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奇为专利>正文

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62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包括控制手柄、内窥镜先端箍组件、缝合针;缝合针穿设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的钳道插入管内;控制手柄的鞘管内穿设有推送针杆;钳道插入管的内孔与鞘管的内孔相连通;推动控制手柄的推送针杆,推送针杆能够将缝合针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中向外推出;所述缝合针的材料为记忆金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了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效应,利用记忆合金的温控效应,在推送过程中使缝合针逐步发生弯曲,模拟线缝合手法,从而实现自动缝合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缝合机构的内窥镜。

Automatic suture mechanism and endoscop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及内窥镜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自动缝合机构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累及消化道全层的黏膜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层肿物(凸向浆膜下生长或瘤体与浆膜层黏连)等情况,往往抬举征阴性,采用ESD治疗困难,常出现肿瘤无法完整切除的现象,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并且手术时间长,手术费用高。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虽然可以解决植根于消化道全层的肿瘤,同时可明确诊断,但EFTR必然会造成对消化道全层的损伤,故术中止血及钛夹应用或内镜缝合尤为重要,但操作过程繁琐、危险。为此,近年来出现了OTSC(over-the-scopeclips)和挂锁夹(padlockclip)术式产品,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且,依赖于OTSC或者挂锁夹的内镜全层切除术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但是,OTSC或者挂锁夹只适合肿瘤比较小的情况,对于比较大的肿瘤全层切除仍需要传统缝合方法。近几年,还出现了一种软镜下的缝合系统,比如美国的APOLLO的OverStitchSx胃镜缝合系统,它使用了传统的线缝合手段,利用机械系统解决了软性内镜下的缝合问题,但由于其操作过程异常繁琐,因此并没有得到普及性发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它可以完成自动缝合动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控制手柄1、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缝合针3;缝合针3穿设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的钳道插入管2-2内;控制手柄1的鞘管1-6内穿设有推送针杆1-5;钳道插入管2-2的内孔与鞘管1-6的内孔相连通;推动控制手柄1的推送针杆1-5,推送针杆1-5能够将缝合针3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中向外推出;所述缝合针3的材料为记忆金属。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缝合针3在低温下保持直线形态,在≥36℃的温度下自然恢复至弯曲形态;所述缝合针3的弯曲形态的转弯半径为3~7mm;缝合针3的长度大于其转弯半径所对应的周长。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钳道插入管2-2和/或鞘管1-6内装有多枚所述缝合针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手柄1包括把持部1-1,把持部1-1的后端穿设有推送杆1-3,把持部1-1的前端穿设有所述推送针杆1-5;推送杆1-3的前端抵于推送针杆1-5的尾部;把持部1-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鞘管1-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持部1-1的前端内孔形成有内鲁尔接口1-7,内鲁尔接口1-7与内窥镜的钳道的外鲁尔接口相配合;所述控制手柄1通过鲁尔锁结构实现与内窥镜的钳道之间的旋固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持部1-1的侧壁开设一销孔,销孔内穿设有定位插销1-8;所述推送杆1-3的外缘开设有一沿轴向延伸的插槽;插槽的宽度与定位插销1-8的直径相配合;定位插销1-8的内端伸入插槽。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推送针杆1-5的尾部形成推送部1-5-1,推送部1-5-1的截面积大于推送针杆1-5的截面积。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包括箍体2-1,箍体2-1沿轴向固定穿设有钳道插入管2-2;所述钳道插入管2-2的前部形成弯形管2-2-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钳道插入管2-2的后部外壁嵌有至少一个密封圈2-3,钳道插入管2-2通过密封圈2-3与内窥镜先端部的钳道紧固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自动缝合机构的内窥镜,其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内窥镜、自动缝合机构,所述自动缝合机构包括控制手柄1、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缝合针3;缝合针3穿设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的钳道插入管2-2内;控制手柄1的鞘管1-6内穿设有推送针杆1-5;钳道插入管2-2的内孔与鞘管1-6的内孔相连通;推动控制手柄1的推送针杆1-5,推送针杆1-5能够将缝合针3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中向外推出;所述缝合针3的材料为记忆金属;所述自动缝合机构的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固定套设于内窥镜先端部,钳道插入管2-2伸入内窥镜先端部的钳道内;控制手柄1固定连接内窥镜的钳道,鞘管1-6的前端抵于钳道插入管2-2的后端,推送针杆1-5正对穿设有缝合针3的钳道插入管2-2内孔。本技术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巧妙地利用了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效应,利用记忆合金的温控效应,在推送过程中使缝合针逐步发生弯曲,模拟线缝合手法,从而实现自动缝合动作。本技术能够简化手术过程中的缝合动作,从而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附图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下说明仅是示意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所述原理可按多种方式应用,以实现许多不同的可替代实施方式。这些说明仅用于示出本技术的教导内容的一般原理,不意味着限制在此所公开的技术构思。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与上文的总体说明和下列附图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手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窥镜先端箍组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TINI记忆金属缝合针完成缝合后的形状;图5是本技术的控制手柄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的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控制手柄的把持部与推送杆的连接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为控制手柄,2为内窥镜先端箍组件,3为TINI记忆金属缝合针,1-1为把持部,1-2为固定拉环,1-3为推送杆,1-4为推送杆拉环,1-5为推送针杆,1-6为鞘管,1-5-1为推送部,1-7为内鲁尔接口,1-8为定位插销,2-1为箍体,2-2为钳道插入管,2-3为密封圈,2-2-1为弯形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前”、“后”等仅用于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手柄(1)、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缝合针(3);缝合针(3)穿设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的钳道插入管(2-2)内;控制手柄(1)的鞘管(1-6)内穿设有推送针杆(1-5);钳道插入管(2-2)的内孔与鞘管(1-6)的内孔相连通;/n推动控制手柄(1)的推送针杆(1-5),推送针杆(1-5)能够将缝合针(3)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中向外推出;/n所述缝合针(3)的材料为记忆金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手柄(1)、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缝合针(3);缝合针(3)穿设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的钳道插入管(2-2)内;控制手柄(1)的鞘管(1-6)内穿设有推送针杆(1-5);钳道插入管(2-2)的内孔与鞘管(1-6)的内孔相连通;
推动控制手柄(1)的推送针杆(1-5),推送针杆(1-5)能够将缝合针(3)从内窥镜先端箍组件(2)中向外推出;
所述缝合针(3)的材料为记忆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3)在低温下保持直线形态,在≥36℃的温度下自然恢复至弯曲形态;所述缝合针(3)的弯曲形态的转弯半径为3~7mm;缝合针(3)的长度大于其转弯半径所对应的周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钳道插入管(2-2)和/或鞘管(1-6)内装有多枚所述缝合针(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1)包括把持部(1-1),把持部(1-1)的后端穿设有推送杆(1-3),把持部(1-1)的前端穿设有所述推送针杆(1-5);推送杆(1-3)的前端抵于推送针杆(1-5)的尾部;把持部(1-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鞘管(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1-1)的前端内孔形成有内鲁尔接口(1-7),内鲁尔接口(1-7)与内窥镜的钳道的外鲁尔接口相配合;所述控制手柄(1)通过鲁尔锁结构实现与内窥镜的钳道之间的旋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微创手术的自动缝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1-1)的侧壁开设一销孔,销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为
申请(专利权)人:刘奇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