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用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44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切开刀。一种内窥镜用切开刀,包括刀体及操作部,刀体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操作部包括第一电接头及第二电接头,第一电接头及第二电接头分别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电连接。内窥镜用切开刀具备第一电接头与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一电极通电的单极方式工作状态、第二电接头与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二电极通电的单极方式工作状态以及第一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同时与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同时通电的双极方式工作状态。该内窥镜用切开刀能够作为单极方式使用,也可以作为双极方式使用,从而能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周期。

An endoscope cu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用切开刀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切开刀。
技术介绍
内镜技术诞生50多年来,经历了从疾病诊断到疾病治疗的阶段,对一些消化疾病的治疗已经十分有效和可靠甚至成为一些疾病治疗的首选疗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组织活检、EMR(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对消化道出血、息肉切除和早癌症的治疗,正逐渐成为一种首选治疗手段。其中尤其ESD对早癌的发现、诊断和切除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较大肿瘤病变的彻底切除中得以普及,其适应症也以胃为中心拓展到食管和大肠。而作为与之相伴的安全治疗器械,双极方式的手术器械被逐渐开发。目前,电气手术器械包括单极方式和双极方式。单极的器械自身只有一个电极,而双极在器械末端有两个电极。单极方式会有高频电流通过身体,必须在身体表面另设一负极板,用于消化管路时电流贯通管壁,存在损伤深层组织的危险。与之相对,双极方式电流在器械上的2个电极间流过,无需负极板,此外理论上电流只流过离器械非常近的部位,有引起组织损伤范围小的特点。由此可减少器械末端向肌层部流过的高频电流。与之前的单极方式手术器械相比,不易发生深部热变形所致的穿孔。但现有双极方式的切开刀,其与高频发生器连接的连接线缆是单独设计的,只能作为双极方式的手术器械使用;且在手术过程中需保证两个电极同时与组织接触,才能正常工作,而在一些极限位置时很难保证两电极同时与组织接触,这时就需要更换成单极方式的手术器械,这使手术变的更加繁琐,并且延长了手术时间,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切开刀,其能够作为单极方式使用,也可以作为双极方式使用,从而能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周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切开刀,包括刀体及操作部,刀体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操作部包括第一电接头及第二电接头,第一电接头及第二电接头分别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电连接;内窥镜用切开刀具备第一电接头与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一电极通电的单极方式工作状态、第二电接头与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二电极通电的单极方式工作状态以及第一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同时与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同时通电的双极方式工作状态。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刀体还包括导管及绝缘件;第一电极位于导管的远端;绝缘件及第二电极均与导管的远端连接,绝缘件配置成电隔离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操作部包括操作部主体、滑块及传动管,操作部主体的远端与导管的近端连接;操作部主体包括与传动管配合的孔部;滑块可滑动地与操作部主体连接;传动管的部分位于孔部内,且传动管位于孔部内的一端与滑块传动连接;传动管的其余部分位于导管内,且传动管位于导管内的一端与第一电极传动连接;滑块配置成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管相对于操作部主体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第一电极相对于导管运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管为中空管;传动管与孔部间隙配合;位于导管内的传动管与第一电极连通,第一电极与传动管共同限定第一通道,操作部主体的近端设置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连接端口。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与绝缘件间隙配合;传动管的外壁、导管的内壁及孔部的内壁共同限定第二通道,第一电极与绝缘件的间隙与第二通道连通,操作部主体的远端设置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连接端口。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接头与滑块连接;第二电接头与操作部主体的远端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用切开刀还包括设置在操作部外的组合安装座,第一电接头及第二电接头均与组合安装座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操作部包括第一线缆及第二线缆;滑块设置有第一通孔,操作部主体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线缆的一端由第一通孔伸入操作部主体,并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线缆的另一端位于操作部外,并与第一电接头电连接;第二线缆的一端由第二通孔伸入操作部主体,并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线缆的另一端位于操作部外,并与第二电接头电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操作部还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线;两个第一连接线的一端分别用于与第一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电连接;两个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双极模式插头,两个双极模式插头均用于与高频发生器的双极模式插座电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操作部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线;其中一个第二连接线的一端用于与第一电接头或第二电接头电连接,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有单极模式插头,单极模式插头用于与单极模式插座电连接;另一个第二连接线的一端用于与第一电接头、第二电接头或负极板电连接,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设置有中性电极插头,中性电极插头用于与中性电极插座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该内窥镜用切开刀具备第一电极导通的工作状态、第二电极导通的工作状态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同时导通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该内窥镜用切开刀具备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择一与能量发生器电导通的单级工作状态,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同时与能量发生器电导通的双极工作状态,进而能够使得该内窥镜用切开刀具备单极工作状态以及双极工作状态,进而能够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器械的更换,从而能够简化手术操作,并缩短手术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开刀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刀体;11-导管;12-第一电极;13-绝缘件;14-第二电极;20-内窥镜用切开刀;21-操作部;22-操作部主体;23-滑块;211-传动管;221-第一连接端口;222-第二连接端口;24-第一电接头;25-第二电接头;26-第一线缆;27-第二线缆;28-组合安装座;311-第一连接线;312-双极模式插头;321-第二连接线;322-单极模式插头;323-中性电极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切开刀,其特征在于:/n所述内窥镜用切开刀包括刀体及操作部,所述刀体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n所述操作部包括第一电接头及第二电接头,所述第一电接头及所述第二电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n所述内窥镜用切开刀具备所述第一电接头与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一电极通电的单极方式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电接头与所述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二电极通电的单极方式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第一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同时与所述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同时通电的双极方式工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用切开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用切开刀包括刀体及操作部,所述刀体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
所述操作部包括第一电接头及第二电接头,所述第一电接头及所述第二电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所述内窥镜用切开刀具备所述第一电接头与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一电极通电的单极方式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电接头与所述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二电极通电的单极方式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第一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同时与所述能量发生器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同时通电的双极方式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切开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体还包括导管及绝缘件;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导管的远端;
所述绝缘件及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导管的远端连接,所述绝缘件配置成电隔离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切开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部主体、滑块及传动管,所述操作部主体的远端与所述导管的近端连接;所述操作部主体包括与所述传动管配合的孔部;
所述滑块可滑动地与所述操作部主体连接;所述传动管的部分位于所述孔部内,且所述传动管位于所述孔部内的一端与所述滑块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管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导管内,且所述传动管位于所述导管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传动连接;所述滑块配置成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传动管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电极相对于所述导管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切开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管为中空管;所述传动管与所述孔部间隙配合;
位于所述导管内的所述传动管与所述第一电极连通,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传动管共同限定第一通道,所述操作部主体的近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连接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切开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绝缘件间隙配合;
所述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范茗侨解欢李常青冷德嵘
申请(专利权)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