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碟片装置的肾型滤油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686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碟片装置的肾型滤油机,包括:机架、电机、转鼓部、传动部、进液管及出液管;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与所述转鼓部通过所述传动部相连接,所述进液管设置于所述转鼓部顶部,所述出液管设置于所述转鼓部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心管上设置过滤装置,使得需要进行分离的液体在进入转鼓部前进行第一次过滤,提高过滤效果,进入转鼓部后,在转鼓下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在碟片两侧设置有第二凹槽,这样在碟片进行转动离心分离过程中,使得分离液能够充分的扩散,使得分离液中的固体颗粒受到离心力作用明显,有效提高固液的分离效果。

A kidney type oil filter with dis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碟片装置的肾型滤油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油机
,具体而言,是一种带有碟片装置的肾型滤油机。
技术介绍
碟式分离机是立式离心机,转鼓装在立轴上端,通过传动装置由电动机驱动而高速旋转。转鼓内有一组互相套叠在一起的碟形零件--碟片。碟片与碟片之间留有很小的间隙。悬浮液(或乳浊液)由位于转鼓中心的进料管加入转鼓。当悬浮液(或乳浊液)流过碟片之间的间隙时,固体颗粒(或液滴)在离心机作用下沉降到碟片上形成沉渣(或液层)。沉渣沿碟片表面滑动而脱离碟片并积聚在转鼓内直径最大的部位,分离后的液体从出液口排出转鼓。碟片的作用是缩短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沉降距离、扩大转鼓的沉降面积,转鼓中由于安装了碟片而大大提高了分离机的生产能力。积聚在转鼓内的固体在分离机停机后拆开转鼓由人工清除,或通过排渣机构在不停机的情况下从转鼓中排出。现有的蝶式分离机分离液直接排入到转鼓腔内进行分离,并没有进入中的过滤装置,这样导致其内部固体颗粒较多,使得转鼓分离效率不高,进入转鼓内的分离液通过碟片进行离心分离,分离液通过碟片间的间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固液分离,碟片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碟片装置的肾型滤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电机(2)、转鼓部(3)、传动部(4)、进液管(5)及出液管(6);/n所述电机(2)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电机(2)与所述转鼓部(3)通过所述传动部(4)相连接,所述进液管(5)设置于所述转鼓部(3)顶部,所述出液管(6)设置于所述转鼓部(3)两侧;/n所述转鼓部包括:下壳体(31)、转鼓下体(32)、中心轴(33)、中心管(34)、碟片(35)、进料挡板(36)、碟片(35)压盖、第一凹槽(38)、底板(39)、第二凹槽(40)及转鼓盖(41);/n所述中心轴(33)穿过所述下壳体(31)与所述转鼓下体(32)相连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碟片装置的肾型滤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电机(2)、转鼓部(3)、传动部(4)、进液管(5)及出液管(6);
所述电机(2)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电机(2)与所述转鼓部(3)通过所述传动部(4)相连接,所述进液管(5)设置于所述转鼓部(3)顶部,所述出液管(6)设置于所述转鼓部(3)两侧;
所述转鼓部包括:下壳体(31)、转鼓下体(32)、中心轴(33)、中心管(34)、碟片(35)、进料挡板(36)、碟片(35)压盖、第一凹槽(38)、底板(39)、第二凹槽(40)及转鼓盖(41);
所述中心轴(33)穿过所述下壳体(31)与所述转鼓下体(32)相连接,所述转鼓下体(32)中部设置有中心管(34),若干所述碟片(35)间隔设置于所述中心管(34)上,所述进料挡板(36)设置于所述中心管(34)底部,位于若干所述碟片(35)下方,所述中心管(34)底部与所述进料挡板(36)之间开设有进料流道,碟片(35)通过碟片(35)最上端的碟片(35)压盖压紧,所述转鼓下体(3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38),所述底板(39)设置于倾斜设置于所述转鼓下体(32)上,与所述转鼓下体(32)形成储渣腔,所述进料挡板(36)、碟片(35)及碟片(35)压盖两侧壁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凹槽(40),所述转鼓下体(32)上设置有转鼓盖(41),所述转鼓盖(41)与所述转鼓下体(32)之间设置有活塞排渣结构,所述转鼓下体(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淑敏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天泰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