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704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包括进气管、进气泵、活性炭吸附机构、热能循环机构和催化氧化炉,进气泵设置在进气管的中部,催化氧化炉和活性炭吸附机构之间通过热能循环机构连通,活性炭吸附机构包括吸附塔、隔板和两个吸附组件,隔板设置在吸附塔内且隔板将吸附塔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吸附腔,两个吸附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吸附腔内,热能循环机构包括第一循环组件和第二循环组件,第一循环组件和第二循环组件均设置在活性炭吸附机构和催化氧化炉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吸附组件能够交替工作,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能够充分利用尾气的热能对空气进行预热,既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Activated carbon regener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炭再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环保
,尤其是涉及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能够有效的去除空气和液体中的杂质,去除有毒有害物质。但是,活性炭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会达到吸附饱和,进而失效,无法对废气继续进行过滤。对此,中国专利号为CN109985610B公布了一种基于自维持燃烧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及方法,主要针对于吸附了挥发性有机物或气态无机物的废弃活性炭的高效再生,在废弃活性炭颗粒固定床一侧通入氧化剂,另一侧布置点火装置,沿氧化剂流动方向布置多个热电偶传感器及观察窗用以监测燃烧过程。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控制氧化剂流量在活性炭床内实现自维持式欠氧燃烧,形成的火焰贯穿整个床层,向氧化剂来流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废弃活性炭的再生,同时产生的再生后的尾气可进行直接回收利用或燃烧利用,从而可满足化工、环保、电厂、石化、家具等各行业中的废弃活性炭的再生需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但是,上述专利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第一,其活性炭再生时直接通过点火装置对活性炭进行燃烧,期望将活性炭内的杂质直接通过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进气泵(2)、活性炭吸附机构(3)、热能循环机构(4)和催化氧化炉(5),所述进气管(1)设置在活性炭吸附机构(3)的旁侧且进气管(1)的一端与活性炭吸附机构(3)连通,所述进气泵(2)设置在进气管(1)的中部,所述催化氧化炉(5)和活性炭吸附机构(3)之间通过热能循环机构(4)连通,所述活性炭吸附机构(3)包括吸附塔(31)、隔板(32)和两个吸附组件(33),所述隔板(32)设置在吸附塔(31)内且隔板(32)将吸附塔(31)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吸附腔(6),两个所述吸附组件(33)分别设置在两个吸附腔(6)内,所述热能循环机构(4)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进气泵(2)、活性炭吸附机构(3)、热能循环机构(4)和催化氧化炉(5),所述进气管(1)设置在活性炭吸附机构(3)的旁侧且进气管(1)的一端与活性炭吸附机构(3)连通,所述进气泵(2)设置在进气管(1)的中部,所述催化氧化炉(5)和活性炭吸附机构(3)之间通过热能循环机构(4)连通,所述活性炭吸附机构(3)包括吸附塔(31)、隔板(32)和两个吸附组件(33),所述隔板(32)设置在吸附塔(31)内且隔板(32)将吸附塔(31)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吸附腔(6),两个所述吸附组件(33)分别设置在两个吸附腔(6)内,所述热能循环机构(4)包括第一循环组件(41)和第二循环组件(42),所述第一循环组件(41)和第二循环组件(42)均设置在活性炭吸附机构(3)和催化氧化炉(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吸附组件(33)均包括承托板(331)、承托网板(332)、活性炭吸附层(333)、废气进入管(334)、尾气排出管(335)、排气管(336)和若干个挡板(337),所述承托板(331)和承托网板(332)并排设置在吸附腔(6)的下部,所有所述挡板(337)交错设置在吸附腔(6)内,所有挡板(337)之间形成吸附通道(338),所述活性炭吸附层(333)填充在吸附通道(338)内,所述废气进入管(334)的一端与进气管(1)的一端连通,所述废气进入管(334)的另一端与吸附腔(6)的下部连通,所述尾气排出管(335)的一端与吸附腔(6)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气管(336)的一端与吸附腔(6)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气管(33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循环组件(41)与催化氧化炉(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组件(41)包括空气进入管(411)、空气输送泵(412)、循环管(413)、热气连接管(414)和两个热气进入管(415),所述空气进入管(411)的一端与催化氧化炉(5)连通,所述空气输送泵(412)设置在空气进入管(411)的中部,所述热气连接管(414)的一端与催化氧化炉(5)连通,两个所述热气进入管(415)分别插接在两个吸附腔(6)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蕾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云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