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60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吊顶,包括至少一个吊顶组件,所述吊顶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顶板,所述顶板包括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墙顶连接的吊挂组件,所述吊挂组件包括固定座、用于支撑所述顶板的支撑龙骨、以及用于将所述吊顶组件吊挂在所述墙顶上的吊挂件,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支撑龙骨与所述固定座卡接,所述吊挂件与所述支撑龙骨卡接。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工厂统一开模加工顶板、固定座、支撑龙骨和吊挂件,现场安装时只需将固定座、将支撑龙骨和吊挂件安装在顶板的安装面上,形成吊顶,实现快速且无污染的安装,施工周期短,过程简单,人工消耗小,效率高,现场装配式施工,成本低。

Fabricated cei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吊顶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吊顶。
技术介绍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家装吊顶是家装中常见的环节。现有的吊顶有传统造型的石膏板、铝扣板,也有一部分是竹木纤维板,但是现有的吊顶受于安装环境和安装方式的限制,导致不能快速且无污染的安装。同时,现有的吊顶大多没有凹槽的造型,从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吊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装配式吊顶,包括至少一个吊顶组件,所述吊顶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顶板,所述顶板包括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墙顶连接的吊挂组件,所述吊挂组件包括固定座、用于支撑所述顶板的支撑龙骨、以及用于将所述吊顶组件吊挂在所述墙顶上的吊挂件,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支撑龙骨与所述固定座卡接,所述吊挂件与所述支撑龙骨卡接。进一步的,所述吊挂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吊挂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面上。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角马,所述吊顶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吊顶组件的相邻的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连接角马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角马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角马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进一步的,还包括围合板,所述围合板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四周边缘处,所述围合板的下侧边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顶板的下侧边所在水平面。进一步的,所述吊挂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支撑龙骨的一侧卡接,所述第二卡板与所述支撑龙骨的另一侧卡接。进一步的,所述吊挂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吊挂件还包括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二卡板的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三安装板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工厂统一开模加工顶板、固定座、支撑龙骨和吊挂件,现场安装时只需先将固定座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在顶板的安装面上,然后将支撑龙骨与固定座卡接,再将吊挂件与支撑龙骨卡接,从而形成吊顶,实现快速且无污染的安装,施工周期短,过程简单,人工消耗小,效率高,可以工厂模块化生产,现场装配式施工,生产和安装成本低。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吊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吊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支撑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支撑龙骨与固定座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吊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图6的左视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吊顶组件;11-顶板;12-吊挂组件;121-固定座;1211-底面;1212-第一卡扣;12121-第一支撑板;12122-第一连接板;1213-第二卡扣;122-支撑龙骨;1221-第四安装板;1222-第五安装板;1223-第三卡板;1224-第四卡板;1225-第六安装板;123-吊挂件;1231-第一安装板;12311-第一卡板;12312-第一通孔;1232-第二安装板;12321-第二卡板;12322-第二通孔;1233-连接杆;1234-第三安装板;13-围合板;2-连接角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吊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支撑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支撑龙骨与固定座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吊挂件的结构示意图,该装配式吊顶包括至少一个吊顶组件1,吊顶组件1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顶板11,顶板11包括安装面,安装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墙顶连接的吊挂组件12,吊挂组件12包括固定座121、用于支撑顶板11的支撑龙骨122、以及用于将吊顶组件12吊挂在墙顶上的吊挂件123,固定座121固定在安装面上,支撑龙骨122与固定座121卡接,吊挂件123与支撑龙骨122卡接。吊顶组件1的数量与墙顶的大小有关,墙顶越大,吊顶组件1数量越多,以多个吊顶组件1拼接而成的总面积能够覆盖墙顶为准。多个顶板11依次从下至上相互叠加可以制造出缝的形状,顶板11的大小尺寸可根据墙顶的大小尺寸进行裁切。安装面是指安装时顶板11靠近墙顶的一面。吊挂组件12的数量与顶板11的大小有关,顶板11越大,吊挂组件12的数量越多,从而使顶板11能够更加稳定地吊挂在墙顶上。固定座121用于将支撑龙骨122和吊挂件123固定在顶板11上。固定座121的数量与支撑龙骨122的长度有关,支撑龙骨122的长度越长,固定座121的数量越多,确保支撑龙骨122不会因顶板11的自身重量而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支撑龙骨122的形状为长条形的几字型,支撑龙骨122的长度可根据顶板11的尺寸进行裁切。吊挂件123的数量与支撑龙骨122的长度有关,支撑龙骨122的长度越长,吊挂件123的数量越多。安装时,将设置在墙顶上的吊筋与吊挂件123连接,从而使吊顶组件1吊挂在墙顶。优选地,为了降低成本,吊挂件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吊挂件123分别设置在支撑龙骨1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时,先将固定座121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在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吊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吊顶组件,所述吊顶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顶板,所述顶板包括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墙顶连接的吊挂组件,所述吊挂组件包括固定座、用于支撑所述顶板的支撑龙骨、以及用于将所述吊顶组件吊挂在所述墙顶上的吊挂件,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支撑龙骨与所述固定座卡接,所述吊挂件与所述支撑龙骨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吊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吊顶组件,所述吊顶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顶板,所述顶板包括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墙顶连接的吊挂组件,所述吊挂组件包括固定座、用于支撑所述顶板的支撑龙骨、以及用于将所述吊顶组件吊挂在所述墙顶上的吊挂件,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支撑龙骨与所述固定座卡接,所述吊挂件与所述支撑龙骨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吊挂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角马,所述吊顶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吊顶组件的相邻的所述顶板通过所述连接角马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角马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角马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合板,所述围合板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四周边缘处,所述围合板的下侧边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顶板的下侧边所在水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吊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杨贺磊步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