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暖承重板总成。地暖承重板总成包括:中空设置的石塑板,所述石塑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接口;条形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接口内,所述第一支撑筋贴合设置在所述石塑板的背面并沿着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地暖承重总成,降低了地面的热损失,减少了地暖占用层高、降低地暖自重,降低了施工难度,便于地暖管线维护或者检修,减少了安全隐患。
Floor heating bearing plat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暖承重板总成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尤其涉及一种地暖承重板总成。
技术介绍
低温地暖辐射供暖是一种利用建筑物内部地面作为散热装置对室内进行保温、加热的供暖方式。现有技术中,地暖铺设方法一般是是湿法铺装,其结构分为绝热层、填充层、平衡层。绝热层位于楼板面层之上,地暖管线安装在绝热层的上部,用塑料卡扣件将其固定在绝热层上。填充层材质为水泥,现场搅拌铺设在地暖管线之间,厚度在40-60mm之间;平衡层在填充层之上,厚度约为20-30mm之间。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地暖铺设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铺设的水泥保暖性能差,提高了地面的热损失;第二,湿法铺装将地面提高了约80-110mm的高度,存在占用层高较大、自重大、施工难度大的问题;第三,水泥填充在地暖管线之间,地暖管线一旦安装后就很难维护或者检修,导致地暖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地暖承重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地面的热损失,减少地暖占用层高、降低地暖自重,降低施工难度,便于地暖管线维护或者检修,减少安全隐患。本技术提供的地暖承重板总成,包括:中空设置的石塑板,所述石塑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接口;条形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接口内,所述第一支撑筋贴合设置在所述石塑板的背面并沿着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接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均沿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卡扣包括条形的卡块,所述卡块沿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二卡板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筋还包括条形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沿长度方向叠加在所述卡块上背向所述石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上背向所述石塑板的一侧均抵接在所述支撑块上。可选地,所述卡块与所述支撑块由石塑材料一体挤出成型。可选地,所述石塑板的正面还设置有第二卡接接口,所述地暖承重板总成还包括条形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接接口内,所述第二支撑筋贴合设置在所述石塑板的正面并沿着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接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板与第四卡板,所述第三卡板与所述第四卡板均沿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卡扣包括条形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沿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二卡板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筋上还设置有条形的加强块,所述加强块叠加在所述安装块上背向所述石塑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卡板与所述第四卡板上背向所述石塑板的一侧均抵接在所述加强块上。可选地,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加强块由石塑板材料一体挤出成型。可选地,所述加强块上背向所述石塑板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地暖承重板总成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的尖端从所述定位槽的槽底穿设过所述加强块后固定在所述石塑板上,所述紧固螺钉的螺帽抵接在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可选地,所述石塑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筋平行设置的对接边,所述对接边上安装有第五卡板,所述第五卡板位于所述石塑板的背面并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筋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对接边对接后,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对接边上的两个所述第五卡板相对设置限定出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卡扣的第三卡接接口。本技术提供的地暖承重模块,中空设置的石塑板的保温性能较好,将中空的石塑板通过第一支撑筋设置在绝热层上,地暖管线铺设在绝热层与石塑板之间空隙中,可以有效地保温,降低热损失,对地板起到有效地保温的效果,且石塑板自身的厚度较小,大约20-30mm,减少了占用层高,且自重较小,安装时将第一支撑筋抵接在绝缘层上即可,无需浇灌水泥,高效便捷,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的速度,将石塑板拆卸下即可检查地暖管线的状况,便于维护或者检修,减少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地暖承重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地暖承重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暖承重总成,包括:中空设置的石塑板1和第一支撑筋2。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所述石塑板1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接口,所述第一支撑筋2为条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筋2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接口内,所述第一支撑筋2贴合设置在所述石塑板1的背面并沿着所述石塑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石塑板1和第一支撑筋可拆卸地卡接,分别制造石塑板1和第一支撑筋2,可以简化难度,且便于运输,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石塑板1的承重状况选择性地安装第一支撑筋2的数量,增加了施工的灵活性。本技术提供的地暖承重模块,中空设置的石塑板1的保温性能较好,将中空的石塑板1通过第一支撑筋2设置在绝热层上,地暖管线铺设在绝热层与石塑板1之间空隙中,可以有效地保温,降低热损失,对地板起到有效地保温的效果,且石塑板1自身的厚度较小,大约20-30mm,减少了占用层高,且自重较小,安装时将第一支撑筋2抵接在绝缘层上即可,无需浇灌水泥,高效便捷,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的速度,将石塑板1拆卸下即可检查地暖管线的状况,便于维护或者检修,减少了安全隐患。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接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板11和第二卡板12,所述第一卡板11和所述第二卡板12均沿所述石塑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卡扣包括条形的卡块21,所述卡块21沿所述石塑板1的长度方向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板11与所述第二卡板12之间,进而实现第一支撑筋2卡接在石塑板1上的技术效果,安装方便,操作便捷;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支撑筋2位于石塑板1的下方,卡块21卡接在第一卡接接口上后可以对石塑板1在竖直方向进行定位。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筋2还包括条形的支撑块22,所述支撑块22沿长度方向叠加在所述卡块21上背向所述石塑板1的一侧,可以增加第一支撑筋2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第一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暖承重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空设置的石塑板,所述石塑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接口;/n条形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接口内,所述第一支撑筋贴合设置在所述石塑板的背面并沿着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暖承重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设置的石塑板,所述石塑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卡接接口;
条形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接口内,所述第一支撑筋贴合设置在所述石塑板的背面并沿着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暖承重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接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均沿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卡扣包括条形的卡块,所述卡块沿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二卡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暖承重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还包括条形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沿长度方向叠加在所述卡块上背向所述石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上背向所述石塑板的一侧均抵接在所述支撑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暖承重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与所述支撑块由石塑材料一体挤出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暖承重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塑板的正面还设置有第二卡接接口,所述地暖承重板总成还包括条形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接接口内,所述第二支撑筋贴合设置在所述石塑板的正面并沿着所述石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周东珊,步挺,余文钊,张西亮,胡晨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