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提取罐及其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5672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提取罐及其提取方法,属于制药、食品、化工行业的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动态提取罐包括:罐体;出渣门装置,设置于罐体的底部,出渣门装置配置为排出罐体内部的物料渣;翻转隔料装置,可转动地设置于罐体的内部并位于出渣门装置的上方,翻转隔料装置上设置有通孔;其中,翻转隔料装置配置为在罐体内部的液体浸泡物料时将罐体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的空腔且翻转隔料装置承载物料,以及配置为在罐体内部的液体排出后进行翻转以将其上的物料渣翻落至出渣门装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动态提取罐,对物料中成分提取更加充分和彻底,在提取完成排出液体及物料渣的过程中,液体排出效率高,物料渣排出更加轻松、快速,残留少。

A dynamic extracting tank and its extract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提取罐及其提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食品、化工行业的成分提取
,尤其涉及一种动态提取罐及其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在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通常需要对物料中的成分进行提取。动态提取罐可用于中药、食品、化工行业的常压、微压、水煎、温浸、热回流、强制循环、渗漉、芳香油提取及有机溶媒的回收等多种工艺操作。现有的动态提取罐,物料易堆积于提取罐内底部,导致物料与液体接触不够充分,对物料中成分的提取不够彻底,易造成物料浪费。同时,在液体对物料中成分提取完毕,而需要排出液体时,物料易堆堵于排液口处,导致排液困难,耗费时间较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提取罐及其提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物料中成分提取不够彻底以及提取后排液困难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提取罐,所述动态提取罐包括:罐体,其内部用于盛装物料以及浸泡该物料的液体;出渣门装置,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出渣门装置配置为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液体提取物料成分后排出物料渣;翻转隔料装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出渣门装置的上方,所述翻转隔料装置上设置有通孔;其中,所述翻转隔料装置配置为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液体浸泡物料时将所述罐体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的空腔且所述翻转隔料装置承载物料,以及配置为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液体排出后进行翻转以将其上的物料渣翻落至所述出渣门装置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取方法,所述提取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动态提取罐,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使翻转隔料装置将罐体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从所述罐体的进料口投入物料至所述翻转隔料装置上方的空腔中,从所述罐体的进液口注入液体,使液体浸泡物料;向夹套腔体中通入热流体,以对所述罐体内部的物料和液体进行加热;通过搅拌装置对所述罐体内部的液体和物料进行搅拌;在所述罐体内部的液体和物料达到预设状态后,通过底部出液口和/或侧部出液口排出所述罐体内部的液体;使所述翻转隔料装置翻转,将其上的物料渣翻落至出渣门装置上;打开出渣门装置,将物料渣由所述出渣门装置排至所述罐体的外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态提取罐,通过在罐体的内部位于出渣门装置的上方设置翻转隔料装置,在罐体内部的液体浸泡物料而提取物料中的成分时,翻转隔料装置将罐体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空腔,且物料承载于翻转隔料装置上即位于其中一个空腔中,至少两个的空腔中的液体可通过翻转隔料装置上的通孔相互连通,以利于介质的交换,即通过翻转隔料装置托承物料悬置于罐体内部的液体中而防止其堆积于罐体的底部,使物料处于罐体中部的液体中而上下左右均可充分接触液体,以利于物料中成分的释放。在提取物料中成分的过程中,物料中成分逐渐释放而先溶于物料所在的空腔中的液体中,使得物料周围的液体密度变大而下沉至另一空腔中,因而物料周围的液体饱和度减小,进而促使物料中成分的释放,可有效防止因物料堆积于罐体底部而溶解有物料成分的液体集中在物料周围而影响物料成分的释放,使物料中成分不断释放至其上下空腔中的液体中,使得对物料中成分提取更加充分和彻底。2、在罐体内部的液体对物料中成分提取完成后,排出液体的过程中,物料渣均悬置于罐体中部的翻转隔料装置上,并进行沥除液体,可有效防止物料渣堆积于罐体底部而导致出液困难,可使液体排出更加轻松顺畅,有效提高液体排出效率。3、在液体排出后,通过翻转隔料装置进行翻转,将其上的物料渣翻落至其下方的出渣门装置上,因物料渣在翻转隔料装置上已沥除大部分液体而含液率较低,在翻落至出渣门装置上后,利于出渣门装置将该物料渣排出至罐体外部而残留少,且翻转隔料装置翻转倾倒物料渣至出渣门装置上时,利于将物料渣堆积于出渣门装置的一处而非现有技术中物料渣均布堆积于出渣门装置上,从而利于出渣门装置将该堆积成一处的物料渣更加轻松、快速地排出罐体外部,残留较少。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的动态提取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翻转隔料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翻转隔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翻转隔料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图4中翻转隔料装置在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翻转板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翻转驱动部与罐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翻转驱动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出渣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锁紧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动态提取罐;10、罐体;20、出渣门装置;30、翻转隔料装置;31、翻转板部;32、翻转驱动部;11、挡板部;111、第一挡板部;112、第二挡板部;311、孔板;312、滤网层;321、转轴;322、驱动件;323、外支撑部;324、内套筒;325、机械密封;3211、主动轴;3212、从动轴;3213、连接圈;21、出渣门;22、出渣门驱动部;23、锁紧部;211、底盖部;212、底部滤网部;213、出渣门支撑部;210、底部滤液腔;2111、底部出液口;40、侧部滤网部;401、侧部滤液腔;101、侧部出液口;50、夹套筒体;501、夹套腔体;511、夹套腔体进口;512、夹套腔体出口;60、保温层;70、液位计;80、超声波发生器;90、搅拌装置;920、刮板部;91、搅拌轴;92、搅拌叶片部;301、避让孔;102、进料口;103、进液口;326、转动座;221、安装座;222、出渣门气缸;104、除沫器;105、搅拌电机组件;106、搅拌轴支撑机构;3261、内筒座;3262、四氟套;3263、压盖;231、锁紧支撑部;232、锁紧气缸;233、锁紧件233。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物料中成分提取不够彻底以及提取后排液困难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提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提取罐(100)包括:/n罐体(10),其内部用于盛装物料以及浸泡该物料的液体;/n出渣门装置(20),设置于所述罐体(10)的底部,所述出渣门装置(20)配置为在所述罐体(10)内部的液体提取物料成分后将物料渣排出至罐体(10)外部;/n翻转隔料装置(3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罐体(10)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出渣门装置(20)的上方,所述翻转隔料装置(30)上设置有通孔;/n其中,所述翻转隔料装置(30)配置为在所述罐体(10)内部的液体浸泡物料时将所述罐体(10)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的空腔且所述翻转隔料装置(30)承载物料,以及配置为在所述罐体(10)内部的液体排出后进行翻转以将其上的物料渣翻落至所述出渣门装置(2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提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提取罐(100)包括:
罐体(10),其内部用于盛装物料以及浸泡该物料的液体;
出渣门装置(20),设置于所述罐体(10)的底部,所述出渣门装置(20)配置为在所述罐体(10)内部的液体提取物料成分后将物料渣排出至罐体(10)外部;
翻转隔料装置(3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罐体(10)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出渣门装置(20)的上方,所述翻转隔料装置(30)上设置有通孔;
其中,所述翻转隔料装置(30)配置为在所述罐体(10)内部的液体浸泡物料时将所述罐体(10)的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的空腔且所述翻转隔料装置(30)承载物料,以及配置为在所述罐体(10)内部的液体排出后进行翻转以将其上的物料渣翻落至所述出渣门装置(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提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隔料装置(30)包括:
翻转板部(3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罐体(10)的内部,所述翻转板部(31)上设置有通孔;
翻转驱动部(32),与所述翻转板部(31)相连接,所述翻转驱动部(32)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板部(31)翻转;
其中,在所述罐体(10)内部的液体浸泡物料时,所述翻转板部(31)将所述罐体(10)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且所述翻转板部(31)上承载物料,在所述罐体(10)内部的液体排出后,所述翻转驱动部(32)驱动所述翻转板部(31)翻转,以将所述翻转板部(31)上的物料渣翻落至所述出渣门装置(20)上;
优选地,所述翻转板部(31)所在的所述罐体(10)部位呈锥形;所述翻转板部(31)的外径小于其所在的所述罐体(10)部位的横截面的内径;所述罐体(10)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翻转板部(31)所在位置处设置有挡板部(11),所述挡板部(11)用于挡设所述翻转板部(31)与所述罐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挡板部(11)包括:
第一挡板部(111),设置于所述罐体(10)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翻转板部(31)的上方;
第二挡板部(112),设置于所述罐体(10)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翻转板部(31)的下方;
其中,在所述翻转板部(31)将所述罐体(10)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时,所述翻转板部(31)的上表面外缘紧邻或紧贴所述第一挡板部(111)的下表面,所述翻转板部(31)的下表面外缘紧邻或紧贴所述第二挡板部(112)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翻转板部(31)包括:
孔板(311),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滤网层(312),设置于所述孔板(311)上;
其中,物料承载于所述滤网层(312)上;
优选地,所述翻转驱动部(32)包括:
转轴(321),与所述翻转板部(31)相连接,所述转轴(321)的两端与所述罐体(10)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2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罐体(10)的外部;
驱动件(322),设置于所述转轴(321)上延伸至所述罐体(10)外部的一段,所述驱动件(322)用于驱动所述转轴(321)旋转;
优选地,所述翻转驱动部(32)还包括:
外支撑部(323),设置于所述罐体(10)上并位于所述罐体(10)的外部,所述外支撑部(323)用于支撑延伸至所述罐体(10)外部的所述转轴(321);
其中,所述转轴(321)延伸至所述罐体(10)外部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外支撑部(323)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翻转驱动部(32)还包括:
内套筒(324),套设于所述转轴(321)上,所述转轴(321)经所述内套筒(324)而延伸至所述罐体(10)的外部,所述转轴(321)可转动地与所述内套筒(324)相连接;
机械密封(325),套设于所述转轴(321)上,所述机械密封(325)用于密封所述转轴(321)与所述内套筒(324)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转轴(321)包括:
主动轴(3211),贯穿所述罐体(10)的侧壁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罐体(10)上,所述驱动件(322)设置于所述主动轴(3211)上延伸至所述罐体(10)外部的一段;
从动轴(3212),设置于所述罐体(10)的内部,所述从动轴(3212)的一端与所述主动轴(3211)位于所述罐体(10)内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从动轴(321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罐体(10)的内壁相连接;
其中,所述翻转板部(31)设置于所述从动轴(32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态提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门装置(20)包括:
出渣门(21),设置于所述罐体(10)底部的出口处;
出渣门驱动部(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陆强李兴荣薛国华殷腾东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东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