定,接着将吸血条3一侧贴在患者鼻子外侧,将贴片14与患者鼻子两侧贴合,并通过捆绑带15与患者头部进行捆绑固定,完成装置的佩戴工作,当患者鼻腔内部渗血时,血液流至吸血条3一侧,通过吸血条3将血液进行吸收,无需医护人员或者患者进行手动擦拭;当患者鼻腔内部渗出血液较多时,将一定的吸血棉8放置在收纳盒6内部,并将盖板7两侧的插板9插入插槽12内部,拨动插板9,使其挤压弹簧10,从而将两个插板9向内挤压,接着根据吸血棉8的量,将盖板7移动至合适位置,松开插板9,在弹簧10的弹性作用下,将插板9一侧的限位块11推进承接槽13内部,从而将盖板7的位置进行固定,并将吸血棉8进行固定,使其一端与吸血条3贴合,当吸血条3吸收血液时,血液顺着吸血条3流动至吸血棉8一侧,被吸血棉8进行二次吸收储存,提高装置的吸血量,延长装置工作的时间,并通过透明的盖板7观察收纳盒6内部吸血棉8的工作状态,但吸血棉8外侧都是血液时,拨动插板9,使得限位块11与承接槽13分离,从而拔出盖板7,将吸血棉8取出进行更换,并按上述操作进行固定,无需拆卸装置,省时省力,当患者无血液流出,或者根据需求需要更换吸血条3时,松开捆绑带15,将装置取下,并拨动夹框2,将吸血条3取下进行更换,同时将装置进行清理,消毒,便于下次重复使用,操作简单,节约成本,使用便捷可靠。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一侧活动连接有夹框(2),所述夹框(2)和底板(1)之间夹有吸血条(3),所述夹框(2)一侧均匀安装有凸块(4),所述底板(1)一侧均匀开设有凹槽(5),所述夹框(2)通过凸块(4)与底板(1)与之对应的凹槽(5)相连,所述底板(1)顶端安装有收纳盒(6),所述收纳盒(6)内部放置有吸血棉(8),所述收纳盒(6)顶端可拆卸式安装有盖板(7);/n所述底板(1)两侧均安装有贴片(14),且所述贴片(14)一侧连接有捆绑带(15),并通过捆绑带(15)与患者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一侧活动连接有夹框(2),所述夹框(2)和底板(1)之间夹有吸血条(3),所述夹框(2)一侧均匀安装有凸块(4),所述底板(1)一侧均匀开设有凹槽(5),所述夹框(2)通过凸块(4)与底板(1)与之对应的凹槽(5)相连,所述底板(1)顶端安装有收纳盒(6),所述收纳盒(6)内部放置有吸血棉(8),所述收纳盒(6)顶端可拆卸式安装有盖板(7);
所述底板(1)两侧均安装有贴片(14),且所述贴片(14)一侧连接有捆绑带(15),并通过捆绑带(15)与患者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腔术后渗血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中心位置设有开口,所述吸血棉(8)一侧穿过开口与吸血条(3)贴合。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兴化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