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691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骨科手术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包括手柄,手柄顶部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右端贯穿手柄顶部的右侧,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钩,定位钩包括滑动杆和钩体,滑动杆的右端一体成型有钩体,滑动杆的形状结构与滑槽的形状结构相契合,滑动杆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钩体的左侧开设有出针口,出针口的宽度为1.5cm‑2cm,手柄正面的左侧固定插接有套管,套管的背面贯穿手柄的背面并固定连接有定位针,手柄背面且靠近右侧的中央位置处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克氏针提供了足够的出针空间,避免了克氏针折弯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Tibiomedullary canal localizer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for arthroscopic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
本技术涉及骨科手术器具
,具体涉及了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
技术介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由于前交叉韧带的力学功能日益得到重视,以及损伤后造成的功能性不稳定,造成的膝关节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运动的需要,并可导致膝关节一系列后遗病变,因此应该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重建韧带及其功能。关节镜技术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并且完成了很多常规手术很难执行的关节内病变手术。传统的定位器出口阻挡部分较窄,容易使克氏针变形,当克氏针变形后,容易导致患者的静脉受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疼痛感,还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理机能,最终致使手术失败,安全性相对较低,且传统的定位器整体较为光滑且重量较大,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定位器进行取拿和携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顶部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右端贯穿手柄(1)顶部的右侧,所述滑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钩(3),所述定位钩(3)包括滑动杆(31)和钩体(32),所述滑动杆(31)的右端一体成型有钩体(32),所述滑动杆(31)的形状结构与滑槽(2)的形状结构相契合,所述滑动杆(31)滑动连接于滑槽(2)的内部,所述钩体(32)的左侧开设有出针口(321),所述出针口(321)的宽度为1.5cm-2cm,所述手柄(1)正面的左侧固定插接有套管(5),所述套管(5)的背面贯穿手柄(1)的背面并固...

【技术特征摘要】
1.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顶部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的右端贯穿手柄(1)顶部的右侧,所述滑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钩(3),所述定位钩(3)包括滑动杆(31)和钩体(32),所述滑动杆(31)的右端一体成型有钩体(32),所述滑动杆(31)的形状结构与滑槽(2)的形状结构相契合,所述滑动杆(31)滑动连接于滑槽(2)的内部,所述钩体(32)的左侧开设有出针口(321),所述出针口(321)的宽度为1.5cm-2cm,所述手柄(1)正面的左侧固定插接有套管(5),所述套管(5)的背面贯穿手柄(1)的背面并固定连接有定位针(52),所述套管(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球(51),所述限位球(51)为半球形结构,所述手柄(1)背面且靠近右侧的中央位置处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1),所述紧固螺栓(11)的顶部贯穿手柄(1)并与滑动杆(31)的底部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开设有限位槽(22),所述滑动杆(31)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1),所述限位块(311)的形状结构与限位槽(22)的形状结构相契合,所述限位块(311)滑动连接于限位槽(2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镜手术用后交叉韧带胫骨髓道定位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承奎曹红花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延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