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脱雨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450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助脱雨鞋器,包括:底板、扶手、一对卡槽和一对踩板,扶手设置在底板上;一对卡槽并列设置在底板上;一对踩板并列设置在底板上,并分别位于一对卡槽的前侧;一对踩板的前侧的高度高于其后侧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助脱雨鞋器解决了井下工人拖雨鞋难的问题,缓解工人的疲劳,加快脱雨鞋的效率。

A kind of rain shoe a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脱雨鞋器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助脱雨鞋器。
技术介绍
雨鞋是煤矿井下工人的防护用品,井下工作人员的脚底都踩着雨鞋。即便是穿着雨鞋,在煤矿井下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体力工作,雨鞋内部会变的潮湿,工作人员在脱雨鞋时摩擦力增大,用手脱雨鞋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煤矿井下工人的雨鞋难脱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助脱雨鞋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助脱雨鞋器,包括:底板、扶手、一对卡槽和一对踩板,扶手设置在底板上;一对卡槽并列设置在底板上;一对踩板并列设置在底板上,并分别位于一对卡槽的前侧;一对踩板的前侧的高度高于其后侧的高度。优选的是,所述扶手位于所述底板的前侧。优选的是,所述扶手包括一对竖撑杆、一个横支杆和加强筋,一对竖撑杆并列固定在底板上,横支杆固定在一对竖撑杆的顶端,加强筋连接在一对竖撑杆之间。优选的是,所述底板的结构设置为U形板体,所述一对卡槽分别设置在U形板体的左右两部分上。优选的是,所述卡槽包括U形环体和位于其两端的两个柱体,两个柱体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U形环体和两个柱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是,所述U形环体的前端高于后端,U形环体的前端的宽度大于后端的宽度;U形环体的前端的高度高于踩板的前端的高度。优选的是,所述U形环体和两个柱体的材质为钢筋。优选的是,所述踩板的前端离底板约4cm-5cm高,后端离底板约2cm-3cm;卡槽的前端离底板约6cm-7cm,后端离底板约4cm-5cm。优选的是,所述U形环体和两个柱体的外侧包覆橡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助脱雨鞋器,整体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性能稳定;更有利于使脚脱离雨鞋。利用雨靴后跟处凸出结构设计,雨鞋的后跟处卡入卡槽内,利用助脱雨鞋器的重力大于人脱雨靴时向上的拉力,使雨靴轻松脱掉;助脱雨鞋器缓解工人的疲劳;加快脱雨鞋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助脱雨鞋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助脱雨鞋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助脱雨鞋器的正视图。图中:1、底板;2、扶手;3、卡槽;4、踩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助脱雨鞋器,包括:底板1、扶手2、一对卡槽3和一对踩板4,扶手2设置在底板1上;一对卡槽3并列设置在底板1上;一对踩板4并列设置在底板1上,并分别位于一对卡槽3的前侧;一对踩板的前侧的高度高于其后侧的高度。穿有雨鞋的一双脚放在一对卡槽和一对踩板上,扶在扶手上,将每一只穿雨鞋的脚项卡槽的内侧推入,以使卡槽卡紧两只雨鞋,然后将脚脱离雨鞋;踩板倾斜设置,更有利于雨鞋推入卡槽中。扶手在底板的位置以及扶手的结构设计满足支撑功能,扶手可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扶手的结构多样化。本技术中,如图3所述,扶手2位于底板1的前侧;扶手2包括一对竖撑杆、一个横支杆和加强筋,一对竖撑杆并列固定在底板上,横支杆固定在一对竖撑杆的顶端,加强筋连接在一对竖撑杆之间。扶手设置在底板的前侧,有助于向卡槽的内侧施加作用力;扶手的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既有支撑功能,还可作为晾干使用。底板是放置在地面,用于支撑整个结构的,底板的形状多样化。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底板的结构设置为U形板体,一对卡槽分别设置在U形板体的左右两部分上;有助于一对卡槽和一对踩板的对称设置,而且底板结构设计美观实用,减小空间的占用。卡槽是用于卡紧雨鞋,卡槽可以设置为整个槽体。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卡槽包括U形环体和位于其两端的两个柱体,两个柱体与底板固定连接。U形环体的前端高于后端,有利于卡紧雨鞋。U形环体和两个柱体的材质为钢筋。U形环体的前端的宽度大于后端的宽度,以适应不同码数的雨鞋,不同码数的雨鞋后推入卡槽的深度不同,依次卡紧不同码数的雨鞋。卡槽的结构设计非常简单,利用一根钢筋弯折就可实现,在煤矿井下就地取材,节约成本材料。U形环体的前端高于踩板的前端。U形环体和两个柱体可采用连接方式连接成一体,也可是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中,U形环体和两个柱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简化整体结构,同时增加稳定性。U形环体和两个柱体的外侧包覆橡胶层,加大与雨鞋的摩擦面积。井下工人将穿有雨鞋的两只脚踩在踩板上,身体扶在扶手上,推住扶手,将雨鞋用力向卡槽的内侧推入,直至雨鞋卡紧,两只雨鞋稍微后倾,将脚向上抽出,将脚脱离雨鞋。在实际使用中,底板的重量既能支撑整个结构,同时又不应影响挪动。踩板前端离底板约4cm—5cm高,后端离底板约2cm—3cm高,前脚掌踩到踩板上非常舒适。卡槽的前端离底板约6cm-7cm,后端离底板约4cm-5cm,保证卡槽和雨鞋的后跟处的高度相互配合,不至于因为太低卡不住或因为太高卡不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脱雨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扶手、一对卡槽和一对踩板,扶手设置在底板上;一对卡槽并列设置在底板上;一对踩板并列设置在底板上,并分别位于一对卡槽的前侧;一对踩板的前侧的高度高于其后侧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脱雨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扶手、一对卡槽和一对踩板,扶手设置在底板上;一对卡槽并列设置在底板上;一对踩板并列设置在底板上,并分别位于一对卡槽的前侧;一对踩板的前侧的高度高于其后侧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脱雨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位于所述底板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脱雨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一对竖撑杆、一个横支杆和加强筋,一对竖撑杆并列固定在底板上,横支杆固定在一对竖撑杆的顶端,加强筋连接在一对竖撑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脱雨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结构设置为U形板体,所述一对卡槽分别设置在U形板体的左右两部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脱雨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U形环体和位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英李莉徐永飞李科王林芝王辛杰任卫卫张建军赵建峰王效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