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结构、连接组件及心电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57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其包括连接组件和心电记录仪,该连接组件包括电极结构和连接器,连接器连接于心电记录仪,该电极结构包括接收件和导联排线,导联排线的两端分别与接收件和连接器连接,接收件接收电极信号之后依次通过导联排线和连接器传输至心电记录仪。该心电监测装置,将连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导联线固定穿设在第二电极上,并将从第二电极穿出的第二段与第二导联线并排设置,在使用时,可以避免第一导联线与第二导联线相互缠绕,从而保证佩戴舒适度和心电信号的监测效果,使用效果好。

Electrode structure, connecting components and ECG monito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结构、连接组件及心电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结构、连接组件及心电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动态心电记录仪包括心电仪主机和心电导联线,记录仪可以对被监测者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心电功能监测,病人可随身携带记录仪,心电波形信号可通过心电仪与服务器连接,并能够将心电数据实时上传到医院监护中心,主要用于不易在短时间内察觉确认和诊断心脏病的早期患者的诊断操作,或用于对易引起突发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监测,医院监护中心通过监测异常波形或急救信号后,对患者进行GPS定位发现患者位置,进行及时抢救,在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上发挥了确切的功效。监测人体动态心电信号需要在待监测者身体上安装多个心电电极,一般由插头连接导联排线,导联排线再通过分线件分为多股单条导联线以连接心电电极,但在使用时,单条导联线之间容易相互缠绕,既不利于待监测者的佩戴,同时也会影响监测效果,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结构、连接组件及心电监测装置,用于解决现如今的心电电极在使用时,多股导联线之间容易互相缠绕,既不利于待监测者的佩戴,同时也会影响监测效果,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心电电极结构,包括:接收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用于接收电极信号;以及导联排线,所述导联排线包括第一导联线和第二导联线,所述第一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且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极接收到的电极信号,所述第二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且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电极接收到的电极信号,所述第一导联线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第一导联线包括分别从所述第二电极的两侧穿出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导联线并排设置且相互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穿入端和穿出端,所述第一导联线还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第一段由所述穿入端穿出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段由所述穿出端穿出所述第二电极。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Y型电极,所述Y型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穿入端和一个所述穿出端,所述第一电极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导联线至少为两条,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联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联线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穿入端穿入所述第二电极并一同从所述穿出端穿出。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I型电极,所述I型电极具有一个所述穿入端和一个所述穿出端,所述第一电极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导联线至少为两条,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联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联线一同从所述穿入端穿入所述第二电极并一同从所述穿出端穿出。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且所述第一导联线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接收件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导联排线还包括第三导联线,所述第三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一导联线还固定于所述第三电极上,且所述第二导联线固定于所述第三电极上,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导联线和所述第三导联线并排且连接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三电极具有第三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三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且所述第一导联线和所述第二导联线均与所述第三导电连接件间隔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电极结构;还包括连接器,所述第一导联线和所述第二导联线均电连接于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可选地,本连接组件还包括束线器,所述束线器包括一个第一连接端和若干个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导联线和所述第二段分别从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端穿入所述束线器,并一同从所述第一连接端穿出所述束线器,所述束线器用于固定且分隔所述第一导联线和所述第二导联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连接组件;以及心电记录仪,所述心电记录仪连接于所述连接器。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心电监测装置,将连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导联线固定穿设在第二电极上,并将从第二电极穿出的第二段与第二导联线并排设置,在使用时,可以避免第一导联线与第二导联线相互缠绕,从而保证佩戴舒适度和心电信号的监测效果,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四中的连接组件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I型电极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Y型电极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五中的连接组件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三电极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六中的连接组件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心电监测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极结构,其包括接收件1和导联排线2,接收件1信号连接于导联排线2,接收件1接收电极信号并通过导联排线2传输。进一步的,接收件1包括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电极贴片以接收电极信号。同时导联排线2包括第一导联线201和第二导联线202,第一导联线201和第二导联线202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接收电极信号之后分别通过第一导联线201和第二导联线202传输。第一导联线201固定于第二电极102上,具体的,第一导联线201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三段固定于第二电极102上。如图2至图3所示,第二电极102包括穿入端1023和穿出端1024,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由穿入端1023和穿出端1024穿出第二电极102,第一段远离第三段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极101,第二段与第二导联线202并排设置且相互贴合,从而避免导联线之间相互缠绕。第一电极101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导电连接件1011,第二电极102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收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用于接收电极信号;以及/n导联排线,所述导联排线包括第一导联线和第二导联线,所述第一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且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极接收到的电极信号,所述第二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且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电极接收到的电极信号,所述第一导联线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第一导联线包括分别从所述第二电极的两侧穿出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导联线并排设置且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用于接收电极信号;以及
导联排线,所述导联排线包括第一导联线和第二导联线,所述第一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且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极接收到的电极信号,所述第二导联线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且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电极接收到的电极信号,所述第一导联线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第一导联线包括分别从所述第二电极的两侧穿出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导联线并排设置且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穿入端和穿出端,所述第一导联线还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三段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第一段由所述穿入端穿出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段由所述穿出端穿出所述第二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Y型电极,所述Y型电极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穿入端和一个所述穿出端,所述第一电极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导联线至少为两条,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联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联线分别从至少两个所述穿入端穿入所述第二电极并一同从所述穿出端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I型电极,所述I型电极具有一个所述穿入端和一个所述穿出端,所述第一电极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导联线至少为两条,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联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联线一同从所述穿入端穿入所述第二电极并一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张占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邦健生物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